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8 | 網站首頁 | 返回舊版
用戶名 密碼 新用戶注冊 |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焦點 » 正文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新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萬頃沙至興中段項目初步設計的批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3-19  來源:廣東省交通運輸廳  瀏覽次數:3901

粵交鐵〔2023〕114號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新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萬頃沙至興中段項目初步設計的批復

廣州、中山市交通運輸局: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 中山市交通運輸局關于審查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萬頃沙~興中段)初步設計及概算的請示》(穗交運〔2023〕71號)及附件收悉。根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粵發改投審〔2023〕5號),經研究,現就項目初步設計批復如下:

一、建設規模和技術標準

(一)線路走向及建設規模

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萬頃沙至興中段項目位于廣州、中山市境內,起自廣州南沙區萬頃沙站,經中山翠亨新區馬鞍島、火炬開發區、岐江新城,終至中山興中站,新建正線47.6公里,其中橋梁段4.8公里、隧道段42.8公里。新設車站9座,預留車站3座。

(二)主要技術標準

1.鐵路等級:城際鐵路。

2.正線數目:雙線。

3.速度目標值:160公里/小時。

4.最小曲線半徑:一般1500米,困難1300米,局部限速段落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合理選用曲線半徑。

5.最大坡度:一般25‰,困難30‰。

6.動車組類型及編組:市域D型車,4/8輛編組。

7.列車運行控制方式:CBTC(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

二、行車組織與運營管理

(一)行車組織

1.原則同意開行大站停與站站停列車的運輸組織方案。

2.原則同意運營交路方案。初、近、遠期開行興中至香山列車交路、興中與廣州地鐵18 號線貫通的列車交路。香山站預留與規劃研究的深中城際銜接的條件,后續應結合運量需求、運營管理等,持續深化列車開行方案研究。

(二)車站分布

1.新建十二涌、二十涌、香山、火炬、張家邊、中山、岐江新城、石岐、興中等9座車站,預留十涌、火炬東、世紀路等3座車站。

2.原則同意配線設置方案,下階段進一步根據功能需求、工程實施條件研究興中站或石岐站增加單渡線、二十涌站或相鄰站設置存車線的可行性。

(三)運營管理模式

原則同意按照屬地自主運營模式開展設計,采用全自動運行系統。

三、線路及軌道

(一)線路

1.原則同意線路平縱斷面設計。下階段根據沿線相關構筑物等分布及相交工程的控制高程,進一步細化完善工程線路設計。

2.原則同意本項目線站位方案,下階段進一步研究論證預留十涌站方案,合理控制火炬東站至香山站區間、二十涌站至十二涌站區間盾構井的規模;進一步研究香山站遠期延伸至珠海的線路敷設和工程實施條件。

3.原則同意興中站至石岐站區間方案,沿線建筑物密集,工程風險較大,應進一步深化工程措施,控制工程風險。

(二)軌道

原則同意本工程軌道設計原則、技術標準及設計方案。正線及配線軌道采用60N、U75V鋼軌,鋪設跨區間無縫線路;采用預制板式無砟軌道結構,針對沿線振動敏感點采用隔離式減振墊浮置板、嵌入式軌道或鋼彈簧浮置板等減振軌道結構。車場線除試車線外采用50kg/m 、U71Mn鋼軌,庫外線采用有砟軌道,庫內線采用無砟軌道。后續結合環評報告批復要求、沿線敏感點、站點一體化開發方案及規劃用地情況,進一步優化減振設計方案。

四、車站建筑

(一)主要設計原則

1.下階段結合周邊現狀與規劃進一步補充完善車站一體化方案及預留策略,科學綠化,實現與周邊用地、建筑、交通、景觀等一體化設計。盡快落實部分車站所在區域規劃道路、場坪標高及相關市政配套設施的實施時序等設計邊界條件,以穩定車站方案及與市政工程的接口,確保開通運營使用條件。

2.部分車站涉及大型管線遷改、建構筑物拆遷,下階段應加強與相關產權單位的溝通,確保方案的可實施性。

3.三座預留車站后續設計時應考慮遠期改造期間對線路正常運營的影響。

4.應考慮不同客流工況、運營組織模式等可能引起的站臺旅客滯留對側站臺寬度及安全疏散計算的影響。

5.越行站站臺門貼臨站臺邊緣布置,應對站臺門設置方案的合理性結合限界、環控等相關專業進行相應研究。

6.結合消防疏散等相關要求,下階段進一步研究出入口通道布置安檢設施相關方案。

(二)車站

原則同意各站點布置及設計方案。

1.興中站為地下二層島式,站臺為1臺2線,站臺寬度12米,車站總長476.31米。下階段綜合各種控制因素,進一步研究減少站臺中心處軌面埋深的可行性,結合客流情況優化出入口設置方案。

2.石岐站為地下二層島式,站臺為1臺2線,站臺寬度12米,車站總長321.2米。下階段進一步研究車站同步實施換乘節點方案,優化站廳層公共區布置及非付費區連通設置。

3.岐江新城站為地下三層島式,站臺為1臺2線,站臺寬度12米,車站總長254.9米。下階段結合起灣沙隧道工程情況,進一步優化車站中心處軌面標高。

4.中山站為地下二層島式,站臺為1臺2線,站臺寬度26.4米,車站總長284.5米。下階段進一步研究采用楔形站臺的方案,減少車站規模。

5.張家邊站為地面一層站廳、地下一層島式站臺,站臺為1臺4線,站臺寬度11米,車站總長556.3米。下階段進一步研究車站、派出所用地與停車場上蓋統一開展綜合開發方案,并結合開發方案補充研究地下兩層方案。

6.火炬站為地下三層島式(地下一層為市政隧道),站臺為1臺2線,站臺寬度18.5米,車站總長272米。下階段結合市政道路運維及車站頂板防水的可靠性情況,進一步比選下穿隧道與車站主體的結構方案,做好車站附屬設施、頂板覆土厚度等與規劃條件的銜接。

