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沙市軌道交通6號線東延段工程初步設計的批復
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你單位《關于長沙市軌道交通6號線東延段工程及長沙磁浮東延線接入T3航站樓工程初步設計批復的請示》(長軌〔2020〕186號)和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設計單位編制的工程初步設計文件已收悉。我廳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和技術專家對該工程初步設計文件進行了審查。根據審查意見,設計單位對初步設計文件進行了修改。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修改后的長沙市軌道交通6號線東延段工程初步設計文件。
二、總圖及建設規模
根據可研批復確定的工程建設規模,長沙市軌道交通6號線東延段工程起于在建6號線黃花機場西站(不含),至黃花機場綜合交通中心設黃花機場東站。線路長約4.22km,均為地下線,設站1座。
本工程與在建長沙市軌道交通6號線工程貫通運營,車輛段、主變電站、控制中心均與6號線共享,不新增。車輛基地在6號線黃梨路車輛段規?;A上,于咽喉區新建停車線4股道,每股1列位,合計4列位。
三、主要技術標準
(一)線路
1、平面
正線數目:雙線
最小曲線半徑:區間正線為450m,困難情況下350m。
2、縱斷面
最大縱坡:區間正線的最大坡度不大于30‰。
最小縱坡:區間隧道線路最小坡度不宜小于3‰,困難條件下不應小于2‰。
豎曲線半徑:正線區間一般為5000m,困難地段3000m;車站端部一般為3000m,困難地段2000m。
(二)軌道
軌距:1435mm。
設計軸重:16t。
鋼軌:正線及配線采用60kg/m鋼軌。
道岔:9號道岔。
道床:正線及配線采用整體道床。環境敏感點地段根據環評批復要求采用相應的分級減振軌道結構,不同道床間銜接設置彈性過渡段。
扣件:正線及配線采用彈條Ⅲ型分開式扣件。
(三)行車組織
車輛編組:初、近、遠期均采用6輛編組。
運營組織:6號線東延段開通后,與在建6號線工程貫通運營,初期開行單一交路,運行謝家橋站~黃花機場東站區段,近、遠期采用大小交路運營組織方案,小交路麓谷體育公園站~韶光站區段,大交路運營楓林三路站~黃花機場東站區段,初期全線高峰小時最大行車密度14對/小時,近期全線高峰小時最大行車密度21對/小時,遠期全線高峰小時最大行車密度27對/小時。
初期配屬車:6號線東延段工程初期配屬車6列/36輛。
(4)車輛
車輛類型:A型車,4動2拖。
列車最高運行速度:最高速度為80km/h。
供電方式:架空接觸網
額定電壓:DC1500V
(五)車站
6號線車站站臺有效長度為140m,同步實施規劃S2線、10號線車站有效站臺長度118m。
站臺寬度:按設計客流量計算確定,島式站臺寬度12m,側式站臺寬度6m。6號線站臺高度為1.08m(距軌頂面),S2線、10號線站臺高度為1.05m(距軌頂面),6號線線路中心線至站臺邊緣的距離為1.6m,S2線、10號線線路中心線至站臺邊緣的距離為1.5m。
公共區裝修后凈高:車站站廳公共區裝修后凈高要求不小于3.5m,站臺公共區裝修后凈高要求不小于3.0m。
(六)結構與防水
設計使用年限:100年。
結構抗震設防烈度:6度。設防分類為乙類。
防水等級:地下車站及機電設備集中區段的防水等級為一級,區間隧道及連接通道等附屬的隧道結構防水等級為二級。
(七)供電
供電方式:供電系統采用集中供電方式, 110/35KV兩級電壓供電制式。
接觸網:采用DC1500V架空接觸網授流,地下區間采用剛性懸掛接觸網形式。
(八)信號
正線信號系統采用與在建6號線工程一致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列車控制采用基于LTE通信傳輸的移動閉塞ATC系統(CBTC)。線路始、終端站折返能力及車輛段(停車場)的出入能力與正線行車間隔相適應。正線區段按雙線雙方向運行設計,反向運行具備ATP防護功能。
四、線路工程
本工程線路全長4.22km,均為地下線,起于黃花機場西站(不含),依次下穿機場T1~T2航站樓間連廊、第一和第二機場跑道、T4飛行區(遠期)西南角、第二和第三跑道間垂滑、T3停機坪及T3航站樓后,接入黃花機場綜合交通中心設黃花機場東站(與規劃10號線、S2線、磁浮線換乘,接駁渝長廈高鐵)。
