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唯一產業化集團,中國中車以“連接世界、造福人類”為使命,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確立“守中致和、厚德載物”的社會責任觀,致力成為履行社會責任的央企典范,并且在ESG管理實踐中積累了諸多經驗。
企業觀察報:作為央企董事長,能否簡述一下你對ESG概念的認識?
孫永才:ESG代表環境、社會和治理,倡導保護生態環境、履行社會責任、提高治理水平。作為一種價值理念,ESG高度契合新發展理念;作為一套治理策略,ESG也高度契合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在深入踐行“雙碳”戰略的當下,ESG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必將成為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企業觀察報:概括而言,中國中車在ESG管理實踐中積累了哪些經驗?
孫永才:我們在ESG管理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可以總結為四個關鍵詞。綠色、價值、治理、擔當。
第一是“綠色”。綠色是ESG最鮮明的底色,也是最突出的特征。中國中車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研制的以“復興號”動車組為代表的軌道交通裝備系列產品,普遍具有運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污染小的特征。我們立足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全過程,發布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力爭于2035年實現運營碳中和,于2050年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
我們提出綠色投資、綠色創新、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服務、綠色企業“6G”理念,推動零碳能源行動、零碳交通行動、綠色制造行動、碳資產行動、碳數字行動、碳品牌行動的“6A”零碳行動,爭做綠色制造的領跑者,綠色交通的示范者,綠色生活的創造者,綠色發展的先行者。2022年,中車被評為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21家子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
第二是“價值”。創造價值、分享價值是我們履行社會責任的矢志追求。中國中車始終堅持“開放、創新、合作、共享”理念,以“點、線、網”立體構建價值創造體系,與投資者共享價值,與客戶共享價值,與產業鏈、供應鏈共享價值,與當地政府和民眾共享價值,成就員工、回報股東、回饋社會。
所謂“點”,就是聚焦自身產品服務價值。我們構建基于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的價值創造模型,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致力于為用戶創造價值。
所謂“線”,就是聚焦產業鏈上下游價值。我們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發揮鏈長融通帶動作用,推廣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技術,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所謂“網”,就是聚焦產業生態整體價值。我們持續優化全球業務布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0多個客戶和2000多家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努力構建運行通暢、協同高效、互利共贏的產業生態。
第三是“治理”。公司治理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中國中車作為A+H股上市公司,始終對標國際企業管治標準,不斷提升企業管治水平,構建了權責法定、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
我們聚焦資本市場關注點,持續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形成“以評級促管理、以報告促管理”的雙驅動提升模式。發布海外社會責任報告,全面、直觀地與利益相關方互動溝通。
中車董事會連續在國務院國資委規范董事會建設考核評價中獲得優秀。
在近期揭曉的由世界著名營銷調查機構——美國媒體專業聯盟(LACP)2022年度報告“遠見獎”(2022 Vision wards Annual Report Competition)評選中,中國中車2022年年報同來自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份年報同臺競逐,榮膺金獎。
第四是“擔當”。中國中車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合作平臺,積極推行產品+技術+服務+資本+管理“五位一體”的合作方案,深入實施本地化制造、本地化用工、本地化采購、本地化服務和本地化管理“五本模式”,努力擔當好文化傳譯者、人才孵化站、產業推進器、社區好鄰居“四種角色”,致力改善世界各國人民出行品質。
中老鐵路架起了區域經濟繁榮發展的快車道;雅萬高鐵將兩地旅行時間由3.5小時縮短至40分鐘,推動印尼和東南亞邁入高鐵時代。
未來,中國中車還將持續推出更高速、更智能、更綠色、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適的產品,讓可持續交通事業發展更好地惠及各國人民。
企業觀察報:中國中車為何要提出價值創造體系和共享價值理念?二者的根基又在哪里?
孫永才:價值創造體系始于我們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就是“正心正道,善為善成”。
“正心正道”就是做人、做事都要“正”,企業及員工都要做到恪守誠信、勇擔責任、遵紀守法、互利共贏。
“善為善成”就是善于做事,力求做到最好,是矢志創新、追求卓越的集中體現。
中國中車的核心價值觀要求我們持續用正確的價值觀為“善事”,即不斷創造價值。
共享價值理念則源于我們對社會責任的認知。
隨著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通過與利益相關方的廣泛溝通和對標國際一流企業,中國中車不斷構建社會責任體系,推動社會責任理念融入企業經營管理。
我們注重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搭建持續健康發展的生態鏈,在不斷優化自身運營的基礎上,承擔更大的國家責任、社會責任、企業責任,努力解決更多發展問題,不忘初心,回饋社會,打造有影響力的中車特色社會責任品牌。
企業觀察報:落實價值創造體系與共享價值理念后,中國中車取得了哪些成效?二者又是否相互促進?
