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線路圖顯示,十號線共設置14座車站,其中換乘站8座,分別為天河路(換乘一、三號線)、東湖(換乘六、十二號線)、濱江東路(換乘十九號線)、五鳳(換乘十一號線)、東曉南(換乘二號線)、石溪(換乘廣佛線)、廣鋼新城(換乘佛山十一號線)、西朗(換乘一、二十二、廣佛線)。
環評報告指出,十號線將構筑天河、越秀、海珠、荔灣四大組團內的軌道交通走廊,解決中心區域東北-西南走廊的交通需求,進一步加強城市中部與西部組團之間的聯系,引導產業和人口向軸帶聚集,引導產業和人口向軸帶聚集,輻射帶動天河、越秀、海珠、荔灣周邊區域發展,對城市的“中調”戰略形成有效支持,促進廣佛同城一體化建設。
.png)
三號線東延段(番禺廣場—海傍)全長9.58公里,均為地下線。線路西起于三號線番禺廣場站,沿亞運大道向東延伸,共設4座車站,自西往東依次為番禺客運站、廣州新城西、金光大道和海傍。其中換乘站1座,為海傍站,可換乘已通車的四號線,及遠期規劃的八號線南延段。
環評報告指出,三號線東延段是貫穿廣州新城東西向的重要交通骨干,與市橋舊城區緊密聯系,有助于疏解舊城、功能外移,并充分發揮南部區位與資源優勢,促進番禺區發展。同時,三號線東延段連接三、四號線,貫通番禺的兩條城市發展軸,增加南沙明珠灣區與市中心快速聯系通道,可充分發揮軌道交通的網絡效應。
五號線東延段(文沖~黃埔客運港)全長9.76公里,全部為地下線。線路西起五號線文沖站,途徑雙崗、黃埔東路、開發大道,共設車站6座(不含文沖),西往東依次為雙崗、廟頭路、夏園、保盈大道、廣州開發區、黃埔客運港。其中夏園、黃埔客運港設置為換乘站。
環評報告指出,廣州市軌道交通五號線東西向橫貫廣州市區,是廣州東西交通走廊上的一條重要的軌道交通線。廣州地鐵五號線一期工程(滘口—文沖)于2009年12月28日通車。五號線東延段工程(本次環評對象)的建設,將與既有五號線有機地結合,串聯起廣州市多個重要功能區,可以推動并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結構的調整,能夠為產生高強度客運需求的高端產業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務,從而間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產業的集聚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空間資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延伸線與十三號線、八號線換乘,實現黃埔與中心城區快速聯系,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區的輻射及聚合作用,引導城市向城市外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