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速磁浮綜合試驗線項目影響報告書初稿已編制完成,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中的相關規定,進行第二次信息公示,敬請社會各界關心項目建設的人士對項目建設的環保問題提出寶貴意見。
一、建設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中低速磁浮綜合試驗線項目
建設單位: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建設性質:新建
建設地址:成都市新津工業園區興物四路
項目投資:67642.9萬元
建設內容:中低速磁浮綜合試驗線位于天府新區南區產業園,在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擬征用征地300畝,建設一條中低速磁浮綜合試驗線及相關配套附屬設施。線路起于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廠區新建3號庫東側庫門外,向東以小半徑曲線跨越既有地鐵調試線,后向北沿興物四路西側走行,止于興物四路與西創路交叉口南側,試驗線為單線,全長3.6km。營運期主要針對德國進口的內嵌式中低速磁浮車輛進行動態調試,每月共計調試6天,每天調試時間為08:00-18:00,夜間不進行調試,不考慮聯調的情況。
建設工期:工程計劃于2018年12月動工建設,2019年12月建成試運營。
二、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1、生態環境
(1)生態系統
工程位于天府新區南區產業園內,區域內開發歷史悠久,人口密度較大,土地墾殖度高,生態系統受人為干擾較大,線路所經區域以生產廠房、待建空地、道路、居民住宅、耕地、魚塘為主,評價范圍內生態系統主要有城市生態系統、農田村落生態系統。
(2)植物資源
主要人工植被為:苗圃、農耕地、灌木叢等。項目所在地區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和蔬菜為主,蔬菜種類繁多,有根菜類、蔥蒜類、茄類、瓜類、豆類等;栽種水果主要是枇杷、梨、桃、柑桔等。
經現場踏勘以及資料調研,擬建項目不涉及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等重要生態區,建設項目區域內及周邊300m范圍內均不涉及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珍稀名木古樹。
(3)動物資源
評價范圍內水域主要為人工池塘以及龍溪河,其中龍溪河主要作納污水體,經現狀水環境監測結果可知,其水質較差,其中水生動物資源較少,項目區域內水生動物資源主要分布于人工池塘,現有魚類有鰱魚、鯽魚、鱔魚、鯉魚、草魚等,都為當地常見魚類。評價范圍內未發現現有國家重點保護魚類和珍稀瀕危魚類。
2、水環境
(1)地表水環境
紅巖污水處理廠排放口岷江除上游500m處斷面總磷略有超標外,其余各指標均小于1,各指標監測值均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總磷超標倍數為0.2~0.25,經調查,總磷上游斷面超標原因是上游農灌農肥施用造成的。
線路穿越的龍溪河水體現狀質量總體較差,根據現狀監測數據顯示,pH、石油類均可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標準的要求,但CODCr、BOD5、氨氮均表現為超標,其中CODCr超標倍數為0.1~0.65,BOD5超標倍數為0.1~0.275,氨氮超標倍數為2.12~16.3。
(2)地下水環境
擬建場地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主要接收大氣降水和側向逕流補給,排泄方式以大氣蒸發為主,人工采集為輔,主要含水層為粉質黏土層,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4.00~4.20m,年變化幅度1.50m左右。
由地下水現狀監測數據可知,各指標均小于1,各指標監測值均能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III類標準,說明項目區域內的地下水水質良好。
3、空氣環境
由環境空氣現狀監測統計結果分析可知:擬建中低速磁浮試驗線評價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現狀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項目所在區域空氣質量較好。
4、聲環境
本次評價現狀評價針對評價范圍內的養正村二組、火車安置小區、清涼村一、二組等聲環境敏感點,進行了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各監測點位聲環境現狀環境噪聲均能夠達《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中2類標準,表明項目所在區域聲環境質量較好。
5、振動環境
沿線振動現狀監測結果表明,清涼村一組建筑物室外VLZ10值均滿足《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GB10070-88)中“混合區、商業中心區”振動標準要求,沿線振動環境較好。
6、電磁環境
為了解新筑廠區內,已有變電所周圍的電磁環境情況,本次評價對既有的牽引降壓混合變電所進行了輻射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本項目既有變電所檢測值各項指標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限值,項目所在區域現狀電磁環境質量較好。