7.香山站為地下三層島式,站臺為2臺4線,站臺寬度12+12米,車站總長1025.07 米。下階段進一步優化車站中心處軌面埋深,結合配線設置優化車站布置。

8.二十涌站為地下二層側式,站臺為2 臺夾2線,站臺寬度10+8.5米,車站外包總長440.2米。下階段結合功能需求進一步比選島式站臺車站,并結合客流研究優化站臺寬度;盡量減少車站中心處軌面埋深。

9.十二涌站為地下二層島式,站臺為1 臺2 線,站臺寬度13米,車站總長325米。下階段進一步研究車站北端附屬與派出所合建、車站南端風亭組與貼臨出入口結合的方案。

10.十涌站(預留)為地下二層島式,站臺為1 臺4 線,站臺寬度11米,車站總長437米。下階段結合全線運營方案、工期安排、工程投資等進一步研究本站建設規模,開通時序。

11.火炬東站(預留)為地上三層高架,站臺為2臺4 線,站臺寬度8+8米,車站總長210米。下階段結合建筑面積、道路、景觀及近遠期投資等完善橋墩方案;進一步研究比選路中兩層高架路側站廳、路中三層高架方案。根據客流需求,進一步研究分析本站開通的必要性、時序、可行性。

12.世紀路站(預留)為地下二層島式,站臺為1臺2線,站臺寬度12米,車站總長293米。下階段根據客流需求,進一步研究分析本站開通的必要性、時序、可行性。

(三)其他

應結合線路途經地區的人文環境、景觀特色、城市發展等,做好車站裝修方案設計。積極探索應用BIM手段做好管線綜合設計。加強導向標識的多種表現形式研究運用,提升導向標識的效果和空間感受。

五、結構工程

(一)工程地質及水文條件

1.沿線軟土、承壓或富水粉細砂層、淺層天然氣等不良地質、特殊巖土發育,下階段應進一步加強水文地質勘察分析,優化完善樁基礎設計,細化盾構施工組織設計,確保結構工程安全。

2.初步勘探揭示有害氣體主要分布于橫門東水道北側及洪奇瀝水道南側,在橫門東水道南側靠馬鞍島岸邊也有零星揭露。下階段應開展全線有害氣體專項勘察,詳細查明有害氣體的成因、物質成分、壓力大小、埋藏深度、分布范圍、賦存規律等,評價對工程的影響。

3.針對南沙區段(含洪奇瀝水道前后區段)深基坑及盾構隧道大部分位于沉積年代較短的欠固結超深厚軟土地層等不良特殊地質情況,開展從勘察、設計、施工、運營全生命周期的科研攻關,最大程度降低工程、運營及周邊環境風險。

4.沿線花崗巖分布段落較長,花崗巖差異風化和球狀風化對隧道施工影響大,下階段應加強差異風化發育段的綜合勘探,基巖面起伏較大和球狀風化發育地段應加密勘探,分段評價球狀風化發育位置、程度、規模。

5.下階段進一步詳細查明斷裂構造、花崗巖侵入接觸界線等重要地質界線的位置及工程性質。

6.多種物探成果綜合解釋顯示,煙筒山區域受大涌-民眾斷裂(F102-2)支斷裂影響,巖體破碎,發育構造破碎帶。隧道穿越可能存在塌方、涌突水等地質災害,下階段需加強鉆探驗證。

7.下階段應加強車站及明挖段的軟土、人工填土等特殊巖土的勘探與測試,詳細查明軟土、人工填土的分布范圍、厚度及工程性質。

8.本線穿越地表水體多,下階段應加強綜合勘察和分析,細化穿越地表水體的地質風險提示;加強沿線地表水、地下水的取樣和化驗,進一步查明地表水、地下水的侵蝕程度和類型。

9.受外部環境影響遺留部分勘探量,應按有關規范要求全面完成勘探,查明不良地層、承壓水及地下水腐蝕性等工程條件,滿足盾構設備選型、合理制定基坑及主體結構設計、建(構)筑物防護處理方案及耐久性設計等需要。

(二)車站結構

1.主要設計原則

1)原則同意地下車站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明挖法或蓋挖法施工,基坑均采用地下連續墻+內支撐圍護結構形式(張家邊站基坑采用咬合樁+內支撐圍護結構)。

2)車站防水方案按《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GB55030-2022)中明挖主體結構一級防水要求。本工程處于近海環境,地勘資料顯示部分地下水對地下結構具有一定腐蝕性,下階段應根據地勘和相關規范要求完善耐久性設計。

3)下階段結合明挖基坑方案細化全線交通導改、管線遷改工程方案,減少前期工程費用。

2.車站

1)興中站。下階段進一步優化車站公共區無柱折線拱段頂板厚度;研究在本車站底板下預留素混凝土樁,為地方規劃線路下穿提供有利條件。

2)石岐站。優化盾構吊裝施工組織設計,減少盾構吊裝臨時荷載對車站端部的新建暗渠結構影響,滿足盾構吊裝施工要求;根據鋼管混凝土柱受力情況優化鋼管柱尺寸;進一步核實優化附屬基坑圍護結構嵌固深度。

3)岐江新城站。下階段結合圍護結構底部地層情況,核實繞流計算,優化圍護結構嵌固深度。

4)中山站。下階段進一步研究站位西移或左線大里程盾構井向西內縮方案,避讓在建深江鐵路橋樁基方案;根據第二道支撐軸力、施工風險,合理確定第二道支撐形式。

5)張家邊站。下階段進一步優化柱腳節點的螺栓數量;按柱底剛接柱頂鉸接核算柱長細比;復核支座節點的設計抗剪承載力。

6)火炬站。下階段進一步優化車站北側DN1000、DN1200雨污水管遷改路徑,減少管線遷改長度;結合地質資料,研究6道支撐方案,優化立柱尺寸。

7)香山站。為減少管廊的遷改工程量,下階段進一步研究車站兩端明挖段避讓路中管廊方案及原位托換跨越車站管廊方案;結合詳勘資料,優化圍護結構嵌固深度。

8)二十涌站。車站基底下有深厚砂層,基坑承壓水突涌風險大,原則同意車站采用地連墻嵌入不透水層隔斷承壓水的做法;下階段進一步核實地面規劃標高,并根據場地最終覆土荷載進行結構設計驗算。

