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島兩會已順利閉幕,但關于城市發展的新一輪布局卻剛剛起步。
今年的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新基建”納入了新一年工作的重點,既包含了時下在青島風生水起的工業互聯網領域,也涵蓋了城市發展所要加快建設的軌道交通領域、數字技術等新興產業。
而報告中關于“新基建”的這些目標,適應到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身上,催生了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化賦能下新興業態相并行的發展之路,也成為這一重點功能區接下來要布局深耕的重點。
發力“新基建”!
報告出發展新路徑
2020年3月4日,中央提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而伴隨著“新基建”的加速,城市將變得更加智慧。
5月16日上午,青島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市長孟凡利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作為青島新一年重要布局方向,“新基建”在報告中被重點提及:要抓緊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拓展在各領域的應用,促進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融合發展。
而對于承載著青島“新基建”重點任務的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來說,在功能區原本的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大數據中心等重點布局方向之外,報告也為其指出了一條“軌道交通+數字”的發展新路徑。
軌道交通方面,報告明確,2020年將加快青島西至京滬高鐵二通道前期工作,濰萊高鐵建成通車。加快5條地鐵線路建設,開通地鐵1號線北段、8號線北段。
數字化方面,報告中提出,要強化產業賦能,推動100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積極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5G等相關數字產業。
目標既已明確,那新的突破點在哪?
集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示范區底氣十足
從中國第一輛“和諧號”,第一輛“復興號”,到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青島的軌道交通基因歷史悠久,走在全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的最前端。
2018年11月17日,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成立。從此,這個擁有83平方公里的新型工業園區正式誕生了一條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而軌道交通這一全市的傳統優勢產業,也開始向新興產業集群的目標邁進。
這里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入選了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這里擁有目前國內唯一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聚集了大量頂尖專家、院士、科研機構等;這里也是中國唯一集高鐵地鐵整車生產、核心系統研發制造、國家創新平臺于一體的產業集聚區……一年多的時間里,示范區以其深厚底蘊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蓬勃動力。
2019年,示范區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18億元,累計集聚相關重點配套企業220余家,總投資59億元的10個國創中心項目中,軌道交通車輛系統集成國家工程試驗室、高速磁浮試驗中心、高速磁浮試制中心3大項目業已竣工。
4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文件明確,要大力推進都市圈同城化建設,以軌道交通為重點健全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有序規劃建設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推進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向周邊城鎮合理延伸,同時支持重點都市圈編制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
隨后,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加快謀劃推進半島地區交通體系建設”。
這也意味著,在未來青島融入膠東都市圈、半島城市群的進程中,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將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其新探索的“軌道交通+數字”的發展路徑,或將成為未來全省軌道交通發展的新模式。
“軌道交通+數字”
這是示范區的未來模式
“軌道交通+數字”的提出,是在5月9日的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上,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管委主任秦青松在推介中明確,推進數字“新基建”特別是“軌道交通+數字”是示范區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關鍵力量,也是提高園區產業能級,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數日后的青島兩會,再次向我們傳遞了數字“新基建”的重要性,而在這條數字賦能的新型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路徑上,示范區已明確了自己的角色擔當。
作為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的供應方,示范區正通過資本助力、市場拓展和技術研發,不斷拓寬拉長產業鏈條,營造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作為數字技術的需求方,示范區也正在努力補齊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短板,為軌道交通產業引領行業發展賦予新的能量。
目前,示范區具有市場主體42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147家,以軌道交通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107家,年產值過5億元工業企業7家,逐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穩步跟進,產業集群持續壯大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體系。
據悉,示范區正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信息化發展研究院等就建設5G創新中心,展開基于5G技術的數據通信、大數據實時分析、物聯網等技術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創新研發和應用,努力培育一批基于5G技術的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智能運維和創新平臺示范項目。
面向未來,已將軌道交通融入骨血的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在助力青島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同時,也將在“新基建”的賦能下,獲得更多的利好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