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6日下午,在西南交通大學數字化戰略工作大會上,校長徐飛發出了這樣一種論斷,他認為,被稱為“下一個風口”、“最強有力的創新加速器”、“驅動未來的動力”的人工智能發展勢頭如此之大,代表著數據驅動的智能時代正在到來,萬物智能、萬物智聯,也必將催發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
在他看來,互聯網大數據、強大的運算能力,以及深度學習模式的突破,被認為是人工智能賴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們造就了語音、人臉識別準確率的驚人提升,人機對話像人與人一樣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爾法元”一樣自學成才、無師自通,自生成自演化軟件,“機智過人”(機器的智力超過人類)或將成為現實。
因此,在此次大會上,“西南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直接面向新經濟的新興工科專業比例達到50%以上,全社會數字化、智能化的趨勢十分明顯。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基于“數字中國”和“中國制造2025”的建設規劃,國家將大力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和智能制造、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新產業相應的新興工科專業和特色專業集群。
對此,中國的高校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挑戰。
針對這些問題,徐飛做出了一系列的規劃。他認為,一方面西南交大要用數字化為傳統學科“賦能”, 不斷增強現有學科發展能力與活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結合西南交大的學科特色與比較優勢,大力建設人工智能類、大數據類、智能制造類等新工科,建設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物聯網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等新專業。
與此同時,該校將盡快制定《西南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學科布局與發展,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原有優勢學科基礎上拓寬人工智能專業教育內容,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復合專業培養新模式,重視人工智能與軌道交通、信息科學、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人文社科、醫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與此同時,大力開展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云計算、區塊鏈等基礎理論、前沿技術的研究,超前培育“數據科學”等一批新的一流學科。
Tel:(網站)021-51603532;(會議)021- 51603528 51603599;(報告、手機報)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