9)十二涌站。下階段結合詳勘資料,對車站圍護結構進行分區設計,優化地連墻配筋,并結合工籌細化交通疏解及管線改遷方案;應對基坑采用剛性隔離措施和支撐伺服系統進行比選,增加周邊建(構)筑物保護措施,降低安全風險。

10)十涌站(預留)。下階段結合詳勘資料,對車站圍護結構進行分區設計,優化主體結構配筋。

11)火炬東站(預留)。樁基計算應考慮軟土地基負摩阻力影響,并在圖中補充樁承載力說明;消防水池區域的基礎梁應考慮消防水池側墻傳遞的荷載,適當加大基礎梁尺寸;優化次梁布置并根據實際板跨及荷載細化各層板厚。

12)世紀路站(預留)。下階段結合詳勘資料,優化鋼支撐設置。

(三)地下區間

1.主要設計原則

1)全線共設置12處正線區間隧道及1處出入段線隧道,主要采用盾構法、明挖法施工。圓形盾構隧道內徑為7.70m,軌面以上凈空有效面積為39m2。隧道內設置疏散(救援)通道,地下區間采用高疏散平臺。區間聯絡通道間距不宜大于600m,困難條件下不應大于1000m。區間隧道根據不同地質水文及周邊環境情況,分別采用泥水、土壓及雙模盾構選型。

2)區間隧道及連接通道等附屬的隧道結構防水等級為二級并滿足《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 )對防水標準的要求。

3)加強沿線建構筑物基礎、地下管線(管廊)、地鐵、鐵路等相關設計施工資料的調查,核實其與本工程的空間關系,結合變形控制要求,合理確定防護保護措施并應盡早征求相關部門或產權單位的意見,以穩定設計方案。

4)加強環境調查,結合勘察成果,完善風險工程設計。

5)萬頃沙~香山段地下車站和區間隧道均位于深厚軟土地區,后期周邊地塊開發對隧道結構安全和運營安全的影響較大,應提前研究保護、結構健康監測、運營監測等應對措施。

6)軟土加固和盾構井端頭加固主要采用三軸攪拌樁加固,部分加固深度超過50m,加固深度較大時攪拌樁工藝難以滿足成樁質量和精度,下階段應進一步對施工工藝進行調查和試驗,若達不到效果應調整加固措施。

7)萬頃沙~二十涌段總工期緊張,區間聯絡通道、泵房等加固方案應考慮采用凍結法對工期影響,下階段進一步比選可與主線隧道同步實施的工程技術方案。

8)下階段進一步梳理軟土地區基坑基底加固、盾構端頭加固、聯絡通道泵房加固的總體原則并對軟土地區盾構接收井進行圓形盾構井的比較。

2.興中站站后存車線區間

下階段研究盾構井第二道支撐與中板永臨結合的方案,預留側墻鋼筋連接,優化第三道支撐布置;基坑內降水應在圍護結構封閉后實施,做好外側水位和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

3.重點區間

1)興中站~石岐站、張家邊站~火炬站區間。<7H-A><7Z-A>花崗巖地層遇水軟化,注漿效果欠理想,研究采用凍結法加固。聯絡通道加固后,可采用全斷面法開挖。下階段進一步研究張家邊站~火炬站區間平面走向,盡量與道路擬合,減少下穿地塊。

2)世紀路站~岐江新城站區間。下階段應加強與岐江河隧道對接,完善控制沉降措施,避免隧道下穿時導致其結構沉降。

3)岐江新城站~中山站區間。沙灣南路一橋拆橋復建方案導流措施較復雜、周期長,實施較困難,下階段應根據基礎資料及權屬單位意見進一步優化。

4)火炬東站~香山站區間(地下段)。和信路軟基加固的管樁采用拔樁處理,下階段根據地質情況進一步梳理聯絡通道的加固方案。

5)香山站~二十涌站區間。深化過海段沉管法或單洞單線盾構方案技術經濟論證,抬高香山站軌面標高,降低工程投資;洪奇瀝水道范圍揭示存在沼氣,施工及運營措施應參考《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范》相關要求執行;單洞雙線盾構研究“口子件”整體式預制拼裝方案;區間明挖井連續墻比選1.5m墻厚方案;區間明挖井主體結構頂板覆土較厚,采用頂板起拱,改善結構受力;為減少預應力管樁大面積侵入區間隧道,下階段進一步研究比選和信路路中敷設拔樁方案與和信路路北敷設避讓管樁方案。

6)二十涌站~十二涌站區間。為減少臨近二十涌站前后區域其他工程建設場地回填堆載對已實施隧道影響,應盡量協調相關部門將隧道沿線一定范圍內的堆載與本項目同步實施;盾構雙端接收井下階段比選矩形明挖與圓形明挖方案;明挖段地連墻底部素墻宜設置構造鋼筋和工字鋼。

7)出入場線區間。結合詳勘水文地質情況,下階段細化雙模盾構土壓及TBM模式掘進分段范圍。

(四)高架橋梁區間

1.原則同意橋梁采用主要設計原則和技術標準。一般區段常規橋跨采用30~50m預制節段拼裝連續剛構方案;跨越道路、河流等采用主跨40~60m連續剛構。橋墩采用矩形薄壁墩,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開展連續剛構設計核心技術攻關,深化基于BIM的常規橋梁上下部整體共同作用的預制節段拼裝連續剛構設計施工驗收成套技術應用與研究,優化完善預制節段拼裝連續剛構施工組織設計,節省工程投資。

