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6日晚間,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商務部接近簽署一項新規,此新規將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合作,共同制定下一代5G的網絡標準。
知情人士說,該草案正在美國商務部進行最終審查,如果得到通過,將提交其他機構批準。目前尚不清楚整個過程將花費多長時間,或者另一個機構是否會反對。
知情人士還補充稱,這項新規只包括了華為,并沒有囊括其他像海康威視等在“實體名單”中的中國公司。
受上述利好消息影響,周三美股華為概念板塊普漲,截至發稿,美光科技漲2.86%,高通漲2.76%、科沃漲1.51%、英特爾漲1.95%,賽靈思漲3.41%、NeoPhotonic漲1.23%。
對此,華為美國首席安全官安迪·珀迪(Andy Purdy)回應稱:“這項規則的修改并不涉及誰能夠向華為買賣產品的問題。允許華為參與標準制定,對于所有通信技術的參與者而言都是有好處的。”
此舉真的利好?
當下階段,疫情是全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受疫情影響,美國的就業形勢極其嚴峻。
數據顯示,美國4月ADP就業人數錄得-2023.6萬人,繼前紀錄低位的-70.8萬人(修正前為-74.2萬人)后續刷歷史新低。ADP就業數據公司副總裁表示,這種規模的失業前所未有。僅4月份的失業人數就超過了大衰退期間失業總人數的兩倍。
此前本周二公布的數據也顯示,美國4月ISM非制造業PMI為2009年12月以來首次陷入萎縮區間,并跌至2009年3月以來新低。其中數據表明美國服務業的需求和就業指標在4月份跌至歷史最低水平。大約3030萬美國人最近6周申領失業救濟,破歷史紀錄。美國3月失業率達4.4%。一些經濟學家預計,美國4月失業率可能高達20%,逼近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峰值25%。
在這種背景之下,若想擺脫經濟大蕭條的影響,除了同心協力抗擊疫情之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攜手合作為經濟復蘇做準備。
從發展經濟學的理論來看,技術創新是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推動力,而5G是這個時代最為重要的一次技術創新,這一技術或將引發人們生活習慣、商業形態、應用技術等發生重大變化,但其中的商業機會和商業氛圍尚未形成。
而從4G引發的移動互聯時代來看,只有靠全球共同協作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潛力,也只有靠著這一巨大的潛力,才能更快地讓全球經濟擺脫大蕭條的陰影。
因此,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看,美國此舉還是體現出了巨大價值的。
首先,從事件來看,對于市場情緒應該在短期內會有正面刺激作用,這一點已經在美股開盤后得到反應,今日可能還會在A股盤中得以展現。
其次,華為之所以可能會被允許參與建立5G行業標準,很大的原因并不是美國回心轉意,而是華為是世界5G技術的領導者,沒有華為,美國可能就會落后于這個時代;在這個層面來看,這是華為自己掙來的。
第三,允許與華為合作建立5G標準,雖然是一個積極信號,但可能并不等于解禁華為。當然,隨著5G建設的進一步深化,美國也存在求助于華為的可能性,并進一步緩和對華為的態度,但這是后話,也需要時間。
華為的參與很有必要
去年美國商務部公布了一份針對中國企業的“實體清單”,限制了美國企業向華為買賣產品。美國企業還被要求停止與清單上的中國公司的合作交流,這也極大地限制了美國參與到行業標準制定的組織中。但這一規定顯然不利于全球5G等下一代技術的發展,同時也降低了美國在5G標準談判方面的參與度。
5G網絡被視為是支持未來通信基礎設施的關鍵技術。Gartner分析師劉軼表示:“標準的制定要通過交流和討論達成共識,如果企業無法發表意見,無法論證和辯論,又如何能夠達成共識?”
在國際標準制定會議上,框架和技術細節需要通過生產不同功能設備的廠商共同探討才能制定出來。一些美國企業員工對于哪些信息和技術能夠分享表示困惑,他們只能選擇不說話。
“政策可能限制了企業間的交流,也影響了一些標準的制定,美國的企業和運營商可能有反映。”劉軼說道。這令美國企業在談判中處于不利地位。由于美國保持沉默,也給了華為在國際上更強的話語權。“華為的參與對于通信行業是有必要的。”劉軼表示。
華為是5G網絡設備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也是5G技術規范標準化組織3GPP的重要成員。另據知識產權分析公司IP lytics的數據顯示,華為在全球擁有最多的5G相關專利,領先于歐洲競爭對手諾基亞和愛立信。
代表亞馬遜、英特爾、高通等70多家高科技和通信公司的信息技術產業委員會(ITI)亞洲政策高級總監威爾遜(NaomiWilson)表示:“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已將近一年,美國有必要把問題指出來并澄清一些事情。”
威爾遜表示,美國政府希望企業能夠保持競爭力,但是他們的行為讓美國企業失去了話語權,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美國6名議員在寫給美國商務部部長的一封信中也表示,他們擔心美國會由于國際參與度的降低而失去5G的全球主導地位,議員們敦促商務部盡快出臺新的規則。
掌握新一代技術的標準話語權
標準的制定對于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通信行業。5G網絡的部署需要多年的規劃和開發,并由行業組織、專家和公司共同制定技術標準。確保統一的標準可以提高網絡的效率,讓人們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能正常工作。
行業標準的制定對于通信企業來說也是巨大的商業。企業都希望把自己的技術專利變為對行業標準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也能大幅提振企業未來的收入。美國的高通、歐洲的諾基亞等都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近年來,中國的華為也正在積極提升國際標準制定的參與度。
咨詢機構Horizon Advisory聯合創始人埃米莉·德拉布魯耶(Emily de La Bruyere)分析稱:“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由新技術系統、網絡和技術定義的時代,中國企業獲得了一個來定義的機會。”
根據今年3月,中國發布的一份“2020年全國標準化工作要點”的文件,強調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和人工智能(AI)等領域制定標準。這些領域都被認為是未來的關鍵技術,能夠支撐世界上關鍵的基礎設施。
上述文件還概述了“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必要性,以及中國應該為國際標準提出更多的建議。
研究咨詢公司Trivium中國合伙人安德魯·波爾克(AndrewPolk)表示:“標準的制定需要持續的長期努力、關注和投資,中國能夠持之以恒。”
但他認為,中國還需要提高那些為全球標準做出貢獻的企業的質量。“中國需要發展像華為這樣的公司,但要在不同的技術領域。”波爾克說道。
目前,美國和歐洲的跨國公司仍然被認為是傳統ICT相關標準機構中最具影響力的參與者,但華為等中國公司有望在新一代技術的專利和技術標準的制定方面發揮優勢。
“歐美公司的優勢是基于他們的技術領導力和專業知識,對標準流程和規則的深刻理解和貢獻的質量,以及長期的持續參與。”波爾克表示,“最高的標準和最好的技術通常會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