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一列車就是一個“列車電控系統萬國博覽會”,其冗余水平、安全等級、檢測及控制邏輯甚至通訊接口都各自為政,造成大量不可預測的電氣及控制故障。為了適應未來的數字經濟,達到預測、預見性運營與維護,應當對這一現狀進行革新,這也是我國軌道交通彎道超車的機遇之一。——李相泉
隨著經濟與科技 “雙雄”的快速發展,作為當今全球電氣化鐵路高速增長的代表之一,后來居上,從“制造”到“智造”的快速轉變,讓世界看到了技術崛起的力量。在電氣化鐵路快速發展的時間格局里,有這么一群為之奉獻,卻又默默見證發展成果的耕耘者,李相泉便是其中的一個。從莘莘學子,到業界專家,他以“置身其中”的方式見證了軌道交通從弱到強、從依靠外來技術到自主創新的轉變。
身為天津益昌電氣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的李相泉,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鐵路電氣化系統的研究,曾在英國、德國等鐵路電氣化公司擔任總經理,現在仍然兼任清華大學高端裝備研究院軌道交通動態接觸技術研究室的副主任。作為行業內的知名專家與企業負責人,他帶領天津益昌電氣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一路開拓創新,將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方案理論因地制宜的應用在產品上,為益昌成為業界翹楚奠定了質的基礎。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鋼鋁復合接觸軌、受流靴、受電弓等,并具備專業水平的設計、生產、測試及安裝和維護能力。
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
——“我們有希望基于過去幾十年國際上軌道交通供電系統應用的基礎,改變這個現狀,創新一個完全不同的未來。”
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在英國建成。而后,1879年5月31日在德國柏林舉辦的世界貿易博覽會上,由西門子和哈爾斯克公司展出了世界上第一條電氣化鐵路。迄今為止,電氣化鐵路已經經歷了130多年的歷史。隨著經濟和科技力量的快速發展,電氣化鐵路也如同“雨后春筍”,進入建設密集期,以部分城市為代表的快速發展型城市為例,隨處可見的是一派修建的繁忙景象。但與實際建設“火熱”情形相悖的是目前國內許多相關技術仍停留在早期的階段,與現代化高速、高密度的軌道交通系統的需求相比,有嚴重的滯后性。對此李相泉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由于專業分工過細等原因,使得系統性改善的思考在全球內處于停滯狀態,進展緩慢,嚴重制約了電氣化軌道交通的發展,也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雖然鐵路無論是在里程上還是速度上都在國際上擁有較大的影響力,特別是近幾年國家推行的“高鐵走出去”、“一帶一路”等行之有效的戰略,更是在國際上掀起了一股鐵路的熱潮。基于此,李相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鐵路或是軌道交通在全球范圍內上所取得的成就是矚目的,是不容置疑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當前軌道交通在技術層面上就是先進的。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們需要借鑒的地方還有很多,尤其是創新模式及新產品的實踐應用方面。“現在的軌道交通技術多半成熟于幾十年前的發達國家,目前許多技術已經落后,但由于軌道交通關乎生命安全,對于沒有經過運行驗證的新技術一般不敢使用,使得新技術很難在實際線路上運用,因此致使我國軌道交通技術創新進入死循環。”
對于如何解開這個“死結”,李相泉認為,辦法之一就是建立一條“新產品運行分析試驗線”。該試驗線與“型式試驗”的運行不同,主要是對創新產品進行分析、調試和驗證,并針對新產品的優異性能制定新的行業標準。試驗線路接近實際運行的線路條件,并配備各種數據收集、監測及分析系統,為試驗項目提供數據分析及改善方法。該實驗線可以對鐵路產品的所有部分進行運行測試,包括基礎設施、信號、電氣控制、車輛及車載系統等。他介紹說:“目前,青島市正在建設國際級高鐵技術創新中心,希望該中心能夠以‘高鐵試驗線’為核心,并向全國高鐵產品供應商及科研工作者開放。我們正在聯合有關軌道交通聯盟及各有關政府籌建‘國家級城軌技術創新中心(及城軌運行分析試驗線)’,如果該試驗線能夠建成,將對我國城軌技術創新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會使之前被壓制的城軌技術創新能力得以爆發,這也是我國城軌技術超越巔峰后來居上的最佳途徑。”
面對技術與需求不平衡的現狀,如何突破瓶頸,實現“質”與“技”的量價齊升,是行業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對此,李相泉認為這是市場的挑戰,也是歷史賦予的機遇。“我們有希望基于過去幾十年國際上軌道交通供電系統應用的基礎,改變這個現狀,創新一個完全不同的未來”。
提供軌道交通輸電領域的前沿科技及智慧方案
