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據山東省政府網站消息,國務院已批復同意對煙臺市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臺市蓬萊區,蓬萊區人民政府駐登州街道鐘樓東路1號(原蓬萊市政府駐地)。
蓬萊撤市設區后 煙臺將轄5區6市
蓬萊位于膠東半島北端,瀕臨黃、渤二海,自古有“海市蜃樓”奇觀和“八仙過海”美傳,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轄區陸域面積100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0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4公里,人口41萬。
長島,又稱廟島群島,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位于膠東、遼東半島之間,由151個島嶼組成,其中居民島10個。島陸面積56.8平方公里,2019年全市(縣、區)總人口41489人。
此次蓬萊市、長島縣撤銷,設立蓬萊區,意味著煙臺市由原來的轄4區、1縣、7個縣級市,變為轄5區6市;同時也意味著山東人口最少、陸地面積最小的長島縣成為歷史。
蓬萊撤市設區進程事關煙臺軌道交通發展
蓬萊撤市設區一事早已被提及。2015年9月,獲國務院批準的煙臺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中就提出,在行政區劃調整的前提下將蓬萊納入中心城區,促進城市沿海向西發展,強化北部濱海城市帶。
2018年2月,煙臺下發關于調整蓬萊市、長島縣行政區劃的決議(煙發〔2018〕5號),全會同意,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蓬萊區,以原蓬萊市、長島縣的行政區域為蓬萊區的行政區域。
決議指出:“煙臺目前的行政區劃是1994年實行部分區劃調整時確立的,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不能適應“全市經濟、社會、城鄉結構”發生的重大變化。
這些重大變化中,就包括煙臺的軌道交通建設。
2018年7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修訂了原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基本條件,要求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2003年為100億),地區生產總值3000億元以上(2003年為1000億),市區常住人口原則上在300萬人以上,遠期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以上。
煙臺2018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69.1億元,2018年GDP7832.58億元,均超過了地鐵修建門檻,唯“市區常住人口原則上在300萬人以上”這個門檻稍低。《煙臺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則顯示,2019年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數為7653.45億元,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66.9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4萬人。雖公報未明確公布市區常住人口,但根據上述變化也可以看出,2019年市區常住人口相比往年有所增加。而“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蓬萊區”更是有助于破解這一問題。
此外,2019年3月12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參加分組審議時,對于網友們關注的煙臺軌道交通建設進展,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在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煙臺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正在穩步向前推進,政策上的障礙越來越少。
2019年8月8日,交通運輸局回復,目前蓬萊撤市劃區是軌道交通建設的重要制約條件,蓬萊撤市劃區后,將立即著手開展項目報批相關工作。
2020年1月3日,煙臺市軌道交通集團公司正式掛牌。3月18日,在煙臺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動員大會上,其中,會議中提到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要統籌抓好前期工作,年內啟動 1 號線建設。
蓬萊撤市設區將促進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
此次蓬萊撤市設區,還將對煙臺沿海交通建設帶來協調方面的便利,特別是對渤海灣跨海通道的建設會帶來有益影響。
2018年7月27日,山東省城鄉規劃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提出,推動渤海海峽通道前期工作,在蓬萊東港預留跨海通道起點建設空間。這意味著蓬萊和長島之間,會因為修建跨海通道發生密集聯系,蓬萊和長島合二為一,也是在為未來可能的工程建設做準備。
2019年5月16日至17日,國際橋梁與隧道技術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在會上表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內部研究已到關鍵節點,課題組已完成通道方案的戰略性規劃研究報告,并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初步估算項目資金3000億元。初步估算,渤海灣跨海通道全長約125公里,按列車車速180至200公里/小時計算,跑完全程僅需1小時左右,時間比之前大大縮短。
2020年5月22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全體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建議加快推進建設跨越渤海海峽的直達快速通道,解決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陸海聯通問題。
8年來山東12地撤縣(市)設區撤縣(市)設區好在哪?
記者梳理發現,自2012年以來的8年間,山東已有12地撤縣(市)設區,僅省會濟南就有兩次撤縣(市)設區,新設章丘區和濟陽區;早在2001年,濟南就已撤銷長清縣,設立長清區。
8年來,山東各地撤縣(市)設區情況如下:
2020年6月,蓬萊市、長島縣——煙臺市蓬萊區
2019年8月,茌平縣——聊城市茌平區
2018年6月,濟陽縣——濟南市濟陽區
2017年9月,即墨市——青島市即墨區
2016年12月,章丘市——濟南市章丘區
2016年6月,墾利縣——東營市墾利區
2016年4月,定陶縣——菏澤市定陶區
2014年12月,陵縣——德州市陵城區
2014年9月,沾化縣——濱州市沾化區
2014年1月,文登市——威海市文登區
2013年11月,兗州市——濟寧市兗州區
2012年12月,黃島區、膠南市——青島市黃島區
8年來,山東16地市共有10個城市撤縣(市)設區,撤縣(市)設區好在哪呢?
專家介紹,撤縣設區后能壯大城市的市轄區,有助于區域中心城市做大,增強增長城市發展空間,增強區域的凝聚力、吸引力。對地級市來說,希望通過撤縣設區來擴權,吸收更多的資源;對縣市來說,則希望成為大城市的市轄區后,獲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撤縣(市)設區圓了不少人的城市夢,同時所在縣、市與主城區聯系更加緊密,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會更加完善,教育、醫療、住房、養老、交通等民生事項也將納入城市管理,實現與主城區的逐步統一,社會保障體系會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