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寄云鼎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寄云科技”)作為首家擁有自主產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商,無論是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智能管控、智慧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大數據分析,還是在智慧城市云管理平臺上,都為用戶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前不久,寄云科技獨立自主研發的“寄云NeuSeer平臺”更是斬獲了“2017年度云鼎獎-最具潛力企業”和“2017年度編輯推薦獎”。NeuSeer平臺在幫助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客戶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軌道交通網記者有幸采訪到寄云科技首席架構師張奇,通過他的分享,讓我們走進寄云的“服務世界”—幫助用戶提升軌道交通整體運營的智能化水平,實現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見轉變,從經驗決策向科學智能化決策轉變。
智聯企業——探索信息化與軌道交通相融合之路
成立于2013年的寄云科技,是一家專注用先進技術結合行業經驗,推動產業升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廠商。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自成立之初,便始終站在技術發展最前沿,堅持自主創新,開發了國內首個世界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填補了該領域在國內的空白。現已為多個世界500強客戶提供了涵蓋軌道交通、電力能源、航空航天以及健康醫療等各個行業的專業服務,與多家知名國際、國內廠商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并憑借優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能力斬獲數十項獎項,深得業界贊譽。
在軌道交通領域,寄云科技多年來一直在探索一條能與行業相融合的信息化之路,能夠創造性的將工業設備、邊緣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工業企業提供從傳感器數據采集、實時數據存儲和轉換、設備遠程監控和告警,到工業大數據的深度處理和分析等多維度的服務,為客戶提供包括故障診斷、故障分析和預測、可靠性分析、產線優化乃至產能提升等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在 “技術創新”理念指導下,寄云科技將繼續加大在快速軌道交通領域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不斷創新,并與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定制化產品與技術,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從而加快城市的建設發展,提高城市軌道交通的信息化進程,是寄云科技的愿景,也是寄云科技的目標。”
“IT+OT”——助推軌道交通智能運維
隨著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在需求與創新的雙重“施壓”下,智能化軌道交通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然而,軌道交通系統結構復雜,投資巨大,分段分系統建設包括網絡、計算、存儲、軟件等構件眾多,如何將這些IT資源進行統一管理,靈活部署,用以保障軌道交通安全、穩定、快速運行,已然成為軌道交通信息化建設首要解決的問題。
張奇介紹說,在軌道交通領域,乃至整個工業領域,從設備的角度來看,百年的歷程中,基本上走的都是一條從機械化,到電氣化,再到自動化之路。而近幾十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們經歷了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初步的智能化的過程。未來,如果想要實現軌道交通的智能運維,一定是要讓工業設備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也就是IT與OT相融合。
張奇認為,寄云科技在軌道交通智能運維上既是加速器,讓過程更快,又是放大器,讓價值更大。通過“IT+OT”,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將產生 “1+1>2”的效果。傳統故障的分析方法是設備本身通過機理模型推導和計算出來的,這其實已經解決了80%的問題。而寄云科技則是在傳統的數據分析基礎上,增加了大數據分析的手段。這樣,就有可能解決傳統分析方式中不能解決的剩下20%的問題。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將是未來智能化的方向。
作為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先行者,寄云科技自主研發了NeuSeer工業互聯網平臺,并在此基礎上推出了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智能管控、智慧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數據倉庫及大數據分析、智慧城市云管理平臺等多套解決方案,助力軌道交通行業實現信息化轉型。
“NeuSeer平臺”——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器
在堪稱工業互聯網元年的2017年,各種類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噴薄而出。但由于傳統工業領域的一些痼疾,比如繁雜、多樣、分裂和封閉的工業協議,造成設備和系統互通、接入的障礙;另一方面因為門檻比較高,阻礙了工業大數據分析更大范圍的普及。
“NeuSeer平臺”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是國內首個專注于工業應用開發和工業大數據分析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由寄云NeuSeer Edge工業物聯網網關、寄云NeuSeer Stack應用開發與數據分析平臺、寄云NeuSeer Apps工業互聯網應用等產品、組件和服務構成,具有模塊化的特性,可以提供從工業設備、系統數據的采集、存儲、可視化和分析,到遠程監控、運營優化和預測性維護,以及企業應用開發和資源管理的全套“IT+OT”的解決方案,其產品架構、理念等貼合用戶需求,已經成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風向標,尤其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兩個領域有著獨特的優勢,打通了工業互聯網的“任督”二脈,在應對各種復雜工業情況中更是游刃有余。
張奇提到,“當前,工業互聯網的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美國GE公司推出了Predix平臺,西門子公司推出了Mindsphere平臺。但是在,真正稱得上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還是鳳毛麟角。 好在由于有了互聯網、開源技術,同時還有巨大的工業體量,以及旺盛的工業需求,這一領域并沒有被落下太遠。寄云希望通過努力,開發出屬于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于各類工業企業。”
此外,寄云科技還有專門的數據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里,擁有一支世界級水平的技術團隊,核心成員來自Teradata、IBM、Oracle等IT廠商,主持過多個世界著名的大數據、工業物聯網和云平臺建設項目,具有豐富的企業市場服務經驗,并有來自美國普惠公司和英國羅.羅公司的研發人員做數據科學家,對技術有著非常前瞻性的把控。未來寄云科技還會繼續將重點投入到軌道交通領域,希望能為其提供新鮮的血液或帶來新的氣象,繼續為軌道交通運營發展保駕護航!
創新理念與模式——打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寄云科技自創立以來不斷開拓創新,從較早的PaaS平臺到現在的NeuSeer平臺,寄云科技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未來,寄云科技或將3D建模、VR、AR融入平臺中。正如張奇所說,“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是一個開創性的事情,很多東西還在摸索階段,但是寄云相信這一定是未來的方向。”
“在創新理念上,寄云科技打破傳統模式的封閉性,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寄云科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由眾多技術支撐,包括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其中,云計算技術是工業互聯網技術的基石,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架在’云’上面的,現在各大地鐵運營公司都在往’云’端發展。寄云科技現在做的就是把這些技術打通,并再往前走一步,這將會帶來顛覆性的效果,也會帶來客戶體驗的巨大提升。”
在談到寄云科技未來的發展戰略時,張奇說,“我們相信人的事情需要人自己來解決,寄云科技希望打造獨立知識產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這需要長期工業的積累和先進的 IT手段。我們希望,將來我們不僅可以輸出我們的鐵路標準、電氣化標準、通訊標準、同時還有我們的數據標準、軟件標準、信息化標準…”
結語
未來,隨著市場的擴大,寄云科技將繼續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發揮自己的力量,并幫助企業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加大在地鐵行業的深耕力度,與更多的合作伙伴、地鐵運營公司或者是競爭對手一起互相學習,教學相長,一起推動軌道交通向智能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