中低速磁浮交通因為具有低噪聲、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與城市地形兼容性好等優點,已經成為發展公共軌道交通的重要可選方案。中低速磁浮交通采用F型軌道,車輛下部的懸浮電磁鐵與F軌構成閉合磁路,它與軌道之間的電磁吸力垂向分量實現車輛無接觸支撐,車輛過彎道或受側向力影響時,電磁鐵與軌道之間產生的電磁吸力水平分量形成被動導向力,從而實現車輛無接觸的導向。車輛與軌道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車輛“抱軌”貼地運行,懸浮高度僅為8mm左右。
圖1 車輛與軌道的相互關系及走行部部分細節組成
一、F軌的構成、作用及其幾何參數檢測項目
與傳統輪軌交通的軌道有著明顯不同,中低速磁浮軌道主要包括水泥梁和軌排兩部分,其中兩根 F 型鋼軌通過工字形軌枕連接組成軌排。另外值得注意的是,F 軌外端面與軌道平面不是垂直的,而是成一個銳角,它影響軌道部分參數測量。如圖2、3所示,F軌由F形型鋼和鋁制反應板組成,它與電磁鐵一起形成閉合磁路,承受著來自電磁鐵的懸浮力和導向力。它作為直線牽引電機的次級,與車載電機的短初級作用共同產生推進力;它也是機械制動作用的制動面;當懸浮控制失效時,可以作為應急救援的液壓支撐輪的導軌;當然,它也可以作為車輛落地時的著地滑塊的支撐面。因此,F軌在中低速磁浮交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的幾何狀態緊密地影響著車輛的穩定懸浮,影響著車輛運行的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適當的軌道維護是保持良好軌道狀態的手段之一,而軌道維護的基礎是軌道幾何參數測量。傳統輪軌交通的軌道幾何參數檢測已開展數年,對軌道幾何參數檢測技術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國內外的軌檢車已經發展到第六代。但是傳統輪軌交通的軌道檢測技術很難直接用于磁浮交通。
圖2 F型軌斷面 圖3 導軌與電磁鐵構成的閉合磁路
磁浮軌道幾何參數檢測項目主要有:高低、軌向、軌距、水平、錯牙、軌縫以及超高等。高低是指左右 F 軌分別沿縱向的垂向偏差,有左高低和右高低之分。軌向是指左右F軌分別沿軌道縱向的橫向偏差,也有左軌向和右軌向之分。高低和軌向是描述單股軌在空間分布上的表現出的變化,也可統稱為不平順。軌距指軌道斷面左右軌兩磁極間中心點的距離,用于描述左右兩軌橫向相對位置關系。水平指軌道斷面左右兩軌的高差,用于描述左右兩軌垂向的相對位置關系的偏差。軌縫是指兩段軌排之間的間距大小。超高是指曲線段處的左右 F 軌平面與水平之間形成的夾角或位移。與傳統輪軌交通的軌道檢測相比,磁浮軌道幾何參數檢測項目偏重于軌縫、錯牙、高低、軌向以及F軌四磁極面直線度等檢測。其中,四極面直線度是指左右F軌的四個磁極面應處于同一直線上,以減少對懸浮架形成滾動偏載。
圖4 F軌幾何參數的主要檢測項目
二、中低速磁浮交通F軌幾何參數檢測儀
參照傳統輪軌軌道檢測維護方式,中低速磁浮交通F軌的檢測采用了動態軌檢系統和便攜式軌檢儀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動態系統可直接搭載在快速運行的磁浮車輛上,對軌道幾何參數實現快速基于慣性基準的檢測,有效篩選和預警軌道參數超差路段,它亦可與一輛獨立的車輛及相應的數據處理設備組合,形成磁浮軌道檢測車;便攜式軌檢儀可以利用手推或自帶動力遙控方式,以較低的走行速度,利用弦測法的原理實現軌道幾何參數的檢測,一般與動態軌檢系統配合,實現對疑似超差路段進行再次檢測確認,或在維護過程中對維護結果進行確認。根據應用的場合不同,軌檢儀可以有H型和T型的結構。
2.1 H型軌檢儀
它是一種人工推行在軌道安裝面上行走的推車型檢測設備,可一次性自動測量并實時記錄軌道參數。為中低速磁浮軌道鋪設施工中提供測量幫助,方便施工隊伍在施工過程中及時修正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