2.溫度荷載取值應根據橋址處氣候情況,合理確定系統溫差,下階段要進一步開展結構優化工作。

3.上跨小隱涌橋梁方案應根據相關要求開展專題論證??缭揭巹澛房谔幙卓绮贾脩Y合道路渠化方案確定。

4.原則同意下穿中山東環高速以及火炬互通匝道橋采用節段拼裝連續剛構方案,軌面距公路橋梁梁底最小為7.5m,下一步應核查架橋設備操作空間。

(五)抗震設計

結構總體抗震性能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可作為下階段設計依據。下階段應進一步補充完善側墻、樓板開洞等特殊斷面抗震驗算;對于站址地形復雜、基巖出露的部位應開展三維時程分析;盡快組織完成抗震專項設計及評審工作。

(六)工程風險分析

1.項目依據《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規范》(GB50652-201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規范》(DBJ/T 15- 230-2021)等標準,對全線的風險進行了識別、梳理和分級,對各項風險提出了處置措施和殘留風險等級。

2.世紀路站~岐江新城站區間下穿起灣道隧道定義殘余風險等級為Ⅱ級,應重視盾構隧道下穿風險,充分考慮兩隧道凈間距、圍護結構設計、主體結構控沉設計等,合理確定風險等級。

3.張家邊~火炬站輸油管保護措施的理論計算變形較小,主動采用增設防滲層做法,鑒于開挖和防滲層施工對輸油管的擾動較大,應有針對性布置測點,結合輸油管線安全評估及產權單位意見,合理確定保護措施。

(七)人防工程

地下車站、區間按甲類人防工程設計,抗力級別為6級,防化級別為丁級;地面站廳車站不設防。地下線路穿越通航水域時,在水域兩端的車站設置防淹防護密閉門。該項目涉及不同地市行政區劃,應盡快辦理相應的人防工程審批手續,以穩定設防范圍和設防標準。

六、機電系統

(一)供電系統

1.牽引供電系統采用單相工頻AC25kV制式、帶回流線的直接供電方式。新建香山、煙筒山2座主變電所,利用廣州地鐵18號線龍珠1座主變電所;各主變電所內設1座牽引變電所和1座電力變電所,牽引變電所和電力變電所共用外部電源;牽引供電臂末端設置分區所。

2.本工程與廣州地鐵18號線貫通運營,參照廣州地鐵18號線供電方案,采用同相單邊供電,牽引變電所處設同相供電裝置,接觸網不設置電分相;分區所電分段處暫按設置地面帶電自動過分段裝置。

3.正線地下區間及帶上蓋停車場采用腕臂懸掛安裝架空剛性接觸網,地面及高架區間采用全補償簡單鏈形架空柔性接觸網并架設加強線。電力采用集中供電方式,全線設兩路33kV環網供電,共設六個供電分區,在用電負荷集中處設置33/0.4kV降壓變電所供電;應結合十涌、火炬東、世紀路預留站,進一步優化全線電力供電分區。

4.全線設置電力監控與智能運維系統,納入已建的隴枕控制中心;下階段應結合運營需求進一步深化智能運維方案。

5.應盡快穩定本工程外部電源接入方案和投資分界,取得供電主管部門的相關批復,確保本工程按期開通。

6.結合膨脹元件和錨段關節在廣州地鐵18、22號線的使用效果,下階段進一步優化160km/h剛性接觸網方案。

7.結合電氣化交流牽引供電系統再生制動能量利用技術發展,擇機實施煙筒山停車場預留儲能電站。

(二)通信系統

1.專用通信系統

1)原則同意融合通信接入既有中心級融合通信系統,并適當擴容,車站配置前端接入設備。

2)原則同意傳輸系統采用光傳送網技術組建傳輸環網以承載本線數據、語音等業務信息,在隴枕控制中心實現與廣州地鐵線網骨干節點的互聯互通,應進一步細化傳輸系統節點的波道配置及線網骨干節點的擴容方案;無線通信采用LTE-M技術組網,組建綜合業務承載網,接入控制中心既有LTE核心網;有線電話系統采用軟交換技術,公專合一組網,接入廣州地鐵18、22號線既有軟交換中心。

3)原則同意視頻監視系統專用視頻和公安視頻合網建設,采用全數字、超清視頻、集中云存方式,接入軌道交通智能運行云平臺視頻管理系統。

4)原則同意廣播系統采用全數字廣播,軌道交通智能運行系統提供中央級、車站級相關資源,停車場廣播獨立設置,災害時具備應急廣播功能;下階段應進一步研究全數字廣播在軌道交通應用的適應性及區間隧道設置廣播的必要性。

5)時鐘系統采用NTP方案,車站、停車場設置二級母鐘、子鐘等設備,擴容接入廣州地鐵18號線一級母鐘。

6)智能監測系統接入部署于軌道交通智能運行云平臺的既有中心級智能監測系統。

7)電源及接地系統采用UPS供電,動照系統提供綜合UPS電源,低壓專業統一設置弱電綜合接地體;生產無線網系統采用WiFi 6技術組網,應細化無線生產網網絡安全方案。

2.公安通信系統基于公安屬地管理原則,下階段應按照《城際鐵路設計細則》(DB44/T 2360-2022)、《關于印發廣東省城際鐵路治安和反恐怖防范建設規范(試行)的通知》(粵公通字〔2021〕36號)、《廣東省城際鐵路治安和反恐怖防范建設設計指南》(粵交鐵〔2023〕38號)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完善系統方案。

3.原則同意乘客信息系統在車站設置各類顯示終端,通過傳輸網絡接入既有編播中心,實現信息發布;車地無線網絡采用EUHT技術方案,利用廣州地鐵18號線EUHT中心設備,區間設置無線接入單元,下階段應補充無線覆蓋鏈路計算,進一步說明無線覆蓋方案。

(三)信號系統

1.原則同意信號系統采用基于通信的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CBTC),列車運行控制等級按GOA4級設計;車地通信采用冗余的LTE專網承載CBTC業務的組網方式;正線具有點式ATP+聯鎖級降級模式,停車場僅具有聯鎖級降級模式。