——“我們已經開始了發明專利產品的產業化進程,不久將展示全新的輸電理念,或許會推動鐵路輸電領域顛覆性的改革。”
一直以來,益昌公司始終堅持以“創新軌道交通新技術,引領輸電領域新潮流”的理念為使命,以創造更多、更優質的產品為己任,是軌道交通輸電領域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者和領導者。益昌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單軌及高速鐵路等軌道交通領域,目前,其生產的接觸軌系統產品工藝精湛、質量可靠,在國內及中東市場飽受好評。為了準確滿足市場的需求性,益昌在應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從而生產出了“適時、適地”的產品,比如適合于160公里/小時車速的城軌輸電技術、零下60攝氏度的高寒輸電系統、消除彌散電流公害的四軌回流系統、獨軌云軌的安全輸電系統等。
李相泉介紹說,目前市場對現有輸電產品的要求主要包括六大方面:輸電系統與受流器緊密精確配合;基本不受自然環境風雨冰的影響;適合于每小時500公里以下任何速度;堅固、無惡性故障、無安全觸電事故;成本相對較低,系統運營簡單可靠;壽命長達50-100年等。針對這些要求,益昌生產了包括鋼鋁復合接觸軌、受流器、受電弓等現有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近期,還基于對未來市場的預判開發了新的輸電型產品,包括鍵盤受電弓、滾動受流靴、高寒輸電研究、高寒輸電方案、提速系統方案及專利產品等,為行業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李相泉認為,我國一直高度重視鐵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隨著鐵路事業的高速發展和投資的不斷增加,必將加大鐵路專用設備的采購,為鐵路專用設備制造業帶來巨大的市場契機。鐵路專用設備及器材、配件,特別是電氣化牽引供電系統是根據不同鐵路和地鐵線路進行設計的產品,具有很強的行業壁壘、技術壁壘、資金壁壘、客戶壁壘及人才壁壘,這些客觀的要求,將會對市場的發展形成刺激性的指導,“目前,我們益昌已經開始了發明專利產品的產業化進程,不久的將展示全新的輸電產品,或許會推動鐵路輸電領域顛覆性的改革。”
據了解,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益昌已經取得六項軟著作權,三項國內專利證書,其中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兩項。目前,公司正在申請的專利共十四項,其中發明專利七項,已有三項發明專利進入實質審查階段,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正在辦理登記手續。
未來軌道交通輸電系統發展的“新”與“革”
——“軌道交通輸電系統仍將在長時間內以接觸受流為主,但輸電模式將發生巨大的變革。”
2017年6月,天津益昌在新三板正式掛牌,此次的順利掛牌,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而言,可謂是又迎來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質變。而企業性質轉變之后,公司對于未來的產品發展也重新做了規劃調整,在保證原有產品服務質量的基礎上,積極研發二代產品、三代產品、四代產品及五代產品,致力于從滾動式受流器、鍵盤式受電弓等實現輸電模式效率的首次飛躍,逐層次過渡到智能非接觸輸電系統的應用,從而實現輸電技術的徹底革命!基于此,李相泉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克諾爾供電科技公司做總經理兼KB全球車輛供電專家期間,對鐵路電氣及控制系統各部分‘各自為政’的現象感受深刻。現在每一列車就是一個‘列車電控系統萬國博覽會’,其冗余水平、安全等級、檢測及控制邏輯甚至通訊接口都各自為政,造成大量不可預測的電氣及控制故障,為了適應未來的數字經濟,達到預測、預見性運營與維護,應當對這一現狀進行革新,這也是我國軌道交通彎道超車的機遇之一。”
而就軌道交通輸電系統的未來趨勢,李相泉認為關鍵在于兩個字:“新”、“革”,即新技術帶來的巨大變革。“軌道交通輸電系統仍將在長時間內以接觸受流為主,但輸電模式將發生巨大的變革;新的輸電系統將基本不受自然災害(暴風、冰雪等)的影響,現在的摩擦受流方式將被顛覆;受電弓受流器結構大大簡化,可靠性及載流量成倍增加,智能輸電機構將被廣泛應用。無線傳輸技術也將有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磁懸浮”及“單體環線”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
經過市場的洗禮之后,天津益昌越發熠熠奪目。在穩健成長的同時,益昌一直致力于產品的創新,并且在新產品研發方面探索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嶄新道路,使公司一步步走向行業前沿,引領行業的發展。而今的益昌,正在大步向前,正如李相泉所言:“我們在努力,也在改變!我們的目標是惠及天下,放眼全球,創造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