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安徽省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行動方案》正式發布。
《行動方案》提出:
到2025年,全省域與滬蘇浙一體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一體化體制機制全面建立,重點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重點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中心區城市人均GDP基本達到長三角平均水平,全省人均GDP與滬蘇浙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左右。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8%左右,鐵路網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到4.85公里/百平方公里,設區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國家下達目標,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0%,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完成國家下達的“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人均公共財政支出增速高于長三角平均水平,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8歲。
《行動方案》關于鐵路和軌道交通方面的主要內容如下,全文閱讀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 共同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
大力推進沿江高鐵武漢至合肥至上海段、合新高鐵,滁寧、揚馬城際鐵路,寧馬、寧天市域鐵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完善跨區域快速通道體系,構建服務城市群、都市圈的軌道交通通勤網絡,建設新合肥西站、蕪湖站、滁州站、安慶西、阜陽西、黃山北等綜合樞紐,加快形成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多層次、優銜接、高品質的軌道交通系統。
■ 持續完善長三角綜合交通體系
協同推進省際待貫通路段建設,高標準建設客貨運輸服務供給體系。積極構建“一樞十支”運輸機場體系,加快合肥區域航空樞紐和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設,依托蕪宣機場打造蕪湖專業航空貨運樞紐,合力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大力發展智慧交通,開展車聯網和車路協同試點,協力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構建以合肥為中心,蕪湖、蚌埠、阜陽、安慶、黃山為支撐,其他各市為節點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強化樞紐一體化服務功能。加快蕪湖港口型、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規劃建設中歐班列公鐵水聯運基地,形成“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長三角融合互通的現代物流體系。
■ “十四五”時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重點工作清單之重大項目
?全面補齊欠發達地區發展短板
實現新開工。六安—廬江鐵路、大別山革命老區對外聯通通道工程,蕪湖專業航空貨運樞紐港,蚌埠高鐵快運物流基地。
?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
實現新開工。沿江高鐵(武漢至合肥、合肥經南京至上海段)、杭臨績高鐵、安康(襄陽)—合肥鐵路、池州—九江高鐵、合肥—池州(九華山)鐵路、鎮宣鐵路、寧揚寧馬鐵路馬鞍山至鎮江段、寧宣黃鐵路、寧杭二通道、亳州—蒙城—蚌埠城際,南京—烏衣—滁州鐵路、南京至和縣市域(郊)鐵路、徐州至蕭縣市域鐵路、黃山市域旅游鐵路。
加快建設。合肥都市圈軌道交通。
主體工程完工。寧淮鐵路、宣城—績溪高鐵、昌景黃高鐵、池州—黃山高鐵、寧蕪鐵路擴能改造、淮北—宿州—蚌埠城際、淮北—阜陽城際、巢湖—馬鞍山城際、六安—安慶鐵路,南京至馬鞍山城際,合肥新橋機場S1號線。
深化前期(或研究)工作。沿淮鐵路、黃山—衢州(金華)鐵路、武漢—馬鞍山北鐵路、宿松—望江—宣城城際、合蕪宣城際鐵路,南京至含山市域(郊)鐵路(馬鞍山市)、蚌埠市城市軌道工程、馬鞍山市域鐵路線工程、宣城市域鐵路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