2.本工程列控制式的選擇應在考慮線路級特征的基礎上,同時兼顧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線網規劃,滿足城際鐵路互聯互通、公交化運營的基本要求。

3.從運營場景分析出發,下階段要結合4/8編組列車車長及車輛特性,進一步優化折返線、越行站越行線(兼停車線)安全防護距離的設計,且滿足上述線路具備休眠、喚醒功能的要求。

4.下階段應結合全自動運行UTO系統車輛基地為正線組成部分的原則,進一步研究本工程正線區段取消點式降級系統的必要性,保持與車輛基地降級系統的一致。

(四)通風空調

1.原則同意正線地下車站通風空調系統按全封閉站臺設計;地下區間隧道通風采用雙活塞風井模式,車站隧道排熱系統單獨設置;地下車站公共區采用一次回風全空氣通風空調系統制式,制冷系統采用一次泵變流量系統,分站供冷;地上車站設備及管理用房按需求設置通風或多聯式空調+新風系統。

2.高架車站、地面站廳層應結合建筑空間方案、外圍護結構形式及材質等重要影響因素,共同研究實現站廳層公共區環境舒適度的最優方案。

3.下階段進一步優化地下車站風道、設備、電動組合風閥設置方案,減少通風風路阻力,確保通風順暢;為確保行車安全性,避免軌行區上部異物脫落,電動組合風閥應避免設置在軌行區正上方。

4.兩處主變電所的機械排風、自然進風系統及多聯式空調系統應能實現自動控制,以實現節能運行。

(五)給排水及消防

1.各車站水源均采用城市自來水;排水分類收集并集中排放,地下車站污水排放采用密閉提升裝置;地下區間設消火栓系統,區間低點設廢水泵房,出入場線U形槽隧道洞口處設雨水泵房,廢水泵房及洞口雨水泵房均配備3臺潛污泵。

2.二十涌站從規劃給水管接引水源,應與規劃或市政建設部門協調落實規劃管網建設時序,確保通車時車站的生產生活和消防用水可靠性。

3.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車站,應明確其火災危險等級、噴水強度等設計基本參數;下階段進一步核實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氣壓供水設備的有效水容積,保證滅火初期用水的需求。

4.沖洗及消防廢水量應與用水量相同;排入市政污水管網且已是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的車站,結合當地排水主管部門意見,研究取消室外化糞池。

5.下階段進一步結合已建成的廣州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鐵路等工程及運營維護等情況,對IG541氣體滅火系統與高壓細水霧系統進行深入比選分析。

(六)動力照明

1.原則同意地下車站和地面車站設2座降壓變電所。變電所主接線采用單母線分段運行方式,設置三級負荷總開關。環控電控室一級負荷采用單母線分段運行,二、三級負荷采用單母線不分段運行。

2.全線電纜采用低煙無鹵電纜。UPS及EPS電池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全線車站設置智能低壓系統。

3.普通照明和備用照明采用直流配電,設置直流照明控制系統;進一步深化研究諧波治理和直流照明方案。地面站設置光伏發電系統。

4.下階段結合產品技術進步,研究提高電壓等級、調整電壓制式的可行性,避免因距離過遠加大電纜截面,增加工程投資;進一步明確和完善動力照明配電系統與其他專業的接口界面及接口方式;進一步梳理智能低壓系統,研究細化各子系統的設計界面和系統之間的接口關系。

(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FAS

1.原則同意本工程 FAS全線不單獨組網,利用軌道交通智能運行系統的網絡組成全線網絡。FAS中央級功能由軌道交通智能運行系統實現,車站 FAS 設置環形總線網,各類探測器均采用總線方式接入相應環路,長大區間隧道(超過3km)采用線型總線連接方案。

2.原則同意預留車站與停車場上蓋綜合開發建筑FAS系統的接口及相應模塊,并互設消防電話,以實現火災報警信息互通。

(八)環境與機電設備監控系統BAS

1.原則同意BAS系統采用分布式計算機系統集成到既有軌道交通智能運行平臺,不單獨設置中央級、車站級系統管理設備;車站控制網絡按以太網方案實施。

2.原則同意BAS系統在車站單端配置一套冗余PLC,對機電設備進行監控和管理,在存在風、雨、防汛風險點設置風、雨、液位現場采集設備,實現預警監測。

3.工程實施時應考慮規避萬頃沙站PLC模式控制軟件的修改對既有18號線運營影響的措施。

(九)自動售檢票系統

原則同意系統采用非接觸式IC卡設備及計程、計時制、全封閉的票務收費管理模式,實現與其他公交系統“一卡通”要求。系統由線網清分中心、線路網絡匯聚節點、車站計算機系統、車站終端設備組成,采用“ICCS-SC-SLE-車票”的架構。進一步研究站臺設置商旅候車核準設備的方案。

(十)安檢及門禁

1.原則同意安檢系統按控制中心與車站兩級管理,控制中心、車站和現場三級控制架構設計。線網層利用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安檢信息管理平臺,并對其進行擴容。

2.門禁系統在車站、停車場、主變電站等與行車有關的重要系統設備用房和管理用房以及進入設備區的通道門設置門禁設備,實現人員權限管理、區域管理、時間控制、考勤等功能。門禁系統的遠程視頻求助、可視對講的功能涉及與通信系統對接,應雙方明確工作界面及職責。

(十一)自動扶梯、電梯、站臺門及防淹門

1.自動扶梯、電梯

1)原則同意本線初期開通9 座車站的自動扶梯選用公共交通重載型扶梯;車站電梯選用無機房電梯;煙筒山停車場電梯采用有機房電梯。

2)下階段結合運營管理、檢修需求進一步落實扶梯主要部件狀態在線監測、預警系統的主要監測項點及功能。

3)扶梯設備均具備上、下行可逆轉的運行條件,下階段應進一步核實運營部門意見,如考慮為減少扶梯設備零部件的不均衡磨耗,需要定期調整扶梯運行方向,則扶梯換向運行對應的乘客導向標識等設施應具備相應配套條件。