圖5 國防科大研制的第一版H型軌檢儀
圖6 北京中低速磁浮S1線的H型軌檢儀
2.2 H型軌檢儀的主要檢測項目及指標
表1
檢測項目 |
測量范圍 |
精度 |
備注 |
|
里程 |
0-9999km |
±3‰ |
|
|
軌距 |
2205-2235mm |
±0.8mm |
|
|
水平 |
懸浮間隙檢測面 |
±10 mm |
±1.5mm |
|
軌 向 |
±200mm |
±1.5mm |
10m弦 |
|
高低 |
懸浮間隙檢測面 |
±10 mm |
±1.5mm |
10m弦 |
三角坑 |
懸浮間隙檢測面 |
±30 mm |
±1.5mm |
3m弦 |
四點直線度 |
F軌四磁極 |
±3.0mm |
±0.8mm |
|
錯牙 |
垂面差 |
±10mm |
±0.5mm |
2.3 T型軌檢儀
它是一種自帶動力、通過遙控操作自行進的軌道檢測設備,在行進中自動檢測單側軌道,通過間接推導或掉頭測量獲得另一側軌道參數,標準巡檢速度為3.6km/h,電池續航能力4h。它是H型結構的一種簡化變體,體積小,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是軌道日常巡檢的必備設備。
圖7 自帶動力的T型軌檢儀
2.4 T型軌檢儀的主要檢測項目及指標
表2
檢測項目 |
測量范圍 |
精度 |
備注 |
||
里程 |
0-9999km |
±3‰ |
|
||
軌距 |
2205-2235mm |
±0.8mm |
|
||
水平 |
懸浮間隙檢測面 |
±10 mm |
±1.5mm |
|
|
軌 向 |
±200mm |
±1.5mm |
10m弦 |
||
高低 |
懸浮間隙檢測面 |
±10 mm |
±1.5mm |
10m弦 |
|
三角坑 |
懸浮間隙檢測面 |
±30 mm |
±1.5mm |
3m弦 |
|
錯牙 |
垂面差 |
±10mm |
±0.5mm |
根據功能及其載體不同,F軌幾何參數動態檢測系統共分為三部分:一是搭載在列車上的測量系統,它由測量架、傳感器組以及記錄儀等組成,主要完成對軌道狀態數據采集和記錄;二是地面處理系統,包括一臺計算機和一套處理軟件,軟件由數據處理系統以及應用管理系統組成,自動完成數據處理、用戶編輯,報表報告生成,數據共享等;三是絕對里程標識板,采用無損方式安裝在軌道上,為動態軌檢系統提供里程校準的基點。三、中低速磁浮F軌幾何參數動態檢測系統
測量系統搭載在中低速磁浮列車上,能夠在列車運行中對F軌和接觸軌的幾何參數進行在線式實時檢測、分析、記錄、存儲,為日常維護和定期檢修提供依據。F軌幾何參數包括高低、水平、錯牙、軌距以及軌向等;接觸軌幾何參數主要有高低、軌距以及磨耗。基本檢測方法是非接觸式慣性基準法。另外,也可增加攝像頭,形成視覺巡檢系統,可人工查找軌道其它故障。
圖8 中低速磁浮F軌動態檢測系統的測量系統

圖9 中低速磁浮F軌動態測量系統搭載在車輛上

圖10 地面信息處理系統

圖11 絕對里程標識板
3.1 主要檢測項目及指標
表3
項目 |
檢測項目 |
測量范圍 |
精度 |
備注 |
|
1 |
里程 |
0-9999km |
±3‰ |
|
|
2 |
軌距 |
2205-2235mm |
±0.3mm |
|
|
3 |
水平 |
懸浮間隙檢測面 |
±300 mm |
±1.0mm |
|
4 |
軌 向 |
±30mm |
±1.0mm |
|
|
5 |
高低 |
懸浮間隙檢測面 |
±30 mm |
±0.7mm |
|
6 |
三角坑 |
懸浮間隙檢測面 |
±30 mm |
±0.7mm |
3m弦 |
7 |
錯牙 |
垂面差 |
±10mm |
±0.2mm |
|
8 |
接觸軌高低 |
額定值700mm |
±8mm |
±1.5mm |
|
9 |
接觸軌水平 |
額定值60mm |
±6mm |
±1mm |
|
10 |
接觸軌磨耗 |
|
8mm |
±1mm |
國防科技大學磁浮技術中心 吳 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