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慢點下放。”7月25日16時,在余杭站西北方向大約4.8公里的前進村中鐵四局杭海城際鐵路(杭州至海寧城際鐵路工程)一、二標項目部施工現場,傳來機器連續運行混雜的呼嘯聲,在300噸的履帶吊機的作業下,一臺重達25噸的盾構機臺車從空中緩緩下井。
第二臺盾構機下井組裝 “杭海兄弟”協力并進
盾構機,全名為盾構隧道掘進機,是一種隧道掘進的專用工程機械。
“臺車是盾構機的配套設施,接下來幾天,總共會有7輛臺車陸續下井,并在井下完成組裝。”中鐵四局杭海項目部盾構副經理劉志新表示,組裝好的右線盾構機被命名為“杭海2號”,它將與5月始發的“杭海1號”左線盾構機共同發力,打通余杭高鐵站與海寧許村鎮站之間的地下壁壘。
“5月始發的‘杭海1號’左線盾構機已開挖370.5米,也就是說,目前‘杭海1號’所在的位置正在京杭運河二通道河床下方7米。”劉志新說,“盾構機在推進過程中,頭部的刀盤不停旋轉,通過土壓平衡式掘進。完成后,再用高強螺栓連接管片拼裝成環循環作業,直到隧道全線貫通。”
“頭部的刀盤不停旋轉切削泥土,塊狀泥土被打碎了,管片要馬上安裝。”劉志新指了指隧道四壁,“管片通常用高強抗滲混凝土澆筑起來的永久襯砌結構,是隧道的最內層屏障,承擔著抵抗土層壓力、地下水壓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載的作用。”在盾構機施工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土壓平衡,避免隧道上方建筑發生沉降。
進入隧道,隧道內圓左側較低位置鋪設了50厘米寬紅褐色的鐵質走道板,僅容許一人通過;右側較低位置鋪設了進水管、出水管和污水管,高處懸掛著盾構機使用的高壓電纜;正上方是一條長長的橘色風管,給隨道帶來新鮮空氣;正下方鋪設了軌道,電瓶車可通過軌道將泥土和管片水平運送進出。當然,在城際鐵路通車時,除照明電外,這些設施后期都將被拆除。
地下24小時作業不停歇 2020年進入“雙城時間”
昨日16時,杭州市區最高溫度達到了38.3℃,左線盾構機旁的溫度計上顯示,氣溫接近39℃,濕度接近60%,劉志新身上的衣服都汗水浸濕了,“白班工人從7時至19時,夜班工人從頭一天的19時至第二天的7時,連續12個小時都要待在井下,為了節約時間,都在井下吃飯,悶熱的感覺給職工體力帶來巨大的考驗。”
據了解,杭州至海寧城際鐵路工程設計站點13個,按順序具體為:余杭高鐵站、許村鎮站、海寧高鐵站、長安鎮站、桑亭路站(預留設站條件)、周王廟鎮站、鹽官鎮站、桐九公路站、斜橋鎮站、皮革城站、海昌路站、浙大國際學院站、碧云站。
“許村鎮站是一個高架站點,但是從余杭高鐵站到許村鎮站之間,有一部分是地下通道。”劉志新介紹,“余杭高鐵站—許村鎮站”區間隧道為雙洞單圓型式,外圓直徑為6.7米,最大埋深29.2米,全長達3.2公里,是全線5個盾構區間中最長的區間。
接下來,左線盾構機將穿過上方民房以及中間風井,下穿杭州地鐵1號線隧道,預計明年6月到達余杭高鐵站;最新下井的右線盾構機,將在8月完成始發,計劃于明年6月實現地下貫通,整條杭海城際鐵路將于2020年建成通車,與杭州地鐵1號線臨平支線實現換乘。
“第二臺盾構機的下井,意味著杭海二標段全面開啟了‘地下時間’,從單點發力到雙管齊下,進度和效率實現翻番。”劉志新表示,接下來他們將確保進度,加快施工,以便順利讓杭州與海寧的市民跨入“一站式”生活的“雙城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