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鐵為突破接觸網智能化巡檢能力,進一步提升設備維保“精準、高效、可靠”三個維度,優化接觸網專業修程修制,為各線路接觸網巡檢工作打開新思路。近日,由成都地鐵運營公司、產研院聯合開發的接觸網懸掛智能巡檢系統歷時9個月,終于在地鐵4號線首次投用。
目前,成都地鐵接觸網專業采用人工梯巡與作業車巡視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一個巡檢周期需要3個月的時間,而采用搭載有接觸網懸掛智能巡檢系統的綜合檢測車進行巡視,車載的高清攝像機可以自動對接觸網關鍵設備進行高速抓拍,只需要一個天窗點即可完成整條線路的接觸網設備外觀巡視,大大提升了巡視效率,節約人工成本。
4項新技術,首次在接觸網懸掛智能巡檢系統上試用成功。接觸網懸掛智能巡檢系統首創設備觸發多角度精準抓拍、缺陷智能識別、車地無線傳輸、接觸懸掛一桿一檔存儲等專利技術,申報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1項。
設備觸發多角度精準抓拍技術
巡檢系統搭載34臺高清工業相機,定制補償光源及相機曝光自適應調節技術。依靠接觸網定位裝置、吊弦觸發拍照功能,實現對接觸網設備、附加懸掛及其他關鍵設備的多角度精準抓拍,能極大提升接觸網巡視作業的效率。
缺陷智能識別技術
巡檢系統分析軟件可對零部件螺母脫落、螺母缺失、絕緣子破損等24項缺陷圖像進行自動識別,極大降低了人工分析工作量。在前期的試驗及功能驗證環節中,公司采用人工設置模擬缺陷的方式對系統識別功能進行驗證,巡檢系統對缺陷的智能識別率高達90%。
車地無線傳輸技術
巡檢系統作業后儲存大量圖像數據,在車輛回庫后,系統利用多徑并行傳輸技術,將數據回傳至車庫服務器,數據平均傳輸速度60M/S,最高傳輸速度可達90M/S。并能直觀地對無線網絡質量進行監測,對車輛回庫記錄、歷史上傳記錄進行調閱,提高了人工利用效率。
接觸懸掛一桿一檔存儲技術
巡檢系統會從不同角度對接觸網關鍵設備拍攝20余張照片數據進行自動歸檔,按站區、桿號自動存儲。檢測分析人員將這些照片與檢修數據、檢測情況、線路條件等附加信息整合加工后,建立每個設備的“個人檔案”,定期更新,為后續公司研究接觸網設備全壽命周期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后續,成都地鐵將按照“設備狀態實時化、巡檢智能化、設備維保差異化”的原則,完善大型檢測設備的運維體系,充分發揮“設備保安全”的積極作用,深度挖掘數據價值,科學運用接觸網懸掛智能巡檢系統,排查設備隱患,保障接觸網安全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