三、建設項目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措施要點
1、生態環境
(1)植物資源
工程實施會占用部分林地,砍伐一定數量的樹木,從而對調試線兩側地表植被產生一定影響。工程建設將使得植被生物量減少,沿線區域植被生產力自然體系的生產力減少,但不會對自然體系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產生的影響。施工期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進行了植被恢復后,工程永久或臨時占地對工程沿線區域的植被狀況或土地利用影響是有限的。
(2)動物資源
施工期工程永久和臨時占地縮小了野生動物的棲息空間,分割了部分陸生動物的活動區域、遷移途徑、棲息區域、覓食范圍等,從而對動物產生一定的影響,工程建設對野生動物影響的范圍不大且影響時間較短,因此對動物不會造成大的影響。同時可隨植被的恢復而緩解、消失。
(3)土地資源
本項目占地總面積為3.06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積1.68hm2,臨時占地面積1.38hm2。永久占地中有0.35hm2為前期已經征用的新筑廠區用地,其余的1.33hm2為本期紅線內新征用的土地;臨時占地主要為施工場地和表土臨時堆場占地。
2、聲環境
(1)施工期
施工期廠界外1m處晝間噪聲級為58.5~60.6dB(A),夜間噪聲級為51.4~53.4dB(A),距載重汽車(10t)10m處,聲級為79.6dBA,30m處為72.7dBA。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施工機械作業時間限制在7:00~12:00和14:00~22:00;學生中考和高考期間應禁止在有居民敏感點的路段進行施工;盡量選用低噪聲的機械設備和工法;合理布置施工設備、機械;在施工場界修建高2m的圍擋;施工招標時,將施工噪聲控制列入承包內容,確保各項控制措施的落實。
(2)營運期
本工程5處聲環境敏感點中,只有清涼村一組能夠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要求,其余4處敏感點均不同程度的表現為超標,超標量為0.1~3.7dB(A)。針對火車站安置小區這個相對來說居民較集中的敏感點,采用安裝143m高3m的折臂式聲屏障的方式降低試驗線對其帶來的噪聲影響;針對養正村六組、清涼村二組這兩個較分散的敏感點,采用各安裝5m2通風式隔聲門窗的方式降低本調試線對其帶來的噪聲影響,同時全線預留聲屏障安裝條件。
3、振動環境
(1)施工期
施工期建筑物0.5m處晝間振動級為61.30~67.16dB,夜間振動級為63.82~65.92dB(A),滿足《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GB10070-88)中“混合區、商業中心區”晝間75dB、夜間72dB的標準要求。采取合理布局施工現場,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對打樁機類的強振動施工機械的使用要加強控制和管理,在建筑結構較差、等級較低的陳舊性房屋附近施工,應盡量使用低振動設備,或避免振動性作業,減少工程施工對地表構筑物的影響。
(2)營運期
高架段外軌中心線13m以遠的地表振動VLZ10可以滿足《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GB10070-88)之“混合區、商業中心區”、“工業集中區”“交通干線道路兩側”標準要求。在運營期要加強軌道的養護、維修,保持軌道的平直,以減少附加振動。
4、電磁環境
各類型10kV配電站電磁場均低于我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中推薦居民區工頻電場評價標準(4kV/m),磁感應強度對公眾全天輻射時的工頻限值(100μT);考慮避免工頻磁場對室內居民的電器產生干擾(磁感應強度應小于1.26μT),建議變電所與環境敏感區室內防護距離為5m。
5、地表水環境
(1)施工期
施工營地租用沿線民房解決,不單獨設置施工營地,工人生活污水依托民房內的處理設施處理;基坑開挖、圍護結構施工及橋梁工程施工等過程中產生的泥漿水、機械設備的冷卻水和洗滌水通過在每個工點設置沉淀池1座,沉淀處理后重復利用不外排;涉水橋梁施工均選在枯水期,進行鉆孔灌注樁作業對水體影響最大的潛在污染物是泥漿廢水,鉆孔泥漿含有大量懸浮物,如未經處理直接抽排入周邊的河水中,將導致水體中懸浮物濃度大幅增加,對地表水水質產生較大不利影響;不涉水橋墩施工過程提前預制,運至施工現場進行組裝,施工過程中不會對地表水造成明顯影響。
(3)營運期
本次新增污水3.06m3/d(795.6 m3/a)依托新筑廠區內現有預處理池處理達《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后,可通過園區管網最終進入新津紅巖污水處理廠處理,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表1中的一級A標準,排入岷江。
6、地下水環境
(1)施工期
橋梁鉆孔樁基礎占用地下空間小,且橋墩之間間距大,不會形成體積較大的構筑物,地下水流動時會通過自身流場的調節,繞過地下橋墩構筑物,對區域內的地下水徑流的阻隔小,不會改變賦存地下水的地質環境、不影響地下水天然補徑排條件。
(2)營運期
橋墩基礎本身的防水性能都較好,因此外部的污染源不會通過橋墩本身進入到地下水中去;項目將結合具體工程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結構構造型式、特點進行結構耐久性設計。防水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裂縫寬度、最小襯砌厚度滿足相關規定要求,可基本避免地下水對混凝土構筑物腐蝕造成污染。因此,工程運營不會給地下水水質造成影響。
