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晚間,合肥市軌道交通4號線南延線、6號線一期項目同時開工,這也是合肥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中第二批項目啟動建設。
此前的9月29日,2、3號線延長線項目正式動工,至今僅32天,各項建設工作正在快速、有序推進。
6號線一期首次采用全自動運行技術
4號線南延線起于金橋路站,沿玉蘭大道向西敷設至大潛山路交口后,沿大潛山路向北至繁華大道路口,轉入繁華大道向東敷設,上跨引江濟淮工程,至文山路向北下穿合武、寧西鐵路,長安集綜合維修工區后,沿永和路向北轉入習友路向東敷設,至豐樂河路站。線路全長13.97km,其中地下線6.55km,高架線7.11km,過渡段0.31km。線路共設置8座車站,其中高架站5座,分別為金橋路站、周公山路站、元亨大道站、銅鑼寨路站、小龍山路站;地下站3座,分別為萬佛山路站,明珠大道站、復興路站。
6號線首次采用基于通信的移動閉塞列車控制系統(CBTC),具備實現全自動運行功能,最高運行速度100km/h。作為橫穿合肥城區至肥東的東西向快線,在最高運行時速達到100 公里的全自動運行系統的加持下,6號線一期項目建成投運后將初步形成城市東西向快速走廊,節省市民出行時間,極大提升出行效率。
2、3號線延長線開工滿月進展順利
自9月29日開工以來,在沿線縣區政府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2、3號線延長線各項建設工作進展順利。
截至10月31日,2號線東延線本期開工共11座車站,全部開始圍蔽,圍擋共完成4464米,占總量的50.4%;綠化移植已全部完成,累計完成8.04萬平方米,金陽路站、寓酒路站、瑤崗路站已開展圍護結構施工,累計完成圍護樁402根,開累完成產值4127萬元。
3號線南延線本期開工共7座車站,1個出入場線,1座區間中間風井,已經開始圍蔽的有4座車站,圍擋共完成2350米,占總量的78%。綠化移植累計完成3.1萬平方米,占總量的51%,云霄路站、下派河路站、云谷路站、站前路站已開展圍護結構施工,累計完成圍護樁371根。開累完成產值2348萬元。
與此同時,2、3號線延長線管線遷改方案已與產權單位現場交底,同步進行管線探溝開挖,其中2號線延長線金陽路站、瑤崗路站已開展雨污水管道遷改施工工作。
多措并舉最大程度避免施工影響市民
相比已經投運的1、2、3號線,在建4、5號線及1號線三期項目,第三期建設規劃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在施工和現場管理上做了一些升級和創新。
首先,施工工地采用新型裝配式圍擋,圍擋品質進一步提升,更綠色環保。裝配式方鋼結構圍擋基礎采用50厘米高的C25預制混凝土基礎,主體采用輕鋼結構框架,面板采用預制成品烤漆面鋼板。這種新型圍擋的優點是避免傳統磚砌基礎現場砂漿產生的環境問題,更綠色環保;主體烤漆面板防水性能、抗污能力、外型品質顯著提升,進一步提升施工現場外部城市環境。總體剛度大、更安全可靠,對施工現場內外隔離更有效、可靠,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針對軌道交通多期多蓋特點,新型裝配式圍擋重復利用高,基本一次性投入多期使用,大大提高利用率,總體成本效益好。
其次,為了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市民生活的影響,主要城區范圍內施工現場原則不設立生活區,減少施工現場對周邊環境影響。鋼筋加工采用場外集中加工方式,位于主要城區范圍內的現場原則不設立鋼筋加工點,有效減少鋼筋切割產生的噪音影響。
同時,針對施工現場周圍交通,細化優化交通疏解方案,組織專家評審,嚴格控制施工占道范圍,原則做到“占一還一”,盡可能讓路于民,方便市民出行。
根據計劃安排,我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項目將于年內全部開工,5號線南段實現初期運營,至2020年底,我市軌道交通將形成“四線運營,多線在建”局面。
合肥軌道集團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市委“高位推進、強力推進、有序推進、安全推進”總要求,以“高質量建設、高水準運營、高效益經營”為目標,建設“平安地鐵”“品質地鐵”,不斷增進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