2.站臺門

原則同意本線初期開通9 座車站(地下站),設置全高封閉式站臺門。部分車站考慮到與其他線路互聯互通需滿足多種車型停站,下階段應進一步核實站臺門改造方案的空間需求,避免站臺寬度等土建尺寸無法滿足后續改裝條件;曲線車站站臺門設置位置需結合限界相應加寬。

3.防淹門

本線結合線路下穿水域情況設置了防淹防護密閉門。應核實防淹門設備水頭壓力等參數,下階段進一步確認設備參數應滿足緊急關閉的條件及時間要求。

(十二)控制中心

原則同意控制中心設置在既有廣州地鐵隴枕控制中心。鑒于本工程列控系統采用GOA4級UTO全自動運行系統,下階段依據UTO全自動運行系統控制中心配置的集成化、智能化、簡約化、科學化原則進一步研究、細化各控制席位的設置數量及布局工藝,以滿足全自動運行系統的運營特點及需求。

(十三)計算機綜合信息系統

利用控制中心既有計算機綜合信息系統平臺實現建設管理、運營管理、支撐管理、決策支持、綜合管理五個領域的應用。在停車場及各車站、主變電所部署網絡系統。下階段應結合運營需求優化信息點布局。

(十四)安防系統

停車場內設周界安防系統,主要包括周界報警系統、視頻監視系統、周界廣播系統、車輛進出管理系統和電源及接地系統等子系統。下階段應進一步研究比選周界報警系統技術方案。

(十五)軌道交通智能運行系統

軌道交通智能運行系統由綜合業務云平臺、軌道交通智能運行平臺、軌道交通綜合指揮管理應用構成。本工程在站段設置邊緣云節點,擴容既有云平臺為本工程各業務系統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服務,應明確邊緣云節點與線網云資源中心的關系,并補充邊緣云節點計算資源配置依據。

七、防災

1.防災設計遵循以人為本、安全疏散、自救為主、方便救援的原則;針對火災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城際的防洪、防澇設計洪水重現期不應低于100 年。

2.應結合與廣州地鐵18號線貫通運營,以及高架段落較長等項目特點,進一步細化系統防災方案。

3.車站、停車場、主變電所、派出所、線路由地下轉地面的隧道口部等部位的設防水位分析報告應盡快組織審查,以穩定各工點防淹設計;各部位的防淹措施,應滿足當地防洪排澇要求。

4.下階段應進一步總結近年來特殊天氣對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的影響,審慎研究基坑、豎井、車站風亭、出入口、正線或出入線地下轉地面等關鍵部位的設計方案及其配套的抗洪防澇設施、設備,采取合適的技術防范措施。

5.長度較長的區間,下階段應結合牽引計算核實區間運行列車對數,檢算區間風井設置方案,做好滿足運營安全及救援疏散的設施和措施。

6.下階段應進一步綜合考慮防淹和乘客使用便捷性、舒適性等確定車站出入口標高,必要時采用相應增強措施保障安全。

八、車輛基地

(一)站場及工藝設計

1.原則同意本工程設置煙筒山停車場及其功能定位、任務范圍。

2.煙筒山停車場選址于中山市,總用地面積約25.70公頃。煙筒山停車場由張家邊站雙線接軌,總平面布置按全自動運行系統和上蓋物業開發設計。

3.地塊的控規主要涉及農林用地、工業用地、商業用地,下階段應盡快完善規劃調整等程序。

4.原則同意煙筒山停車場出入線和總平面布置方案。進一步比選中山站雙線接軌方案;研究月檢線與停車日檢線分跨布置,若分跨布置有困難則應設置隔離設施,按獨立SPKS分區布置;核實出入場線設置信號轉換段的必要性。

5.原則同意煙筒山停車場運用庫布置方案,運用庫平面布置應充分考慮遠期預留部分的靈活性。

6.原則同意煙筒山停車場站場線路、排水等布置方案。

1)下階段進一步補充適當提高線路路肩設計標高以減少棄土的方案比較,減少土石方工程;結合預留發展用地及周邊地塊的開發方案,進一步優化豎向設計,有條件時宜按放坡設計。

2)站場排水設計應落實本工程《車站、風井等口部設防水位專題報告》中關于煙筒山停車場排水方案的研究成果,下階段進一步核實區域排水及截洪溝設計方案。站場外排水溝路徑較長,需進一步協調落實實施條件,并結合市政排水設施規劃建設。

3)在蓋下咽喉區線路間適當設置排水溝,以滿足道床沖洗水、消防水等排水需要;路基擋土墻按高于停車場外側截洪溝頂面設計,防止雨水外溢時進入停車場。

7.停車場內采用工程車調車的作業較少,下階段應進一步落實配置電力蓄電池機車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條件,對選擇內燃調機和公鐵兩用車方案進行比較;進一步研究智慧維保設備的配置標準和設備價,落實輪對通過式探傷系統等的必要性。

(二)建筑

1.下階段應盡快確定綜合樓建筑造型和立面,進一步完善綠色建筑、海綿城市相關設計內容。

2.總平面

1)原則同意停車場按預留上蓋物業開發條件設計,下階段應根據開發計劃,細化完善庫頂防排水設計原則和排水細部構造設計。

2)下階段結合規劃條件,核實停車場外圍城市道路標高及規劃道路的實施計劃,確保停車場主入口位置選擇滿足道路規劃的要求,穩定停車場出入口與市政道路銜接位置、場地及接口標高等相關設計條件。

3)蓋下消防車道頂部或側墻應為開敞形式,消防車道開敞面積不小于消防車道地面面積的25%,且應均勻布置,間距不大于60m。為保證咽喉區及其上部開發的安全性,應對其消防系統設計、疏散方式進行研究分析。