7、大氣環境
(1)施工期
本項目施工揚塵主要集中在基礎開挖階段,來自于建筑垃圾的裸露堆放、土石方開挖以及道路交通運輸造成的揚塵;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帶來一定的尾氣,但施工環境開闊且產生量少,影響不大;項目在裝修階段,裝修材料如油漆可產生一定的有機廢氣,其影響范圍十分有限。
(2)營運期
本工程磁浮車輛采用電力牽引,運行過程無廢氣產生;工程不涉及食堂、車輛段、停車場的建設,均利用已建工程進行營運。
項目營運期產生的大氣環境影響主要為車輛動態調試時,車輛行駛引起的軌道附近揚塵的產生以及垃圾暫存帶來的惡臭。由于本項目全線為地上線路,處于開闊地帶,車輛行駛引起的揚塵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生活垃圾定期清運,不會帶來較大的影響。
8、固體廢物
(1)施工期
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經垃圾桶收集后經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裝修過程產生的廢油漆包裝桶、廢漆料等危險廢物(HW12-264-013-12:油漆、油墨生產、配制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含顏料、油墨的有機溶劑廢物),依托新筑廠區既有危廢暫存間暫存,并交由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理,危險廢物收集點做好防雨、防滲、防漏措施,其余裝修垃圾經分選回收后,委托專業的清運公司清運到建筑垃圾堆放場。
(2)營運期
項目營運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車站與控制中心的生活垃圾,經垃圾桶收集后,定時清運至新筑廠區內既有的一般固廢暫存庫,集中堆放,后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
三、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中低速磁浮綜合試驗線項目為允許類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位于天府新區南區產業園,與其產業規劃及用地規劃相符;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未對環境質量底線及資源利用上線形成沖擊、不屬于禁止入園負面清單的項目。工程建設及運行主要帶來生態、噪聲、振動、地表水、地下水、電磁輻射等環境影響,通過在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運營階段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后,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得到有效控制和緩解,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論證,本工程建設是可行的。
四、本次公示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本次公示的主要目的是在項目周圍受影響范圍內進行回訪并征求公眾的意見,主要事項如下:
(1)您對本項目造成的環境影響的防治措施是否滿意?
(2)您對本項目在采取一系列環境保護措施后,污染物排放做到達標排放是否滿意?
(3)您認為在本次環境影響評價中還有什么環境影響因素沒有考慮全面?或哪些方面還需改進?
五、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
公眾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供意見
(1)與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電話聯系;
(2)發送信件或郵件到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
(3)直接到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反應意見。
六、建設單位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項目單位:成都市新筑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聯系人:韓先生
聯系電話:15228104807
七、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名稱和聯系方式
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北京中咨華宇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證書號:國環評證甲字1051號)
地址: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地盛南街9號院1幢101-206
聯系人:劉工
聯系電話:18080483485
電子郵件:28702059@qq.com
八、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自公示之日起10個工作日。
公示時間:2018年10月10日~201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