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1 | 網站首頁 | 返回舊版
用戶名 密碼 新用戶注冊 |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焦點 » 正文

新建鐵路南京至淮安城際鐵路(安徽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公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11-11  來源:滁州市人民政府  瀏覽次數:795

一、項目概況


南京至淮安城際鐵路位于我國華東地區江蘇省和安徽省境內。線路自北向南由江蘇省淮安市在建淮安東站引出,向南經淮安市洪澤區、金湖縣,進入安徽省天長市(縣級市)并設站,出站后線路繼續向南跨過省界,經南京市六合區、浦口區,引入新建的南京樞紐第三客站-新南京北站,其中安徽省境內線路全長45.484km(均位于天長市)。


本項目為新建鐵路南京至淮安城際鐵路(安徽段),項目為雙線高速鐵路,設計車速350km/h,全部為橋梁工程,全線新設1座車站天長站(中間站),工程總投資約819762.11 萬元。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1、生態環境


(1)對生態功能區的影響分析


綜合工程沿線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項目建設對生態功能區的主要影響是施工期造成的水土流失。因此評價認為應加強工程沿線區域施工期及各臨時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減少水土流失量的產生。此外,工程破壞一定面積的植被,但隨著施工期結束后臨時用地的復墾、綠化,線路兩側栽植喬灌進行綠化等措施,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補償鐵路建設對植被的破壞,評價認為工程實施不會影響各生態功能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發展方向。


(2)對土地資源的影響分析


本工程雖占用耕地及少量林地資源,但工程整體呈線性分布于沿線地區,線路橫向影響范圍較狹窄,因此對整個評價范圍而言,這種變化影響較小,不會導致沿線土地利用格局發生明顯變化。工程建設將使建設用地面積得以提高,但對整個評價范圍而言,數量變化不明顯。臨時用地主要是取土場、制梁場、施工便道等臨時工程的占地,工程結束后將對其采取綠化恢復、工程治理措施或進行復墾,預計施工結束后3至5年,可基本恢復土地的原有使用功能。綜上所述,工程建設對評價區域土地利用格局影響輕微。


(3)對沿線農業生產的影響分析


由于本工程呈窄條帶狀穿越沿線地區,工程永久占用耕地不會使沿線所經區域的農業生產受到太大影響;臨時占用的耕地面積在施工完畢后,將采取場地清理、植被恢復和復耕等措施,可以逐步恢復其原有農業種植功能,其影響只是暫時的。


(4)對植被資源的影響分析


評價區域自然體系生產能力由現狀的723.06gC/(m2.a)降低到697.68gC/(m2.a),自然體系的平均生產力減少25.38gC/(m2.a),工程建設雖然會造成評價區域生態系統生物量每年減少4157.65t,但主體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設計采取植物恢復措施后,能夠減緩植被生物量損失和自然體系生產力下降。


本項目線路(DK130+500)距離古樹名木黃連木49m。施工經加強古樹名木科普宣傳和環保教育,加裝圍欄,不會對古樹名木黃連木產生明顯影響。


(5)對動物資源的影響分析


施工期將野生動物從原有的庇護場所或棲息環境中驅離;此外,施工場地產生的噪聲、振動、水污染、粉塵污染和光污染也會對周邊野生動物產生驅趕作用,迫使其遠離施工區域,從而對部分野生動物的生存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7)景觀影響分析


評價范圍以農林生態景觀為主、兼有水體景觀和城鎮景觀的半自然半人工景觀,本工程全線均為橋梁,會降低局部區域景觀的連通性,但景觀主體并未改變,工程建成后景觀空間結構仍然合理,景觀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仍然相匹配,因此,工程實施對區域內的景觀生態環境影響不大。


2、地表水環境


工程阻水較小,建橋后,橋墩上下游區域內水流流態沒有明顯的改變,工程實施對大面的流場、流速、水位分布沒有影響,說明建橋對工程所在河段的水流流態影響很小。


本項目為高速鐵路客運專線,運行列車全部為動車組,列車配備污水和垃圾貯存裝置,區間列車運行時無污染物排放。鐵路站場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網進入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不直接排入地表水體。