4)試車線設置在蓋下,下階段應完善相應的減(隔)震降噪措施,設置的聲屏障不應影響蓋下自然通風條件。

3.建筑單體

1)運用庫。遠期實施區域地面高差較大,下階段應完善場地排水設計及周邊安全防護措施。

2)綜合樓。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疏散門應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線路監控中心。下階段進一步補充并優化相關用房規模,優化屋面排水組織設計。

(三)結構

原則同意煙筒山停車場及蓋板工程結構方案。下階段應綜合考慮設計、施工及構造等措施,緩解蓋板溫度應力;運用庫區域定點轉換區柱截面及配筋按照梁式轉換與厚板轉換進行包絡設計。

(四)路基

1.原則同意煙筒山停車場路基主要設計原則及標準。下階段加強停車場場區地質勘探,進一步查明雜填土、軟土等特殊土的分布范圍、厚度及物理力學性質,根據不同功能區的穩定和沉降要求,優化地基處理范圍、樁間距及樁長,進行鉆孔灌注樁與CFG樁技術經濟比選,控制工程投資。

2.下階段進一步核實隧道出口路塹邊坡山體是否存在不穩定巖體,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確保安全;根據邊坡穩定性檢算,優化路塹邊坡錨桿、錨索等邊坡防護設計措施;分區分段核算設計洪水流量,檢算排水設備排水能力,優化排水設計;結合地下水分布情況,明確路基基床防排水措施。

(五)通風空調與供暖系統

原則同意煙筒山停車場維修運轉樓、運用庫等單體及蓋下其他區域設置通風空調、防排煙系統。下階段加強與當地消防主管部門溝通,明確是否需要開展特殊消防設計,以穩定施工圖設計方案。

(六)給排水及消防

原則同意停車場采用市政自來水水源,暫按一路水源設計,室外給水采用生產、生活給水和室外消防用水分開的獨立系統;排水采用分流制。

(七)動力照明

1.原則同意停車場設降壓變電所2座,主變電站設降壓變電所1座,采用單母線分段運行方式,設置智能低壓配電系統和低碳數字一體化平臺。主變電站、維修運轉樓和線路監控中心設置光伏發電系統和充電樁系統。

2.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應滿足當地消防驗收部門驗收要求。

3.停車場洞口設備距離運用庫0.4kV降壓所距離較遠,下階段結合產品技術進步,研究提高電壓等級、調整電壓制式的可行性,避免因距離過遠加大電纜截面,造成工程投資增加。

4.應將主變電所光伏發電系統發電信息、狀態信息等納入停車場低碳一體化平臺。

九、車輛與限界

(一)車輛

下階段進一步落實全自動運行系統實施方案,補充車間電源接口布置方案及技術要求。

(二)限界

下階段應結合各專業設備管線設計等,進一步優化設備布置方案,滿足《城際鐵路設計細則》(DB44/T 2360-2022)和《城際鐵路設計規范》(TB10623-2014)中的限界要求,實現線網互聯互通。

十、海綿城市、環境保護及節能

(一)海綿城市

原則同意煙筒山停車場蓋板外區域采取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綠色屋頂、調蓄池等海綿措施;張家邊派出所、地面層等其他地面建筑采取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海綿措施;下階段應協調建筑、路面、景觀、總圖等專業積極配合,確保海綿措施落地。

(二)環境保護

1.做好對線路所經森林公園和生態保護紅線的保護工作,各生態敏感區內不得設置取棄土(渣)場、混凝土拌合站、預制梁場、施工營地等大型臨時施工設施,嚴格控制各生態敏感區和基本生態控制線內的臨時用地范圍,緊湊布置施工場地。

2.下階段應進一步研究優化煙筒山停車場布局、石岐站排風亭及活塞風亭位置,加強聲屏障聲學計算和結構檢算,在滿足運營管理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對噪聲敏感建筑的影響。

3.后續應根據批復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復意見,完善環保、水保設計。

(三)節能

原則同意本工程采取的節約能源措施,下階段應進一步核實牽引能耗等相關參數及能耗量。

十一、交通銜接、勞動安全衛生、運營服務與公共安全

(一)交通銜接

1.原則同意本工程在廣州段2個車站布設集散廣場面積約470平方米、非機動車停車場面積約13169平方米、公交首末站面積約4750平方米、公交停靠站4對、P+R停車場面積約9485平方米、K+R??奎c7個泊位;在中山段9個車站布設集散廣場面積約3560平方米、非機動車停車場面積約9549平方米、公交首末站面積約8272平方米、公交??空?5對、P+R停車場面積約21490平方米、K+R??奎c64個泊位。

2.下階段進一步明確P+R場站的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機制;研究適當增加公交停靠站和K+R接駁點的數量,并盡可能采用港灣式設置。

(二)勞動安全衛生

原則同意本工程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和勞動衛生措施,下階段應進一步補充聲屏障的運營維護方面涉及到的危險因素和防范措施相關內容。

(三)運營服務

下階段應根據運營部門意見進一步完善運營服務專篇。補充車站規模及能力、交通配套銜接、無障礙環境建設、應急疏散設施布局及應急疏散能力的論述,進一步核實對運營需要的滿足情況。

(四)公共安全

下階段應根據公安部門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公共安全專篇。補充車站應急疏散設施布局設置、應急疏散能力滿足情況及公共安全配套用房和反恐應急裝備配置標準。確保安全應急設施設備與本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投用。

十二、工程籌劃及設計概算

(一)工程籌劃

1.原則同意設計推薦的本工程建設總工期按56個月安排(含聯調聯試及運行試驗),其中萬頃沙至二十涌段的建設工期與南沙大型城市綜合體建設運營做好銜接。

2.下階段結合橋梁工程施工工期,細化連續剛構箱梁節段拼裝設備方案,合理確定梁場生產能力與建設規模,控制制(存)梁場工程投資。

(二)主要材料價格

1.采用鐵路定額標準的工程,主要材料編制期價格采用2022 年第四季度《鐵路工程建設主要材料價格信息》,碎石、砂采用《廣東省交通建設工程主要外購材料 2022年12月信息價》。

