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他主導編制了《單軌道岔維修作業指導書》,參與編制了《跨座式單軌交通道岔系統》及其他操作、安全規程,規范了員工道岔維修操作行為,使道岔維修細節工作按標準實施。
張杰,47歲,重慶市渝北區人,現任重慶軌道集團運營三公司工務維保部副經理兼車間主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張杰勞模創新工作室暨張杰技能大師工作室(國家級)負責人。
一、單軌技術國產化
為了使重慶軌道交通單軌線路的車輛、軌道梁、道岔等核心技術國產化,張杰憑借扎實的鉗工技術和刻苦鉆研的精神,與同事們一起,編制了國內第一部關于單軌道岔的維護手冊,為單軌道岔維修提供標準化作業指導。
國產化的道路充滿艱辛,經歷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理論學習,圖紙研究,搶修經歷,張杰逐漸掌握了道岔設備的特性、重點和難點,積累了豐富的維修經驗,使改造道岔設備缺陷的能力大大提升。
二、在新時代砥礪奮進
2014年,以張杰為帶頭人的“張杰勞模創新工作室暨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后,工作室完成二十余項科技創新和設備改造升級。
2號線日立道岔鎖定裝置自2004年安裝并投入使用,因到達使用年限,摩擦片磨損導致制動裝置電磁鐵的工作氣隙超出正常范圍,電機工作時制動器不能正常打開。由于是進口設備,摩擦片不單獨出售,只能采取鎖定裝置整體采購更換,且采購周期長,加大了維修成本。
張杰帶領團隊通過對該裝置進行解體、檢測、研究,使設備隱患得到了有效解決,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節約維修資金600余萬元。 在行程開關防水密封科研項目中,因原有國產行程開關防水性能較差,張杰帶領團隊經過半年的不懈努力,自行研究出一款耐高溫、密封好、絕緣好、耐腐蝕、強度較高的防水材料灌注在開關接頭處,使行程開關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
配比的新型材料各項指標通過了重慶市質監局的質量檢驗,填補了國內單軌道岔在此項領域的空白,節省大筆的進口采購資金。
三、發揮傳幫帶新作用
張杰以工作室為平臺,開發的“大師課”頗受員工們歡迎。他針對職工技能掌握情況,制定專項學習培訓計劃,獨立開發了道岔設備模擬實訓操作柜,使大家道岔設備故障處置能力得到提高。
近年來,張杰工作室共實施培訓課程61次,培訓人員1220人次,其中取得高級技師資格1人,技師資格3人,高級工資格20余人,單軌道岔專業高級技術工人比例提升30%。完成技術改造6項,技改創新成果9項,攻克技術難題3項;技改創新獲獎6項,申報國家專利9項,其中4項實用新型專利已獲批,3項實用新型與2項發明專利正在審核中。
他還帶領工作室主導編制了《單軌道岔維修作業指導書》,參與編制了《跨座式單軌交通道岔系統》及其他操作、安全規程,規范了員工道岔維修操作行為,使道岔維修細節工作按標準實施,在道岔設備故障搶修時,做到了“穩、準、快”,提高了處理故障的效率。
四、履行代表職責,為企業職工發聲
2018年,張杰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他積極履行代表職責,為重慶單軌更好地走出國門建言獻策。 他認為,重慶已形成國際規模最大、世界知名的集設計監理、研發咨詢、技術標準、車輛制造、設備配套、系統集成、工程總包、安全認證、人才培訓、運營管理、設備維護于一體的跨座式單軌交通產業鏈,有能力為其他國家和城市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指導,希望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出臺統一的單軌國家標準,為單軌技術“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