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概況
南昌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項目包括:1號線北延線和2號線東延線兩個項目,線路總長27.14km,設站17座。
①1號線北延線
1號線北延線線路起自雙港站(一期終點站,不含),終止于昌北機場站,線路全長16.62km,其中地下線11.86km,地面線3.23km,高架線1.53km,設站8座,平均站間距為2.06km;線路主要走向為:雙港站→廬山大道→昌北大道→經開大道→規劃贛新大道→昌北機場。本工程與1號線一期工程貫通運營。
本工程設置一座昌北停車場、一座主變電站和一座中間風井,其中停車場用地面積為20ha,位于規劃南變橫路以北、昌九鐵路以東、電廠專線以南合圍地塊內;主變電站設于友安路與金港路交叉口西南側地塊內。
根據線網規劃,全線網在地鐵大廈站附近設置1座控制中心,實現資源共享。
②2號線東延線
2號線東延線起自辛家庵站(一期終點站,不含該站),終止于南昌東站,線路全長為10.52km,設站9座,均為地下車站,平均站間距為1.16km。線路主要走向為:辛家庵站→上海南路→解放西路→解放東路→創新大道→廣州路→南昌東站,本工程與2號線(一期及南延線)貫通運營。
本工程設昌東停車場和主變電站各1座,其中停車場占地面積為39公頃,位于規劃新溪橋路以南、規劃創新大道以西、廣州路以北、謝埠路以東的地塊內;主變電站設于高新大道與解放東路交叉口以南約450m路口西南側地塊。
根據線網規劃,全線網在地鐵大廈站附近設置1座控制中心,實現資源共享。
南昌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2020-2025)方案示意圖(最終方案以批復的為準)
二、環境影響
軌道交通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城市生態和社會經濟的影響,二是對沿線區域聲、振動、電磁、水等環境要素的影響。從環境因素的性質特征看,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與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但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涉及區域廣、方案和環境影響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使其對城市生態、社會經濟環境和各環境要素的影響呈宏觀特性,影響范圍和程度難以準確預測;而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因方案確定、受影響的敏感點和環境具體明確,其對環境的影響可以較為準確的預測,并可據此提出具體明確的環保措施。
(1)對城市生態和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
城市生態系統是由某一特定區域內的人口、資源、環境通過各種相生相克的關系建立起來的人類聚集地,由其構成的這一系統中,可分為生物系統、非生物系統、社會系統。
軌道交通建設對該系統的影響,在生物系統方面主要是對植被、城市綠化系統等的影響;在非生物系統方面主要是對人工創造的物質系統中道路交通設施的影響、對環境資源系統中土地資源的影響、對能源系統中自然能源(水電)和化石燃料(煤電、燃油)的影響;在社會系統方面主要是對居民、企業的拆遷造成的社會影響、對各類文化、自然保護設施的影響等。
本次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是在確保符合城市性質、城市發展目標、產業結構、生產布局等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編制的,因此,它與環境保護規劃和綠地系統規劃等城市專項規劃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且相互影響和制約。
(2)對相關環境要素的影響
根據現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經驗和實際運營結果,總體上講,其對各環境要素的影響是以能量損耗型為主,即噪聲、振動、電磁輻射,以物質損耗型為輔,即污水、廢氣、固體廢物。
城市軌道交通的環境影響從空間概念上可分為以下單元:地上段、地下段、車輛段(車輛基地)、變電站、冷卻塔、風亭等。
從時間序列上可分為施工期和運營期。規劃實施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施工期和運營期。施工期相對運營期而言時間較為短暫,且多數隨工程行為的結束,環境的影響也將逐漸消失;運營期的環境影響將是持久的、長期的。
三、說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為了使南昌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能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盡量減緩城市軌道交通可能帶來的負面環境影響,我們真誠地希望您提出南昌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有關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我們將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真實記錄您的意見和建議,將您的寶貴意見、建議向有關部門反映。
本次公示時間為公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4月2日~4月16日)。您可以通過信件、郵件或電話的形式將以下公眾意見征詢表反饋給我們,也可以直接提供寶貴意見建議,我們的聯系方式是:
地 址:武漢市武昌區和平大道745號 郵 編:430063
聯系人:張工 電 話:027-51185657 Email:tsyzk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