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四川省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項目正式啟動,西南交通大學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作為本次啟動建設中的六個項目之一,是唯一由高校牽頭建設的項目,得到了四川省、成都市和天府新區的大力支持,總投資5.8億元,建成后,將成為引領未來超高速軌道交通科技發展的重要平臺。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載體,是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重要支撐。本次集中啟動的6個項目,涉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空間天文、軌道交通等領域。
西南交大牽頭建設的“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占地105畝,計劃2023年建成,將建設一個長度1500米、管道直徑3米、最低氣壓0.005標準大氣壓、最高試驗速度每小時1500公里的高架結構真空管道磁懸浮交通試驗線以及相關配套設施。
本項目的建成,將成為超高速軌道交通領域最先進的綜合性研究試驗平臺,為真空管道超高速軌道交通基礎科學問題與共性關鍵技術,以及大功率軌道助推技術與飛行器動模氣動實驗研究,提供超高速與低氣壓的試驗環境,引領超高速軌道交通科技發展,帶動軌道交通高新材料的研發應用、磁浮列車重大裝備制造等關聯產業發展,助力國家交通強國戰略實施。
項目領軍人物解析多態的內涵
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張衛華表示-
多態的含義,一是不同的軌道交通模式:輪軌、常導電磁磁浮、高溫超導釘扎懸浮、低溫超導電動懸浮、永磁電動懸浮等不同模式。二是不同氣壓:0.005-1個大氣壓(0.005大氣壓,相當于30公里的海拔高度)。三是不同模型比例:1:8~1:3,如果走行部,可以是1:1。什么是動模,就是模型是運動的,有別于綿陽二九基地的定模(模型不動),因此,這是試驗平臺,還可以做各種飛行器的風洞(氣動力學)試驗。模擬各種飛行高度的氣動力學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