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范圍:杭州市域
規劃年限: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與《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期一致;遠景展望至2050年。
總體目標
以“國際門戶樞紐、精彩公交都市、智慧綠行天堂”為總體發展目標,構建面向國際、國內雙循環,與主要城市群高效聯系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引導城市交通綠色轉型,提供人民滿意的交通服務,支撐杭州千萬級大都市可持續發展。
區域交通目標
“5511”對外客運時效:5小時覆蓋全球一半消費者,實現全國主要城市群5小時互達、上海及長三角主要城市1小時互達、都市區主要城鎮1小時互達。
“123”快貨物流時效:即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城市交通目標
市區公共交通(含軌道)出行比例達到35%以上,中心城區綠色交通(公交和慢行)出行比例達到85%以上,中心城區軌道站點800米人口與崗位覆蓋率從現狀25%左右提升到65%以上,常規公交300米覆蓋率從70%左右提升到80%以上。
區域交通系統規劃
航空:將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打造為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中心機場、國際樞紐機場和全國航空快件中心。
鐵路:構建以杭州東站、杭州西站、杭州站、杭州南站、錢塘站為主的“五主多輔”鐵路客運樞紐體系,形成一軸兩翼多向的大型放射型樞紐。
公路:構建“一環五向十三射三連”高速公路網、“三縱兩橫兩支”的國道網絡體系以及“六縱四橫五聯”的省道網。
水運:加強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之間的海河聯運,提升杭州港作為長三角南翼內河樞紐港地位;以錢塘江為中軸,構筑“一軸兩翼”內河骨干航道網。
城市交通系統規劃
公共交通:以軌道交通為主體,常規公交和其它公共交通方式為輔助和補充,形成高品質、多層次、多樣化的公共交通體系。
慢行交通:建設更加便捷通暢的慢行路徑與網絡,營造舒適宜人的慢行設施與環境,打造與城市發展相適應,與綜合交通體系相協調,與公共交通良好銜接的慢行交通系統。
道路交通:以城市快速路為主骨架,結合主次干路,形成功能明確、級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網系統;貫徹“窄馬路、密路網”理念,優化道路網絡布局和資源配置。
靜態交通:科學引導小汽車發展,保障剛性停車需求,控制彈性停車需求,進一步推動停車市場化、產業化、智慧化發展。
貨運交通:打造國家級、區域級、城市級三級物流樞紐體系,優化物流設施布局,完善城市配送網絡,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城市應急物流供給。
五主多輔,杭州要建設這些鐵路客運樞紐
規劃形成五主多輔的鐵路客運樞紐體系,其中五主為杭州站、杭州東站、杭州西站、杭州南站、錢塘站。
杭州東站與杭州西站為面向全國長距離出行的重要鐵路客運樞紐,杭州站定位為城市中央精品車站,杭州南站定位為面向省域的南向第一門戶樞紐,錢塘站為杭州東部地區重要的城際鐵路樞紐,蕭山機場站規劃預留發展為空鐵聯運重要客運節點。
目前,杭州站、杭州東站、杭州南站已運營,杭州西站在建,錢塘站和蕭山機場站處于前期規劃階段。
杭州共規劃道路過江通道31條
結合錢塘江兩岸國土空間布局,分段優化過江通道體系。錢塘江市區東部段,河口較寬,跨江通道建設難度較大,因此在增加過江通道布局的同時,重點考慮過江通道的復合化利用,提升過江通道利用效率;市區中部段,已建或在建過江通道較多較密,考慮兩岸往來密切的特點,重點在慢行過江等方面做好服務提升;市區西部段,則適當增加過江通道數量,支撐三江匯區塊的發展。
總體來看,未來杭州市區范圍內錢塘江-富春江沿線,共規劃道路過江通道31條(現狀/在建20個、規劃保留8個、規劃新增3個),平均間距3.5km,其中主城段平均間距2.3km、東段平均間距4.0km、西段平均間距3.9km。
《杭州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2021-2035年)》(草案)在杭州市城市規劃展覽館三樓(新業路229號市民中心L座)和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同步進行公示,將持續到2020年10月29日,歡迎大家了解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聯系電話:0571-88119711、0571-8822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