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關于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綠色智能交通裝備研制及應用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關于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報告》(中車集團戰略函〔2021〕113號)收悉。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相關領域的目標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于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規劃函〔2019〕859號),經研究,主要意見回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綠色智能交通裝備研制及應用,中高速磁懸浮列車研制及工程化應用,智慧城軌地鐵列車研制及工程化應用,新能源汽車、海工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軌道交通裝備國際標準研究,基于循環共享包裝的工業智慧物流研究,軌道交通裝備牽引與控制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后),請進一步完善試點實施方案,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并及時向我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持。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創造開放包容、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避免出現排他性問題。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綠色環保機車關鍵技術、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車輛系統集成技術研發、新一代智慧城軌地鐵列車研制、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技術及產品研究、磁浮交通裝備領域標準研究、工業智慧物流平臺建設、軌道交通裝備牽引與控制系統關鍵技術研發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四、加強跟蹤、督導和總結,試點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以及值得重視的有關重大問題請及時報送我部。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組織有關專家對試點工作給予指導,在規劃編制和實施等工作中加強支持。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后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部
2021年8月4日
抄送:國家鐵路局,部綜合規劃司、運輸服務司、科技司、國際合作司。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中車集團有限公司試點任務要點
一、綠色智能交通裝備研制及應用
(一)試點單位。
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
開展綠色智能交通系統技術研究、裝備研制及應用開發。研制綠色環保機車、智能高速動車組及互聯互通機車車輛。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基本完成綠色環保機車關鍵技術攻關及樣機研制。完成400公里動車組及智能化動車組技術調研及總體技術方案,實現高鐵快運動車組下線并進行試驗驗證。完成互聯互通機車車輛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研制。
通過3~5年時間,實現綠色環保機車推廣應用。完成400公里動車組和智能化動車組整車研制及實驗驗證,高鐵快運動車組技術基本成熟。完成互聯互通機車國內外試驗,機車產品初步實現應用。完成馱背運輸車輛與既有運輸體系匹配關系研究,公鐵聯運技術與裝備體系配套研究取得顯著進展。
二、中高速磁懸浮列車研制及工程化應用
(一)試點單位。
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
開展時速200公里中速磁浮車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車輛系統集成技術研發。加強電磁懸浮控制、牽引、懸浮、導向一體化集成技術研發。研究復合材料及輕量化車體設計及試驗評估技術等關鍵技術。研制中高速磁懸浮列車樣機。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中高速磁懸浮系統工程化樣機基本研制成功。完成關鍵子系統驗證試驗及相關技術攻關。初步建立磁懸浮交通技術資源凝聚、創新協同的科研平臺。
通過3~5年時間,在磁懸浮列車設計、制造等方面形成核心技術和相關標準規范。中速磁浮交通系統研究、高速磁浮系統聯調聯試和綜合評估基本完成。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和裝備自主工程化能力持續增強,初步建立自主化產業鏈條,培育形成一支專業技術引領的國際化高端人才隊伍。
三、智慧城軌地鐵列車研制及工程化應用
(一)試點單位。
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
加強新一代智慧城軌地鐵列車研制。研究完善城軌裝備標準體系。加強車輛運維檢修升級,優化地鐵列車運維模式。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基本完成新一代智慧城軌地鐵車輛設計、研制及試驗。城軌運維、修程修制等技術標準體系研究取得顯著進展,自主化成果轉化為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標準能力不斷增強。
通過3~5年時間,新一代智慧城軌地鐵車輛研制取得重要突破,初步在部分城市實現推廣應用。城軌運維、修程修制等技術標準體系不斷健全。車輛檢修維護研發與應用取得顯著成果,基本實現車輛由“計劃修”向“狀態修”轉變,在提升城市軌道交通裝備技術、服務品質、運營安全水平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相關成果。
四、新能源汽車、海工裝備關鍵技術研究
(一)試點單位。
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