孫永才:“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ESG實踐,更是落實價值創造體系與共享價值理念的卓越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中車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視察中車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軌道交通高端裝備為重點,以國際貿易、海外投資等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推動“產品+技術+服務+資本+管理”全產業鏈“走出去”,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和民心相通貢獻中車智慧和中車力量。中歐班列、中老鐵路、雅萬高鐵、蒙內鐵路等已成為溝通世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文化融合的重要紐帶。
今年9月6日,全球首列氫能源智軌電車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首府古晉開跑。古晉被稱為“水上之都”,生態環境優美。該州政府重點支持發展公共交通,對于綠色交通的發展需求迫切。中國中車提供的氫能智軌車輛與當地的需求高度契合。列車采用氫能源動力系統,具有續航里程更長、加氫時間更短、更低碳節能環保的優勢。
“使用氫能作為公共交通工具驅動力,在(古晉)這個地區還是首次?!鄙袄街菘偫戆钭簟す锶腆w驗了列車試跑。他表示,試跑體驗舒適、對智軌電車項目很有信心。
2022年7月,中國中車為墨西哥城地鐵研制的車輛下線,是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膠輪地鐵列車首次出口海外。除此之外,這個項目有著更加特殊的意義——它是中國中車首個海外“系統+”項目。
通俗講,這一項目不僅包含新造列車,而且包括線路整體修復施工、控制系統現代化改造及維保服務等。這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重大突破。
同時,這一項目能夠為當地創造約1400個直接崗位和700個間接崗位,并大幅度降低能耗。該項目以高度的經濟社會效益和可持續的環境效益獲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十大PPP項目經典案例”。
基于墨西哥項目在拉美市場取得的示范效應,我們中車又陸續中標哥倫比亞麥德林輕軌項目、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輕軌項目以及蒙特雷項目。
價值創造體系與共享價值理念,促使中車繼續在數字化、智能化、全壽命周期“系統+”業務領域實現突破,實現與項目所在國的雙贏目標。
2013年至2022年底,中國中車的整車產品已經出口至6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整車項目數量共377個。截至2022年底,中國中車正在執行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生產交付及售后維保項目共127個。中國中車在全球布局了18個海外研發中心、32個境外分支機構、81家境外企業,產品和服務遍布全球6大洲116個國家和地區。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項目,中車用“價值創造體系、共享價值理念”搭建了透明且有效的屬地利益相關方溝通機制,提升了沿線區域對中國企業的信任度,構建了互聯互通、民心相通的合作基礎。這種無形價值,體現了ESG理念所提倡的長期可持續價值,為中車產品在全球的推廣帶來不可估量的正向價值。成效與理念二者互相促進,形成了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環。
企業觀察報:中國中車的“以評級促管理、以報告促管理”雙驅動提升模式的初衷是什么?該模式是如何搭建并有效運行的?