五、土建工程
(一)車站
東延段設車站1座,為地下車站,車站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
站名 車站形式 車站主體圍護結構 站臺寬度(m) 總建筑面積(㎡) 備注
黃花機場東站 地下二層雙島雙側形式 鉆孔灌注樁 6+12
+12+6 72172 與磁浮、10號線、S2線換乘,接駁渝長廈高鐵
(二)區間工程
全線地下區間長約3.62km,采用盾構法、明挖法(中間風井)施工,區間聯絡通道采用暗挖法施工。
根據區間隧道消防、疏散、防排水、防災等要求,全線隧道設置疏散平臺、聯絡通道、廢水泵房、區間風井。
六、機電設備
原則同意設計推薦的通風空調、給排水及消防系統、動力照明、車站設備、供電系統、弱電系統(包括通信、信號、綜合監控、火災自動報警、環境與設備監控、自動售檢票、安防與門禁系統)等設計方案,下階段根據專家組審查意見做好進一步研究深化。
七、安全設計與人防工程
原則同意人防設計標準的選用。工程按甲類工程進行人防功能設計,防核武器抗力級別6級,防常規武器抗力級別6級,防化等級丁級。
本工程地下區間與黃花機場西站(6號線工程已批復)合并設防,在區間與黃花機場東站交接處設置出入段線防護密閉門和出入段線密閉門各一道。黃花機場東站不設防。
八、消防設計
車站和地下區間設置消火栓給水系統;地面建筑物根據消防設計規范設置消火栓給水系統;地下重要的設備用房設置氣體滅火系統;所有建筑物按照規范配置建筑滅火器。
FAS和BAS系統均由設置在控制中心的中央監控管理級、車站監控管理級、現場控制級以及相關網絡等組成。
九、環保、節能及勞動安全衛生
環保、節能及勞動安全衛生設計要在后續施工圖設計中根據國家和我省的有關法規及要求,進一步落實具體措施,其線路經過的敏感地段要采取相應的減振、降噪措施,確保“三同時”原則的執行。
十、下一步工作要求
1、黃花機場東站與T3航站樓同步實施,應重視綜合交通中心預埋工程相關項目的預留條件,并做好綜合交通中心整體工程的集疏運方案,充分發揮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的作用,統籌機場、高鐵和軌道交通車站的建設標準和服務水平。
2、結合地質詳勘報告、工程安全質量風險評估及抗震設防專項論證深化全線土建工程設計,確保工程結構安全。
3、黃花機場東站與T3航站樓結合設置,下階段應進一步與機場對接,設計方案應與周邊建筑、綠化景觀風格相協調。
4、黃花機場東站為多線換乘車站,空間關系較復雜,車站應重點處理各線路換乘關系,使換乘距離短、導向清晰,營造快速、便捷、舒適的換乘環境。
5、完善車站內部客流疏散引導設施設計,做好車站周邊其他交通方式換乘銜接,非機動車停放、公交站點引導、出租車臨時停靠等設施布置信息應清晰明確,確保滿足換乘便捷要求。
6、細化車站及中間風井的基坑圍護結構設計,充分考慮基坑開挖與周邊建筑保護、管線遷改等因素的相互影響。
7、嚴格按現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及地鐵設計防火規范深化軌道交通車站、區間消防設計,按程序辦理相關手續。
8、根據現行《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規范》要求,進一步對全線工程建設風險及環境風險進行梳理和匯總,做好風險分級并完善風險管理、應急處置措施。
十一、請據此進行施工圖設計。施工圖設計時,請設計單位嚴格執行國家法規、規范、標準及政策,按照有關職能部門、技術專家的審查意見,完善設計文件,確保設計質量。
十二、施工圖設計完成后,請按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和備案手續。
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0年11月3日
抄送: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鐵第六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長沙市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