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基礎〔2021〕1192號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四川省發展改革委: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市、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報送滬渝蓉高速鐵路重慶至成都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函》(鐵發改函〔2021〕5號)、國鐵集團辦公廳《關于調整滬渝蓉高速鐵路重慶至成都段項目名稱的函》(鐵辦發改函〔2021〕110號)均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為深入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強化成渝雙核主軸,完善鐵路網絡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同意新建成渝中線鐵路(含十陵南站)(項目代碼:2020-000052-53-01-010322)。
二、主要建設內容和技術標準
(一)主要建設內容。項目起自重慶樞紐重慶北站,經重慶科學城、銅梁、大足、安岳、樂至、簡州新城,至成都樞紐成都站。線路正線全長292公里,全線設8座車站,其中新建車站6座。配套開展重慶樞紐重慶北站及渝懷鐵路適應性改造,新建渝萬鐵路上行聯絡線約1.8公里;新建十陵南站、十陵客機整備所、十陵客車車輛技術整備所及石板灘站至成昆貨車外繞線聯絡線3.8公里;同步改造成都站及成渝鐵路、成都客機整備所。
(二)主要技術標準。鐵路等級:高速鐵路。正線數目:雙線。設計速度:350公里/小時。正線線間距:5.0米。最大坡度:一般地段20‰(困難地段30‰)。最小平面曲線半徑:一般地段7000米(困難地段5500米),大足石刻至簡州段可根據試驗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曲線半徑,引入樞紐地段采用與行車速度相適應的標準。牽引種類:電力牽引。到發線有效長度:650米。列車運行控制方式:CTCS-3列控系統。調度指揮方式:調度集中。其他技術標準按《高速鐵路設計規范》(TB10621-2014)等執行。
規劃遠景年輸送能力:單向3200萬人/年。
三、投資估算、資金來源及建設安排
項目總投資692.73億元,其中工程投資678.93億元,動車組購置費13.8億元。重慶市承擔境內增設銅梁站、沿線站房面積增加的投資15.7億元(不計入地方股份);四川省承擔簡州南站方案調整及沿線站房面積增加的投資12.9億元(不計入地方股份),其余投資664.13億元,資本金50%,為332.07億元。其中,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出資79.75億元,由企業使用自有資金等解決(中央預算內投資另行研究確定);重慶市出資73.6億元(含征地拆遷費29.08億元);四川省出資178.72億元(含征地拆遷費103.74億元),征地拆遷費由地方包干使用并計入地方股份。地方出資由相關省市及沿線地方按照有關規定使用財政資金出資,資本金以外資金使用國內銀行貸款等。在初步設計階段,要根據《關于調增鐵路工程造價標準編制期綜合工費單價的通知》(國鐵科法〔2021〕15號)要求確定綜合工費。
本項目重慶、四川段分別由長江沿岸鐵路公司重慶子公司、四川子公司負責項目建設和經營管理。新建的十陵南站、十陵客機整備所、客車車輛技術整備所、石板灘聯絡線等資產建成后移交成都局集團公司。項目建設工期5年。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嚴格按照批復要求落實各方出資,涉及地方政府財政資金支出的,應分年度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支出計劃,建立持續穩定的機制,確保項目資金及時足額到位。項目籌資模式、資金來源不得隨意調整,切實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二)深入開展地質勘察工作,涉及采空區、富水巖溶及危巖落石等不良地質路段,要采取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確保項目建設運營安全。
(三)深化方案研究。做好本項目與周邊路網銜接,統籌城市公交換乘設施建設,提升既有樞紐集疏運能力,強化鐵路車站與城市建成區及其他重要樞紐之間的快速連接、便捷直達,提高綜合交通整體效率。
(四)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做好本項目建設涉及的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環境敏感點的防護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進一步優化工程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不良環境影響。盡快辦理相關行政許可手續及專項認證,堅持主體工程和環保工程同步實施。
(五)合理確定鐵路客站周邊開發建設規模、邊界和功能定位,做好規劃預留和控制,突出產城融合、站城一體,規范有序推進開發建設。
(六)強化社會穩定風險防范、化解措施。
五、請國家電網公司同步安排外部電源電力工程,確保與本項目同步建成。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在通信遷改等方面予以支持配合。
六、如需對本項目審批文件所確定的內容進行調整,請及時以書面形式向我委報告,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附件:招標投標事項核準意見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21年8月17日
附件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