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企業BG交通系統部總裁袁希林
未來軌道交通如何發展?列車自動化、智能監控、乘客高速上網……這些都將實現。8月31日至9月2日,華為在上海召開全聯接大會,并針對未來軌道交通發展,以“云”技術為基礎,推出“城軌云”解決方案,開啟軌道交通“云”時代。軌道交通網專訪了華為企業BG交通系統部總裁袁希林,華為企業BG區交通系統部部長路海空和華為企業BG交通行業解決方案部總經理王凱,探討華為如何將“云”技術引入軌道交通。
開啟城市軌道交通的“云”時代
華為企業BG交通行業解決方案部總經理王凱
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在軌道交通行業擁有十分豐富的經驗,華為企業BG交通行業解決方案部總經理王凱介紹到:“華為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一直深耕通信領域,目前已經為全國20多座城市服務,已經有50多條地鐵線正在使用華為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以及中心服務器等產品和方案。放眼全球軌道交通行業市場,華為已經累計服務超過10萬公里的里程”。

對于未來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華為堅信未來的軌道交通是一個全聯接的交通,其中包括人與人、物與人、物與物之間的全聯接。要在未來實現全聯接,必定要突破各個系統之間的聯接障礙,因此華為提出“城軌云”解決方案,引入“云”概念。對此,華為企業BG區交通系統部部長路海空解釋到:“華為在這個時機適時提出了城軌云的概念,就是通過一個云化的概念,把分散在各個系統,但需要集中管控的各個系統,通過云化管理起來。”
路海空還強調:“云的概念和軌道交通行業中各系統的分散集中是特別匹配的,因為云計算本身就是一個分散調度集中管控的系統。通過一個城軌云的解決方案,覆蓋并管理當前軌道交通的各個系統,包括乘客票務系統等。華為提出這個概念的初衷,其實也是產業包括科技系統向前發展的需要。”

軌道交通行業對“云”技術存在實際的需求,同時“云”技術也在影響行業。華為企業BG交通系統部總裁袁希林表示:“在軌道交通行業,華為將云技術充分引入到整個行業中,是因為行業對云的需求是切實存在的,所以,既是云影響我們這個行業,同時這個行業也需要云這個技術。”具體來說,在軌道交通列車自動化進程上,在實現集中調度、前端高清智能監控、乘客高速上網體驗等,都需要“云”技術對各個系統的綜合管理得以實現。同時“云”技術的引入,都將影響行業對軌道交通的數據儲存、列車調控、安全監控的重新考慮。
建設生態系統 實現合作共贏
華為在軌道交通行業,展現了一個領導性企業的獨特智慧,提出建設一個生態系統,以開放態度與眾多企業合作,實現共贏。

袁希林明確表示:“相對于市場份額,華為更關注的是如何把這個蛋糕做大,真正把業務網做大。首先,華為基于一個生態系統的建立,其次是基于華為的新技術以創造更多的機會,華為可以跟合作伙伴一起向前推進。最后,在具體的市場方面,始終還是圍繞業務和技術,華為希望通過這兩者的結合將這整個市場進一步往前推進。”
路海空也強調:“把蛋糕做大其實比分蛋糕更重要。目前在國內市場,包括LTE領域在內,華為所進入的領域都占有很高份額,在軌道交通行業,華為2016年上半年實現了高速增長。目前已經有43座城市獲批建設軌道交通,這個市場可以參與的空間非常大,華為希望在這個空間基于ICT基礎設施和對ICT的深刻理解,再和合作伙伴一起,能夠應對客戶的需求,全面推動軌道交通ICT、軌道云等的發展。”

合作是實現企業共贏的重要舉措,袁希林表示:“華為在軌道交通行業,是屬于非常技術層的ICT,再向上推進,華為還有更上面的一些系統。在這方面,華為需要跟合作伙伴一起來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例如在LTE的技術和應用,華為在LTE上的創新,在整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上,華為處于先地位,但在許多方面,華為還是需要和合作伙伴共同進行。” 袁希林舉例說:“在早期LTE技術上,因為帶寬資源的限制,華為選擇和業主合作,用華為的技術把對帶寬的需求降到最低,這也是華為首先在國內推出的小頻寬技術技術。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從業主的成本和所需頻點的角度進行創新,為業主解決問題,也為華為帶來新技術的創新,這些創新與合作伙伴密不可分。”

華為推出“城軌云”,呼吁行業內合作共建生態系統,是華為緊貼客戶帶來的技術革新與認識。我們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在“云”技術的應用影響下,眾多軌道交通企業深化合作,攜手共建智慧軌道交通,實現全聯接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