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從家門口坐上“復興號”高鐵,半小時、1小時、1.5小時的交通都市圈越來越多。從京雄津保“1小時交通圈”的形成,到“通武廊”“津靜”“津寧”市域(郊)鐵路按下的“快進鍵”,“軌道上的京津冀”給“一軸多城”帶來了無限可能。
軌道交通作為交通運輸網絡的骨干,是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標志。作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天津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因區位、交通、功能等優勢贏得了較高人氣。天津軌道交通系統在城市空間格局發展和功能集聚的支撐作用上更新理念,平衡發力,漸入佳境。
提速 融入
“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互聯互通的軌道交通,是發揮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綜合帶動作用,形成增長動力源的重要力量。對企業而言,可以破除空間阻隔選擇人才;對居民而言,可以為其就業提供更大空間。”天津軌道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盧志永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構建更高水平的市域、都市圈綜合軌道交通網絡是天津軌道交通集團一直探索加速融入京津冀都市圈的有力實踐。
“‘四網融合’是實現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等空間層面不同功能層次、不同交通制式軌道交通方式融合、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盧志永介紹,天津是推動實現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的引領城市之一。早在2003年,天津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即將中心城區軌道交通網與鐵路重大交通樞紐統籌規劃,所有鐵路重大交通樞紐均引入2—3條軌道交通線路。首批建設的天津市軌道交通1、2、3、9號線實現了對中心城區鐵路樞紐天津站、西站、南站、北站的全覆蓋。
關于開展TOD綜合開發模式,盧志永介紹,TOD綜合開發模式主要構建產業、生活與人協調融合的城市功能中心,以軌道交通廊道組織城市功能配置,實現城市開發與軌道交通承載能力的高效融合。整合優化站點附屬設施,深化站點及周邊土地整體規劃策劃,打造城市活力微中心,讓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讓新市民有了更優選擇。
從“單站開發”向“片區統籌”轉變、從“單一功能”向“復合功能”轉變、從“開發建設”向“綜合運營”轉變。天津軌道交通建設的每一步轉變,都是因地制宜從發展思路上的轉變,天津創新TOD綜合開發的實施路徑,促進站城一體、產業優先、功能復合的一體化綜合開發實施落地。
據盧志永介紹,天津在構建“一網多模”綜合軌道交通網絡規劃上,呈現出層次多樣、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差別化服務各區域等特點。城市軌道交通、市域(郊)鐵路、高鐵、城際形成多層次、多模式、高效率、融合一體的軌道交通網。天津市構建“一市雙城多節點”的城鎮功能空間格局將有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京唐、京濱、津興等城際鐵路建設,確保京唐、京濱北段項目年內開通運營,盡早助力實現京津雄“半小時交通圈”。
共享 發展
市域(郊)鐵路是高質量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的必要支撐。加快推進“通武廊”“津靜”市域(郊)鐵路建設,對于天津進一步融入京津冀區域大交通體系,拉動區域發展新引擎,加速區域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聚集具有重要意義。
通武廊市域(郊)鐵路建設作為天津武清區的“一號工程”,又是涉及京津冀三地的線路工程。武清區擁有京津塘、京津等6條高速公路、15個出入口,京津城際鐵路半小時通達京津。
盧志永表示,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涌入,在武清過京津“雙城”生活的人員已達5萬余人,京津城際鐵路現有運力難以滿足群眾出行需求。通武廊市域(郊)鐵路從天津城區經武清城區與河北廊坊、北京亦莊連接;向南打通天津地鐵線路、向北接駁北京軌道交通。按照初步規劃,“通武廊”市域(郊)鐵路在武清區境內設立6-7個車站,方便居民出行。這將進一步縮短武清與京津的時空距離,助力武清真正成為京津走廊的重要支點。
市域(郊)鐵路建成后將全面實現公交化運營,為居民、游客提供通勤、通學的快速便捷大通道、大走廊。不僅如此,天津軌道交通建設更體現在內外兼修上。在協調線網規劃與城市發展格局,夯實網城融合基礎的同時,天津推動軌道站點TOD綜合開發,促進軌道與城市功能協調發展,優化生活圈布局。
“發展軌道交通,是解決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綠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徑。我們就是要從經營城市的高度謀劃軌道交通建設,步子邁得再大一點,形成智慧、綠色的軌道交通網絡,提升城市價值,方便百姓出行。”盧志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