2.采用地方定額標準的工程,材料價格分別采用廣州、中山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站發布的2022年12月價格信息。

3.不足部分采用市場詢價結合近期批復項目情況綜合取定。

(三)設計概算

根據《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辦法》(TZJ1001-2017)及配套定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概算編制辦法》(建標〔2017〕89 號)及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市現行相關工程綜合定額及配套費用標準以及項目可研報告的批復意見(粵發改投審〔2023〕5 號)等對項目工程設計概算進行審查。

經審查,核定本項目工程設計概算為2980114.29 萬元(含3個預留站相關費用);二十涌站的站廳層、出入口及風道一半面積(9334.88平方米)投資納入本項目概算,另外一半面積投資擬納入南沙大型城市綜合體預留工程,建設單位應盡快協商明確分攤事宜、落實資金來源。核定香山站同步實施設計概算133235.43萬元,由中山市先行出資,后續納入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香山至珠海段項目。

十三、其他

(一)本項目為廣東省鐵路重點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法人)應認真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履行建設管理職責,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建設程序以及我省相關建設管理規定,按有關批復意見組織建設,加強項目管理,強化施工圖審核工作,嚴格控制工程投資,項目沿線地市應落實好屬地監管職責,依法依規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二)請沿線市抓緊推進與本項目密切相關的南沙大型城市綜合體預留工程及配套市政工程、中山段沿線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港祥市政隧道工程、煙筒山交通銜接一體化工程等同步建設工程,并做好與本項目的銜接工作。

(三)涉及既有鐵路工程的相關建設和施工組織方案,應與相關產權單位、運營管理部門進一步協商,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附件:1.新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萬頃沙至興中段項目初步設計概算審查表

2.新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萬頃沙至興中段項目同步實施工程初步設計概算審查表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

2023年3月15日

 

附件1

新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萬頃沙至興中段項目初步設計概算審查表

單位:萬元

章號

工程或費用名稱

送審費用

調整

審查費用

第一部分:靜態投資

2856095.23

-104154.49

2751940.74

拆遷及征地費用

190746.18

-6923.67

183822.51

橋涵

37214.54

-3577.64

33636.90

隧道及明洞

1056502.77

-22177.94

1034324.83

軌道

113995.24

-1084.33

112910.91

通信、信號、信息及災害監測

105739.84

-543.96

105195.88

 

1.通信

36053.24

0.00

36053.24

 

2.信號

42521.90

-302.34

42219.56

 

3.信息

27164.70

-241.62

26923.08

電力及電力牽引供電

116001.55

-139.24

115862.31

 

1.電力

85745.21

-139.24

85605.97

 

2.電力牽引供電

30256.34

0.00

30256.34

房屋

652770.44

-6138.31

646632.13

 

1.旅客站房

617849.35

-6150.22

611699.13

 

2.其他房屋

34921.09

11.91

34933.00

其他運營生產設備及建筑物

80931.92

-3477.69

77454.23

 

3.車輛

17018.50

-513.00

16505.50

 

5.站場

35860.43

-2936.20

32924.23

 

7.其他建筑及設備

28052.99

-28.49

28024.50

大型臨時設施和過渡工程

46323.13

-24553.33

21769.80

十一

其他費用

319865.09

-30578.65

289286.44

 

一、建設項目管理費

55334.39

-11725.81

43608.58

 

二、建設項目前期費

3480.54

0.00

3480.54

 

三、施工監理費

38990.81

-758.50

38232.31

 

四、勘察設計費

112640.13

-17059.34

95580.79

 

五、設計文件審查費

4332.31

-84.28

4248.03

 

六、其他咨詢服務費

27254.11

-1380.64

25873.47

 

七、安全生產費

31672.81

2593.28

34266.09

 

八、研究試驗費

1600.00

0.00

1600.00

 

九、聯調聯試等有關費用

6022.91

-5642.11

380.80

 

十、生產準備費

4498.20

-4279.24

218.96

 

十一、其他

34038.88

7757.99

41796.87

以上各章合計

2720090.70

-99194.76

2620895.94

十二

基本預備費

136004.53

-4959.73

131044.80

 

以上總計

2856095.23

-104154.49

2751940.74

第二部分:動態投資

121732.84

-4439.29

117293.55

十四

建設期投資貸款利息

121732.84

-4439.29

117293.55

第三部分:機車車輛(動車組)購置費

110000.00

0.00

110000.00

十五

機車車輛(動車組)購置費

110000.00

0.00

110000.00

第四部分:鋪底流動資金

880.00

0.00

880.00

十六

鋪底流動資金

880.00

0.00

880.00

概算總金額

3088708.07

-108593.78

2980114.29

附件2

新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萬頃沙至興中段項目同步實施工程初步設計概算審查表

單位:萬元

序號

工程或費用名稱

報送費用

調整

審查費用

1

南沙大型城市綜合體預留

62912.92

-62912.92

0.00

2

南沙大型城市綜合體配套市政

161710.33

-161710.33

0.00

3

香山站

152661.93

-19426.50

133235.43

4

外部電源電力

26425.38

-26425.38

0.00

5

港祥市政隧道

94978.99

-94978.99

0.00

6

中山段沿線市政道路改造

105715.72

-105715.72

0.00

7

十涌交通銜接一體化

12033.21

-12033.21

0.00

8

十二涌交通銜接一體化

20164.92

-20164.92

0.00

9

二十涌交通銜接一體化

22881.59

-22881.59

0.00

10

煙筒山交通銜接一體化

235590.90

-235590.90

0.00

11

廣告燈箱

2831.77

-2831.77

0.00

897907.66

-764672.23

133235.43

 

 

 
 
?

Tel:(網站)021-51603532;(會議)021- 51603528 51603599;(報告、手機報)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

 
国产美女精品裸色在线播放,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国产白嫩极品白嫩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小视频免费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 | 亚洲成a人v电影在线点播 | 激情综合五月天在线观看 | 夜夜爱夜夜操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