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五年時間的持續技術攻關和改造,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信號控制系統改造已于近日實現了關鍵性突破,在已經完成31列新購列車安裝調試的基礎上,針對69列既有信號制式列車的改造工程也正式啟動。
未來,2號線將升級為全球首條擁有“雙套信號系統”的地鐵線路。“雙套系統”將有效解決2號線現有信號系統迭代開通并趨于老化難以同步升級改造的難題,同時系統的智能性和安全性也將全面提升,即使主用信號系統遇到故障,其備用系統仍能實現2分鐘的列車運營間隔,保障高峰期間的正常運營。
據介紹,早在2014年,上海地鐵就開始研究2號線的信號更新改造方案。當時,擺在技術人員面前的有兩種傳統改造方案:第一種是沿用原有的信號制式,第二種是采用全新的系統進行替代。第一種方案的原有信號制式已經無法滿足2號線不斷增長的客流需要。而第二種全新替代方案需要全線所有設備和列車必須一次性在一個晚上完成新系統的同步割接。這對線路長、列車多的2號線來說,工作量巨大,潛在風險高,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且2號線又分為四個階段分區段開通運營,每個區段的設備壽命周期均不統一,為了更新最舊的少部分設備而將大部分還沒到期的設備一起更新,顯然也是對前期投資的一種浪費。此外,最重要的是,2號線作為全路網客流最大的線路,難以承受主用系統故障后帶來的運營效率大幅下降的情況。
經過反復探究和推導,上海地鐵突破性地提出了針對運營壓力大、分段開通、設備量多的第三種改造方案——“雙套信號系統”。“雙套信號系統”有望一舉解決2號線需要分段改造的難題,工期縮短一年以上,改造后的系統即使在發生主用信號系統故障或信號降級情況下,其備用系統仍能滿足2分鐘的運營間隔要求,大大降低因信號故障對運營的影響,此外改造成本也得到大幅降低。
自2015年以來,圍繞“雙套信號系統”的目標,上海地鐵聯合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等國內一流企業共同組成項目攻堅團隊,圍繞“新老互備、不同制式、雙套系統”技術展開一系列可行性驗證。雙方緊密合作,經過與國內外技術專家們的反復論證和實驗測試,終于成功完成了CBTC+TBTC兼容性車載系統的車載測試,并順利通過第三方安全認證。
但更大的挑戰還在后續的系統改造過程中,特別是要實現兩種不同年代、不同制式、不同廠家、不同設計的信號系統之間的無縫融合,保證列車在不同系統間可實現自適應混合運營,這就相當于每列車都要掌握兩門“語言”,實現“雙語溝通無障礙”。尤其是2號線還是分四個階段開通運營的,每個部分應用的系統產品、壽命周期和維護基礎都不相同。在持續幾年的前期改造階段,每一個晚上對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來說,都是一場限時挑戰賽。
2019年9月,2號線部分新購列車裝載了全新兼容系統順利投入運營,成功保障了第二屆進博會期間2號線在高客流壓力下的平穩運營,從而完成了“雙套系統”在全球范圍內的首次成功應用。目前,2號線31列新購列車的安裝調試和上線運營已順利完成,69列既有信號制式列車的改造調試已正式啟動,車站新增設備也已陸續進場安裝。未來將會有共計100列具備雙套系統兼容性的2號線列車整裝待發,為新系統的投用提供強大的運能支撐。
根據系統設計顯示,2號線系統投運后相關性能均實現了指數級提升。例如,運行效率大幅提升,設計運行間隔為90秒,可保證每小時30輛列車對開,達到2分鐘快速折返;據相關數據分析,新系統的自動關門至自動發車時間約11秒,綜合各站可以節約有效停站時間15秒,而列車出庫時間則從平均約360秒提升至約120秒。另外,列車的追蹤間隔將會從原先的150秒縮短至120秒,這30秒的提升意味著列車無縫到站成為了可能,乘客不用擔心錯過列車導致的遲到和晚點,因為無需過多等待,下一部列車就將接續著上一列列車的尾燈到站。
上海地鐵對“雙套信號系統”的創新應用,將進一步提升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的出行體驗,提高軌道交通的網絡服務能級,同時有效推動軌道交通產業和當今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高效融合,更成為繼軌道交通10號線(全國第一條全自動駕駛線路)、軌道交通17號線(全國首個全套應用100%國產化信號系統的地鐵線路)之后,上海在智慧交通領域打造的又一個全國性的標桿示范項目,進一步鞏固上海在科創領域的先行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