開發新能源智能網聯客車,構建基于“人、車、路、站、場、云”的智能網聯云服務平臺。開展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技術及產品研究,打造電驅動系統工程化應用平臺。加強智能深海運載及作業機器人研制及推廣應用。開展船舶直流組網電力推進系統國產化研發及應用。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完成企業新能源智能網聯客車車聯網云、運營調度云、自動駕駛云、出行服務云平臺建設,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技術不斷成熟。完成新一代譜系化電驅型ROV(水下遙控作業機器人)工程化樣機及配套甲板支持系統研究。實現船舶直流組網電推系統工程化和國產化,船舶綜合能效顯著提升。
通過3~5年時間,公交客車及智能駕駛客車開發取得顯著進展,初步實現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不斷進步,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相對完善的系統性成果。實現基于虛擬現實的環境實時重現和設備控制,完成淺水區ROV整套系統測試及甲板支持系統認證。
五、軌道交通裝備國際標準研究
(一)試點單位。
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
健全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和電氣設備相關標準體系,開展新領域國際標準研究。加強磁浮交通裝備領域標準研究。加強軌道交通標準人才隊伍建設。
(三)預期成果。
通過1~3年時間,開展多項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裝備關鍵系統相關國際性標準研究,參與多項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網絡安全、自動駕駛、通信信號、電氣能效等國際性標準研究。磁浮交通裝備標準體系、城際列車與市域車輛裝備標準體系持續優化,部分標準在國際初步實現推廣應用。
六、基于循環共享包裝的工業智慧物流研究
(一)試點單位。
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
構建“采供銷”高效協同的工業智慧物流平臺,強化采購、生產、銷售全流程信息共享。打造智慧物流倉儲網絡體系,優化倉儲和物流需求管理。推廣應用集成二維碼及無線射頻技術的可循環共享包裝。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初步建成公司工業智慧物流平臺。供應鏈企業包裝成本、客戶人工成本有效降低,供應鏈企業協同組織效率提高30%以上,客戶企業庫存資金占用率降幅不少于20%。
通過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公司工業智慧物流平臺,智慧物流業務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完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理論模型構建,形成智慧物流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標準體系。公司工業物流包裝基本實現綠色化、智能化,研發形成多項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供應鏈企業包裝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明顯提升。
七、軌道交通裝備牽引與控制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一)試點單位。
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二)試點內容。
開展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和產品平臺規劃及研究,研發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控制、牽引傳動、新材料等核心技術,加強科研樣機試制及試驗驗證,打造行業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新一代核心裝備。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完成機車自動駕駛系統方案、裝車方案,形成車、路、網一體化智能運維與健康管理系統設計方案。形成SiC(碳化硅)器件應用技術路線及電力電子變壓器應用技術路線,基本建成年產3噸超級銅(石墨烯-銅復合材料)中試生產線。
通過3~5年時間,在軌道交通裝備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建成1條機車自動駕駛應用線路,形成運維與健康管理系統應用。在動車和城軌牽引系統中完成SiC-MOSFET(碳化硅場效應晶體管)、電力電子變壓器裝車應用。基本實現新能源物流車驅動電機超級銅材料替換,在物流車實現初步應用。
圖片
交通運輸部關于北京交通大學開展智能軌道交通平臺建設與技術研發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關于報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方案的報告》(北交大文〔2021〕21號)收悉。為重在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相關領域的目標任務,根據《交通運輸部關于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交規劃函〔2019〕859號),經研究,主要意見回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在智能軌道交通平臺建設與技術研發、綜合交通網絡協調運營與服務研究平臺建設、軌道交通安全保障平臺建設與技術研發、國際交通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試點(具體要點附后),請進一步完善試點實施方案,細化試點任務,落實具體舉措,明確階段目標和時間進度,并及時向我部報備。
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試點工作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政策支持。加強上下聯動,強化協同配合,創造開放包容、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避免出現排他性問題。
三、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力爭在高鐵智能感知、車車通信、無人駕駛、智能運維與服役、智能運營,綜合立體交通網作用機理研究,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安全評估研究支撐平臺建設,多層次國際交通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四、加強跟蹤、督導和總結,試點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成功經驗模式及時報送我部。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報送年度試點工作總結。
