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1年底,全省城市公交運營企業近200家,干部職工近10萬人,其中公交駕駛員占比超過60%。全省年度新增和更新公交車2000余輛,年度客運量較去年增長38%。在后疫情時代,全省公共交通發展成效顯著,行業規模持續擴大,服務質量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出行更加便捷。
2021年,我省年度新建、改擴建公交場站54座,其中新建37座,改擴建17座,進一步提升了全省公交車輛進場率和集疏能力。持續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圓滿完成年度投資計劃,新開通38公里地鐵線路。截至目前,全省運營城市公共汽電車達到6.5萬輛,公交車清潔化率超過90%,其中新能源車輛占比超過7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濟寧、臨沂、聊城、菏澤等市清潔化率達到100%。
目前,全省有6個城市開展了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濟南、青島兩市于2020年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組織的公交都市創建考核驗收,榮獲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稱號。棗莊、煙臺、濰坊、威海等4個城市正在創建過程中。通過公交都市創建,城市公共交通發展體制機制更趨完善,基礎設施供給能力顯著提高,運營服務水平穩步提升,濟南和青島兩市公交機動化分擔率分別超過50%和60%。全省16市積極推進智慧公交建設,均建設了智能調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公交信息實時查詢APP等智能公交系統,部分城市還建有公交大數據分析決策系統,提升公交調度指揮現代化管理水平,提高行業監管決策服務能力。全省年度新增電子站牌849個,為不便使用智能手機的特殊群體提供實時的車輛位置信息查詢。部分市積極探索互聯互通實體卡與移動支付方式的深度融合,提升便捷支付與創新應用能力。
2022年,省交通運輸廳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加快建設交通強省,全力當好現代化開路先鋒,圍繞推進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交通互聯互通能力。一是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推動濟南、青島軌道交通6個新項目開工,加快12個在建項目建設。青島地鐵4號線全線建成通車,全省城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突破400公里。兩市城市地鐵網絡進一步完善。二是推動城市地鐵跨運輸方式互聯互通。落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鼓勵有條件城市地鐵車站與鐵路、航空等其他運輸方式站點一體化設計、同步建設、同期運營。推動城市軌道交通與鐵路、民航間安檢流程優化和信息共享。
深入落實“公交優先”,提升城市交通服務質量。一是做好政策指導。盡快以省政府文件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指導意見》。二是完成公交都市創建任務。加快棗莊、煙臺、濰坊、威海公交都市建設步伐,爭取全部通過交通運輸部驗收,鞏固發展濟南、青島公交都市創建成果,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動態測評。三是深入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按照《綠色出行創建行動驗收標準》和《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測評指標體系》要求,指導12市加快推進綠色出行創建行動,通過交通運輸部驗收。開展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等活動,增強綠色出行吸引力。
夯實安全基礎,保障城市交通健康發展。一是加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體系建設。加大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力度,加強風險隱患排查,落實城市軌道交通安全評估制度。二是強化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生產能力。組織安全培訓,開展安全教育。加強公交駕駛員身心健康管理,繼續推進城市公共汽電車駕駛區域安裝防護設施。三是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管理水平。做好《城市公共汽電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預案宣貫,研究編制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指南。四是提高防汛預警能力。繼續做好濟南、青島兩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視頻監控和水位傳感器安裝工作,完善應急保障體系,督導兩市按照防大汛的要求,完善提升排水系統能力。
錨定民生服務,提升城市交通服務水平。一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質量。加強督導檢查,提升公共交通服務能力。開展城市軌道交通服務質量評價,出租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加強考核結果運用。二是提高城市公交適老化服務能力。推廣應用低地板公交車,完善首末站適老化設施建設,提高換乘便捷性。三是拓展一卡通互聯互通,推動城市公共交通兼容多種電子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