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來自橋梁施工、大臨工程生產廢水、施工營地生活污水和施工機械油污水。橋梁施工影響主要發生在圍堰和拆除圍堰期間,影響范圍約為10~200米,影響時間和范圍較小,不會對施工水域水質產生顯著不利影響;大臨工程采用沉淀池處理施工廢水,處理水回用于場地灑水防塵,不外排;施工營地采用化糞池、隔油池、污水生化處理成套設備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水用于周邊農田灌溉;施工機械采用定點維修清洗,油污水收集處理后回用,不外排。


因此,在采取報告書提出的施工期和運營期各項污水處理措施后,本項目不會對項目沿線地表水體水質產生顯著不利影響,項目對水環境的影響較小。


3、大氣環境


本工程建成后,沿線運營機車類型為電力,無機車廢氣排放;鐵路場站無鍋爐等大氣污染源。施工期大氣污染源主要為施工揚塵、攪拌站粉塵和施工車輛、機械廢氣排放。采取設置圍擋、施工現場灑水、攪拌站合理選址、攪拌設備全封閉作業及安裝煙氣凈化設備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施工大氣污染物對沿線大氣環境的影響。由于施工是暫時的,隨著施工的結束,上述環境影響也將消失。因此,本項目的大氣環境影響較小。


4、聲環境


(1)施工期


多臺施工設備同時運行時,本項目沿線場界噪聲貢獻值及臨近敏感點的晝間、夜間的環境噪聲預測值將會超標。施工噪聲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為整個施工周期,隨著項目工程竣工,施工噪聲的影響將不再存在。橋梁施工階段,主要噪聲源為橋梁下部基礎施工中的旋轉鉆機和車輛運輸噪聲。旋轉鉆機一旦開始作業即具有連續性,其對某一具體的敏感點影響時間為3~4個月。跨越集中居民區的橋梁對周邊居民影響較大,應合理安排工期,夜間禁止施工。


(2)營運期


本項目聲環境敏感點距鐵路外軌中心線30m處共116處測點,近期晝間、夜間預測等效聲級分別為68.3~70.3dB(A)、60.5~62.5dB(A),近期晝間、夜間分別超過標準限值0.1~0.3dB(A)、0.5~2.5dB(A),近期晝間超標6處、夜間超標116處。


本項目評價范圍內的噪聲敏感點共計116處,敏感點測點近期晝間、夜間預測等效聲級分別為58.4~73.5dB(A)、49.5~65.8dB(A),近期晝間、夜間分別超過標準限值0.1~6.8dB(A)、0.1~9.0dB(A)。


5、振動環境


施工期施工機械中,打樁機產生的振動強度為最大,應盡量避免夜間施工。施工機械產生的振動,隨著距離的增大,振動影響漸小。因施工時間長度有限,隨著施工的結束,施工機械的振動影響也隨之消除。


本工程全線共101處振動敏感點、合計180處預測點,設計近期各敏感點的振動評價量預測值為70.7~82.0dB。距離線路外軌30m內區域81處預測點Z振級評價量VLzmax晝間、夜間為75.0~82.0dB,有12處預測點超過80dB量,超過80dB量為0.2~2.0dB。距離線路外軌30m及以外區域的99處預測點Z振級評價量VLzmax晝間、夜間均為70.7~75.7dB,均滿足《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準》(GB10070-88)中“鐵路干線兩側”標準。


6、固體廢物


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和拆遷房屋建筑垃圾。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拖運處理,拆遷建筑垃圾運送至城市建筑垃圾棄置場統一處理。


運營期固體廢物主要為車站生活垃圾和維修工區產生的少量廢油。運營期職工生活垃圾產生量為34t/a,旅客候車垃圾產生量為15t/a,旅客列車垃圾產生量為16t/a,維修工區廢油產生量為2t/a。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拖運處理。維修工區和牽引變電站產生的廢油屬于危險廢物,委托具備廢油處置資質的單位收集處理。變電所內蓄電池需要更換時,應按照相關規定的要求,由有資質的蓄電池回收單位回收處理。


綜上所述,本項目固體廢物均得到妥善處置,對環境的影響較小。


7、環境風險


本線運營后為客運專線,無貨物運輸,因此工程運營期不存在發生運輸危險品事故的可能性。本工程跨越河流和水庫無飲用水源保護等特殊保護要求,施工期不采用施工船舶作業,環境風險主要來自施工期建設過程中施工機械使用的燃油等危險品可能發生泄漏的危險。在加強施工管理,采取相應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和制訂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后,本項目的環境風險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三、環境保護措施


