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正式發布。《計劃》提出,適度超前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包銀高鐵(含巴銀支線)、集大原高鐵建設進度,積極推進鄂榆延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鐵路建設規模達到1700公里(其中高鐵470公里)。
■ 適度超前布局基礎設施建設聚焦“兩新一重”,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新型基礎設施方面,加快5G、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新建5G基站1萬個,實現旗縣(市、區)、重點園區、大型企業5G全覆蓋,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爭取在自治區布局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加快包銀高鐵(含巴銀支線)、集大原高鐵、二廣高速集阿聯絡線、呼和浩特新機場等項目建設進度,全面開工呼和浩特機場高速公路等項目,積極推進鄂榆延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鐵路建設規模達到1700公里(其中高鐵470公里)、公路建設規模達到1萬公里,建成通用機場3個。物流基礎設施方面,加快呼和浩特、烏蘭察布—二連浩特、滿洲里等國家物流樞紐和巴彥淖爾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支持多式聯運轉運設施、物流信息平臺、大型通用公共倉儲設施等項目建設,分類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實現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95%以上。能源基礎設施方面,加快推進電網、油氣管道、儲能設施等項目建設。水利基礎設施方面,扎實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做好老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城市基礎設施方面,加大市政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著力補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短板。
專欄2:適度超前布局基礎設施建設 |
(一)新型基礎設施方面。加快5G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新建5G基站1萬個,累計建成3萬個;在煤炭、稀土、化工等行業培育建成1—2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加大5G應用推廣,在5G+智慧礦山方面,推動全年建成智能化采掘面40個,累計建成90個。在5G+無人駕駛方面,爭取全年改造300臺,累計達到400臺。在5G+工業互聯網方面,力爭建成工業互聯網平臺10個。推進數據中心建設,實現數據中心總體裝機達到200萬臺。
(二)鐵路方面。爭取將齊齊哈爾至海拉爾至滿洲里高鐵、齊齊哈爾至烏蘭浩特至通遼高鐵、集寧至二連浩特擴能改造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爭取在國家調整《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時將集寧至通遼至長春、呼和浩特至包頭、呼和浩特至朔州至太原、鄂爾多斯至大同至雄安高鐵等重點項目調整納入,推進包頭至鄂爾多斯、白城至阿爾山鐵路擴能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鄂爾多斯至榆林至延安高鐵、錫林浩特至太子城鐵路等項目早日落地開工,積極推動包頭至銀川高鐵(含巴彥浩特至銀川支線)、集寧至大同至原平高鐵、集寧至通遼鐵路電氣化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
(三)公路方面。全面開工建設呼和浩特機場高速、G1015鐵力—科爾沁右翼中旗、S29呼和浩特—涼城等高速公路項目,加快推進G55二連浩特—賽漢塔拉、G1817巴彥呼都格—巴彥浩特等續建公路項目。有序推進旅游路、產業路、聯網路、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以及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和抵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推動農村牧區公路提質升級。
(四)機場方面。爭取國家批復阿拉善左旗通勤機場升級支線機場可研報告,全力推進呼和浩特新機場、巴林左旗通用機場等在建項目建設,力爭西烏珠穆沁旗、突泉縣等通用機場項目盡早開工。
(五)能源基礎設施方面。推動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深入實施存量煤電機組改造升級,重點推進特高壓外送煤電、納入國家首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保障性并網新能源、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等項目建設,啟動蒙西至京津冀高比例新能源電力外送通道前期工作。
(六)水利基礎設施方面。加快引綽濟遼工程、東臺子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進度,扎實推進引綽濟遼二期、黃河內蒙古段防洪三期等工程前期工作。實施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積極推進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夯實鄉村振興水利基礎,繼續實施河套、鐙口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
(七)城市基礎設施方面。推進城市更新,加快補齊市政工程、防災減災等領域短板,推進燃氣、供熱、供排水等老舊管網更新改造,系統治理城市內澇,加強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1.37萬戶、棚戶區改造1萬套,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2萬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