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專家對試點工作積極指導,在規劃編制和實施等工作中加強支持。適時開展跟蹤調研、監測評估和經驗交流。在試點任務實施完成后組織開展考核、成果認定、宣傳推廣等工作。
交通運輸部
2021年6月15日
抄送:國家鐵路局,部政策研究室、綜合規劃司、人事教育司、運輸服務司、安全與質量監督管理司、科技司、國際合作司。
附件
交通強國建設北京交通大學試點任務要點
一、智能軌道交通平臺建設與技術研發
(一)試點單位。
北京交通大學。
(二)試點內容。
加強智能軌道交通技術研發,開展高鐵智能感知、車車通信、無人駕駛、智能運維等方面理論研究與關鍵技術攻關。推進智能軌道交通研發平臺實體化建設。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校內外軌道交通研發實驗資源充分融合,初步建成高速鐵路調度指揮和運行控制一體化研發平臺,智能軌道交通研發平臺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智能軌道交通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取得突破,在高鐵智能感知、車車通信、無人駕駛、智能運維等方面形成一批高質量科研成果。
通過3~5年時間,智能軌道交通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顯著進展,形成智能軌道交通領域重要原始創新成果,復雜環境下的高速列車運行優化控制、超視距弱小目標識別、高速環境電波傳播與高可靠通信等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窘ǔ芍悄苘壍澜煌ㄑ邪l平臺,在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混合儲能、智能運維與服務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轉化的技術成果,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二、綜合交通網絡協調運營與服務研究平臺建設
(一)試點單位。
北京交通大學。
(二)試點內容。
開展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城市群綜合交通協同組織與資源配置、城市群綜合交通系統管理、空鐵聯運協同組織優化、突發事件下城市群綜合交通系統應急管理等關鍵技術研究,建設綜合交通網絡協調運營與服務研究平臺,打造綜合交通運輸智庫。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綜合交通運輸相關技術研究取得明顯進展,在綜合立體交通網作用機理、綜合立體交通網一體化規劃關鍵技術等方面形成系列研究成果。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與相關單位聯合研發、成果應用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能力不斷增強。綜合交通運輸智庫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在綜合立體交通網一體化規劃和協同運行等方面形成一批高質量智庫建言成果。
通過3~5年時間,基本建成綜合交通網絡協調運營與服務研究平臺,綜合交通運輸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在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建設、運行服務、韌性提升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行業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力爭形成相關標準規范。
三、軌道交通安全保障平臺建設與技術研發
(一)試點單位。
北京交通大學。
(二)試點內容。
開展面向軌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測試評估方法、技術、平臺及標準規范體系研究,加快推進軌道交通信號、專用無線通信、軟件與信息安全等方向安全保障理論及技術創新。建設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安全評估研究支撐平臺。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軌道交通安全保障理論及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在軌道交通調度、列控、通信等方面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安全保障理論及技術研究成果。軌道交通安全保障平臺建設穩步推進,完成平臺建設方案設計,初步建立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安全評估、軌道交通專用無線通信安全評估、軌道交通計算機軟件與信息安全評估等研究支撐平臺。
通過3~5年時間,軌道交通安全保障理論及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技術成果基本達到世界前列,在軌道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力爭形成相關標準規范,在軌道交通安全評估等領域打造形成一支專業人才隊伍。軌道交通安全認證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完成軌道交通安全評估研究支撐平臺建設,有效支撐軌道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四、國際交通人才培養
(一)試點單位。
北京交通大學。
(二)試點內容。
傳承交通文化,大力培養國際交通人才。開展來華留學及涉外培訓工作,加強國際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教材譜系建設,大力培養“一帶一路”國家交通人才。實施校園科技創新人才育引計劃,深入推進用人制度改革,打造高水平科研團隊。加強交通領域國際科研合作交流。
(三)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國際交通人才培養成果顯著,基本建成多層次國際交通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一帶一路”交通領域國際人才培養數量不斷提升,高水平交通科研團隊建設初見成效。
通過3~5年時間,基本建立多層次國際交通人才培養體系,國際交通人才培養數量大幅增加,國際交通科技合作項目數量和質量顯著提升。建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水平交通科研團隊,國際合作項目成果顯著,承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能力明顯提升,交通科研領域國際交流程度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