1、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植物資源保護措施


評價建議本著“見縫插針”的原則,在工程永久性用地范圍內進行綠化;對于因施工圍擋臨時占用的綠地,工程后原則上應全部采取植被措施予以恢復,以盡量減少本工程對沿線植被的影響;建議綠化方案最大程度發揮兩側綠化的防護和景觀作用。線路距離天長市鄭集鎮十營村曹莊村民組古樹黃連木43m,加強古樹名木科普宣傳和環保教育,施工期加裝圍欄。


(2)動物資源保護措施


加強施工期管理,采取先進施工工藝,注重對施工人員的宣傳教育,杜絕人為捕獵野生動物的現象發生;對評價范圍內分布的野生保護動物,應通過控制施工占地范圍、縮短施工時間、加強施工管理和施工人員的教育培訓、禁止人為捕殺等措施,緩解工程建設和運營的影響。


(3)水生生態保護措施


施工用料的堆放應遠離水源和其他水體,在水中進行橋梁施工時,禁止將污水、垃圾及船舶和其它施工機械的廢油等污染物拋入水體,對施工人員作必要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


(4)景觀環境減緩措施


在貫徹因地制宜、環保美觀、與周圍景觀相協調的設計原則基礎上,建議施工完成后,橋梁橋體及橋下、站場周邊等建構物周邊進行景觀綠化,在確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優先采用植物防護措施,選擇適宜的樹種、草種,達到防護工程、改善路況,綠化環境、美化景觀的目的。


2、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


(1)工程跨河橋梁的基礎施工應選擇在枯水期,盡可能采取先進的施工工藝,科學管理,盡量縮短水下的作業時間。嚴禁將鉆孔灌注樁的出渣及施工廢棄物、水上平臺人員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向施工水域排放。


(2)混凝土拌合站散貨物料必須防水、防雨存放。生產廢水必須設兩級沉淀池,沖洗砂石料的水應做到重復利用,剩余的處理水應用于施工場地的灑水防塵。


(3)加強施工機械設備的養護維修及廢油的收集,車輛、機械沖洗廢水經隔油池、沉淀池處理后貯存在清水池中,回用于車輛機械的沖洗。嚴格施工管理,避免施工機械的跑冒滴漏。


(4)本工程臨時營地距城區、鄉鎮較遠,應自建隔油池、化糞池、污水生化處理成套裝置收集和處理生活污水,并加強管理,處理水交由周邊村民用于農田灌溉。


(5)天長站站區以及維修工區產生的污水分別經化糞池、隔油池預處理后接入站區周邊的市政污水管網進入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區間建議采用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回用于廠區綠化。


3、環境空氣保護措施


(1)施工現場用地的周邊設置圍擋,實施密閉施工。施工現場土石方集中存放,應當采取覆蓋防塵措施。施工現場應當有專人負責保潔工作,配備相應的灑水設備,及時灑水清掃以減少揚塵污染。


(2)混凝土攪拌站設置集氣罩、除塵器降低混凝土拌合粉塵排放。


(3)加強施工車輛運輸的密閉管理,防止土石砂料的撒漏;運輸時采用密封車體,盡量減少揚塵;運輸車輛不得超載;工地出入口應設置清洗車輪設施,以免車輪帶泥行駛。


(4)加強施工機械設備及車輛的養護,嚴禁使用劣質油,降低施工機械廢氣排放量。


4、聲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期


優先采用低噪聲施工機械設備和施工工藝,科學合理的布局施工現場,噪聲源強較大的設備盡可能遠離敏感點,同時在距離線位較近的居民住宅區處設置施工圍擋,以減小施工場地對周邊敏感點噪聲影響。科學合理的安排施工時段,禁止夜間施工,如因工程技術需要必須進行連續施工作業的,需向環保主管部門申請夜間施工許可,并將批準的夜間施工計劃公告附近居民。


