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鐵站內和隧道內管線綜合的設計和安裝一直是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一個痛點和難點。設計難、安裝難、拆改多、成本高等問題給行業中的參建各方都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挑戰。作為高鐵四電集成合格供應商,服務于軌道交通建設的許昌大森電氣機電成套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許昌大森”),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中已有多年探索。在抓住了管線綜合安裝問題這一市場痛點后,許昌大森迅速整合多方面資源,結合自身優勢,提出了“智慧管線綜合成套解決方案”。近日,記者就此課題專訪了了許昌大森總經理馮超。
記者:“智慧管線綜合成套解決方案”本質上是什么?
馮超:本質上是一種軟件技術和硬件產品的結合。硬件產品主要是公司生產的橋架、綜合支吊架以及錨固類產品,軟件技術包括最新的BIM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以及我們自主研發的三維設計系統。
記者:“智慧管線綜合成套解決方案”面向哪些當前存在的問題?
馮超:首先是設計方面,設計方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圖紙是錯的,錯誤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腦的極限。如果一個工程是很復雜的,傳統的工作方式根本很難想象出來它實際的樣子,即便想出來,也很難在平面圖上表達出來。我們的人眼和人腦本來就是為了理解三維世界而進化出來的,二維的設計方式只是技術沒有達到的一種妥協,那么現在應該把設計師從這種妥協中解放出來。另外管線設計的各專業人員在設計中都是各做各的,設計的本質是協同工作,在同一個平臺工作,同一個水平工作,而現實是分開做,這就會導致很多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再有就是時間問題,因為之前說的兩點問題,導致現在的工程修改頻繁,每天加班,改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繁瑣的重復工作中,反倒沒有精力來專心做設計,做優化。
其次是施工,我們在一線接觸最多的也是施工單位。設計院的交流困難,一次一次的開聯絡會,本質在于讀圖難。國家有相應的規范解決這個問題,但二維圖紙的局限性,導致它從根本上很難承載這么大量的信息,讀圖難、溝通困難,還是一個影響效率的大問題。很多情況下施工方不清楚設計的想法,設計又有很多地方不了解實際施工的難點,加上各專業各自設計、各自施工,很多的碰撞打架問題都到了正式施工的時候才能發現。那么接下來就是拆改,產生費用和成本,隨著拆改的進行又會隨時冒出新的問題來。
最后是監理方和業主方,機電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亂,小問題多。一次會議可以解決10個問題,可誰也不知道后邊還有多少問題。不停的出現各專業施工隊爭搶安裝空間、以及專業管線本身打架、與結構打架,監管方每天都被這些問題搞的頭痛不已。業主方最關心的兩點:成本和工期。由于大量的拆改和返工,項目建成后的成本和預算成本相差太大,工期也經常延誤,這本身不是誰的錯誤,而是整個設計和溝通模式帶來的困難。
記者:那么我們給出了哪些具體的解決方案呢?
馮超:最基礎的,我們堅定不移的堅持用BIM技術來做深化設計。重點是三維設計、參數化設計,這兩點缺一不可。我們在項目最早的設計環節就介入到設計院的協助工作中去,提供三維可視化設計服務,幫助設計單位優化復雜管線的排布,表達安裝細部節點,對空間進行可視化剖析。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在這個階段我們的理念是交出人人看得懂、人人能發現問題的設計方案。然后利用計算機碰撞檢查、建筑性能分析等技術,在這個階段把施工方將會在安裝過程才能發現的問題,統統解決在設計方案中。
在施工階段,我們利用自己的設計能力和生產線,制造出最簡單、堅固和易用的產品,我們的工程人員從設計到安裝進行全程跟蹤服務,用最簡單易懂的管線支架設計、最可靠方便的產品為施工方解決管線安裝的難題。就像知名品牌蘋果那樣,把最復雜的設計和工藝留給自己,把最簡單易用的成果留給客戶。這樣直接帶來的兩個結果就是:節約成本和工期,提升施工質量。
在項目交付的階段,我們提供的全套服務有一樣天然附加的產品,就是和實際項目一致的信息化模型。這個模型交付到業主手里,是可以為項目的運營帶來無限的可能性的。未來的智慧建筑、云技術、物聯網技術、虛擬檢修等等都可以以此為基礎來進行。
記者:是否可以理解為“智慧管線綜合成套解決方案”是以設計服務為主的技術服務呢?
馮超:這么說有些片面。BIM技術也好,虛擬現實技術也好,現在業主方、設計方甚至施工方也都在進行嘗試,市場上也有很多專門做這方面第三方服務的技術公司,我們也了解到各方在實際推行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F在各種大小的新技術會議,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這些單純的技術如何落地?我們的想法是,軟件技術做的再好,也要依靠某種實體產品才能真正落地。比如很多人了解宜家家居,他們提供了一種更節約倉儲和物流成本的理念,由設計師來進行拼裝家具的設計,客戶把打包好的家具買回家,按照圖紙來自行組裝,既能夠節約成本,又能夠加快安裝速度,客戶還能體驗到自己組裝的樂趣。但如果你在宜家只能買到一張這樣家具的圖紙,需要你按照圖紙去自己采購材料、購買零件,這樣顯然不可能讓這種理念落地??蛻糍I到手里的應該是設計并制造好的、能夠真正拿起來使用的道具。那么我們生產的綜合支吊架產品系統就是這樣的道具,它能夠用來承載我們前面所說的設計服務。用我們的話來說,是把設計的靈魂注入到產品的軀體中,這樣的解決方案才是活的。
于是我們利用自己在高鐵和地鐵行業多年的經驗建造起來的生產線,來生產制造整個綜合支吊架體系。這個體系的產品是標準化、系列化生產的,施工現場不需要焊接、切割、打孔,簡單來說就像宜家的家具,在BIM設計完成后,現場會遇到的問題我們都已經預先解決好了,只需要按照最直觀的三維組裝圖,把我們的支吊架產品一件一件的組裝好。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我們整套的設計服務理念。
我們認為,設計服務、軟件開發、產品研發和生產,以及施工現場服務,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使整個方案的實施大打折扣。目前在國內我們是這個行業里第一個擁有BIM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獨立生產工廠的廠商,我們認為將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催生新的技術的能力,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從設計到產品全套的方案,您認為這屬于革命性的解決方案么?
馮超:我們不談顛覆,不談革命。軌道交通行業是個很大的市場,需要參與的各方不斷進步,拿出更多更好的方案,而實際上大家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的思路是順應大的趨勢,在整個行業中找到這樣一個細分領域,在這一個點上立足,使新技術能夠扎扎實實的落地?,F在是個新技術爆炸的時代,我們不敢,也不可能來顛覆某個行業,我們希望做一個行業內勤勤懇懇的工匠,用我們的技術和產品,實實在在的解決客戶的問題,如果能順便使我們的軌道交通行業往前邁進一小步,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