孫永才:ESG體系有三大維度,分別是披露、評價、投資。中車雙驅動模式中的報告和評級分別對應前兩個基礎維度,這兩個維度做好之后,企業作為投資方或是被投資方才能在資本市場中更好地發揮ESG的正向影響力,并形成對自身的正向支持,從而進入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這就是中車雙驅動模式的初衷。
中車的ESG體系搭建借鑒了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的四要素模型,從治理、戰略、風險(機遇)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個方面推動。
首先,治理是基礎,主要從組織結構和制度建設方面對其他方面起支持作用。其次,ESG戰略嵌入集團整體戰略是搭建ESG體系的保障。再次,在全面風險管理中考慮ESG三要素是護航企業發展和對標國際標準的關鍵。最后,需要通過一系列具體指標推動ESG在企業的實踐,并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作為ESG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們公司剛剛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即遵循16346工作方針,實施58381行動工程,鍛造10方面綠色低碳競爭力,實現“35?50”碳中和目標。
“16346工作方針”中的“1”是指貫徹1個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指以6G思路為指引,即“綠色投資、綠色創新、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服務、綠色企業”。“3”是指聚焦三全,即“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全過程”。“4”是指貫穿四過程,即“產品技術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建設、生產運營管控、產品服役”四過程。最后一個“6”,是指沿著6條路徑的路線圖,即聚焦業務結構優化,壯大低碳型新產業;聚焦能源效率提升,推動低碳技術革新;聚焦低碳產品設計,助力綠色零碳交通;聚焦綠色能源供應,創新多能互補模式;聚焦低碳解決方案,提供綠色高端服務;聚焦低碳產業鏈建設,打造碳中和生態圈。
所謂“58381行動工程”,就是構建雙碳指標體系,制定58個量化指標;確定3個階段,即2025年低碳零碳模式初步形成,2030年低碳零碳模式廣泛推廣,2035年低碳零碳模式全面建成;著眼于全價值鏈碳排放,設立了81項重點工程,明確了牽頭部門。
最后是“10方面綠色低碳競爭力”,分別是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激發內生活力;培育綠色低碳技術,增強創新潛力;深耕綠色低碳制造,提升競爭實力;布局綠色電力產供,提供零碳動力;帶動綠色低碳供應,增強鏈長合力;強化生命周期觀念,發揮碳足跡引力;推進數字低碳融合,助推產業張力;構建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增添專業魅力;打造綠色低碳標桿,發揮典型效力;賦能綠色低碳品牌,提高全球信力。
對照ESG核心議題,我們查擺了自身存在的優勢長板和差距不足,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綠色、低碳是軌道交通裝備的天然屬性,清潔能源技術是中車最大的優勢所在。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著力構建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備“雙賽道雙集群”業務格局,奮力實現軌道交通裝備業務綜合領先、全系領跑,清潔能源裝備業務綜合先進、全鏈領先。
企業觀察報:你認為,具有中國企業特色的ESG體系模型須具備哪些特點?原因是什么?
孫永才:我認為,中國企業的ESG模型應做到披露、評價、投資三個環節全覆蓋。唯有這樣,才能保證ESG體系模型的全面和有效。
在信息披露方面,中國企業要加強ESG有關信息的沉淀和積累。要做到有效披露,需同時兼顧國際和國內標準。以國際標準而言,比如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的四要素模型;再以國內標準而言,比如國務院國資委在7月底下發的ESG報告參考指標體系和交易所對于上市公司的ESG披露建議要求等。
在評價方面,雖然尚沒有全球統一的評級標準,但中國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國內權威ESG評級,從不同角度了解ESG的全球趨勢。
在投資方面,企業有兩個角色,一是投資方,二是被投資方。這兩個角色均要求企業做好自身的ESG管理體系建設,提高ESG管理水平。作為投資方輸出企業正向影響力,作為被投資方被資本力量所支持。這樣才能真正踐行ESG核心理念,即創造長期價值。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特色的ESG模型一定要充分考慮中國國情,融入中國元素。
目前,ESG體系的主流評價標準均由西方制定,國際評級機構還存在因為政治、國別因素帶來的片面性和刻板偏見。相比而言,中國本土ESG評級機構話語權卻有限。
所以,當務之急是中國的企業應該配合政府、監管機構等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ESG評級標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充分表達中國聲音,為中國企業爭得有效的話語權。
企業觀察報:在下一階段,中國中車ESG工作的重點是什么?
孫永才:對標對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中國中車的ESG工作與國際同行中的先進企業相比——如阿爾斯通、西門子等,還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實際、對標國際,全面升級ESG管理體系,更加平衡E、S、G三者間關系。
在環境方面,我們立足碳中和“引領者”的定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8年,我們就實現了運營碳達峰,在此之后又提出“2035年實現運營碳中和,2050年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這一極具挑戰性的目標。下一步,我們會持續推動雙碳工作,同時制定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提升社會和公司治理領域的工作水準。
當然,中車的ESG工作將不僅關注環境,而且會持續關注社會和治理問題。這些問題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有著同等甚至更為重要的影響。ESG中的社會維度涉及了員工權益、供應鏈管理、社會公益等多個方面;治理維度涉及了公司治理結構、商業道德、反腐敗、信息披露等多個方面。這些方面不僅與企業經濟效益密切相關,也與企業社會效益緊密聯系。
中車所追求的是社會綜合效益最大化,而不是簡單的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會更加重視ESG三個細分要素的平衡發展,從而實現全面的可持續發展。
希望媒體朋友和全社會督促我們、支持我們,中車將持之以恒,在ESG實踐方面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