(2)營運期


本項目外軌中心線外65米內(即4b類聲功能區內)嚴禁規劃建設學校、醫院(衛生院)、住宅項目等環境敏感項目;在本項目外軌中心線外65米至300米范圍內地塊新建噪聲敏感項目的,在新建敏感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應考慮本項目鐵路噪聲的影響并自行采取隔聲防護措施,保證噪聲敏感建筑物的聲環境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對距外軌中心線外30米以內的噪聲敏感建筑物,采取工程拆遷或功能置換,拆遷費用納入主體工程投資,共拆遷約232戶居民房屋。實際拆遷或功能置換戶數以最終設計文件為準。擬對本項目設置2.3m高橋梁段聲屏障40處共15740延米,估算投資5430萬元;擬設置居民區隔聲窗112處(1602戶)合計32040m2,估算投資1602萬元。營運期噪聲環保投資7032萬元,其中聲屏障投資5430萬元,通風隔聲窗投資1602萬元。


5、環境振動保護措施


(1)從振動環境要求出發,建議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結合噪聲防治,在距鐵路外軌中心線30m內,禁止新建居民住宅、學校、醫院等敏感建筑物。


(2)線路運營后應及時修磨軌面,加強軌道不平順管理,執行嚴格的養護維修作業計劃,確保軌道處于良好的平順狀態,從而達到減振降噪的目的。


(3)根據預測結果,營運期沿線外軌中心線30米以外振動敏感點均可達標,暫不采取振動污染防治措施;對位于本項目外側軌道中心線外30米以內噪聲敏感建筑物采取拆遷或功能置換措施,費用計入主體工程投資。


(4)施工期選擇環境要求較低的位置作為固定制作作業場地,施工車輛應盡量避開振動敏感區域。盡可能將產生振動的施工設備置于距振動敏感區30m外的位置,以避免振動影響周圍環境。在靠近居民住宅等敏感區段施工時,夜間禁止使用打樁機、夯土式壓路機等強振動的機械。


(5)在保證施工進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倡導科學管理。結合施工期噪聲防治措施,采取盡量避免夜間施工措施,減輕施工機械振動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如遇工程需要必須夜間連續施工的,施工前應向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夜間施工許可,批準后方可進行施工,并將施工時間、地點向周邊居民公告,爭取居民的理解。


6、固體廢物處置措施


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和拆遷房屋建筑垃圾。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拖運處理,拆遷建筑垃圾運送至城市建筑垃圾棄置場統一處理。


運營期固體廢物主要為車站生活垃圾和維修工區、牽引變電站產生的少量廢油。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拖運處理。維修工區和牽引變電站產生的廢油屬于危險廢物,委托具備廢油處置資質的單位收集處理。


四、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新建鐵路南京至淮安城際鐵路(安徽段)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符合安徽省的主體功能區劃、生態保護紅線規劃、沿線城市總體規劃。在落實本報告書中提出的各項污染防治、生態影響減緩、風險防范措施的情況下,項目建設對沿線聲環境、振動環境、地表水環境、大氣環境、生態環境、電磁環境、地下水環境、土壤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項目的環境影響處于可以接受的范圍。因此,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新建鐵路南京至淮安城際鐵路(安徽段)的建設是可行的。


五、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的期限:


公眾可在公示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登陸天長市人民政府網站查閱環評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如需要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或需索取補充信息的該項目公眾,可與聯系人聯系。


六、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本次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是建設項目所在地周圍的、關注本項目建設的公眾,征求對本工程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非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不在征求范圍。


七、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和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本公告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公眾可填寫建設項目公眾意見表(見網絡鏈接),通過郵寄信函(以郵戳日期為準)、傳真、電子郵件將填寫的公眾意見表提交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并請注明發表日期、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


八、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安徽省鐵路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滁州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


聯系人:訾工


聯系電話:0551-62775755


電子郵箱: 2158928054@qq.com


環評單位: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單位地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紫云大道9號


郵編:210014


聯系人:黃工


聯系電話:025-88018888-7309


傳真:025-84405744


電子郵箱:104849262@qq.com


附件:寧淮鐵路安徽段環評報告征求意見稿


 
 
?

Tel:(網站)021-51603532;(會議)021- 51603528 51603599;(報告、手機報)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

 
国产美女精品裸色在线播放,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国产白嫩极品白嫩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日本久久国产精品va尤 | 中文字幕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不卡中文字幕资源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观频蜜 | 制服丝袜亚洲日韩欧美在线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久久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