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9時,在廣西南寧市興寧區邕武路附近的貴南高鐵建設工地,施工人員將首根接觸網支柱順利安裝到指定位置,標志著貴南高鐵全線正式進入“四電”工程施工階段。
“四電”工程是高鐵建設中通信、信號、電力和電力牽引供電工程的總稱,是整條高鐵的“中樞大腦”和動力之源,也是高鐵建設中的最后一道“關口”。接觸網屬于電力牽引供電工程的重要內容,包括支柱基礎、支持裝置、定位裝置和懸掛裝置四部分。高鐵列車就是通過車頂的受電弓獲取接觸網上的電能為列車提供動力,是高鐵運行的基礎。
貴南高鐵貫穿廣西西北部和貴州東南部,是廣西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該鐵路廣西段281.48公里線路共需安裝接觸網支柱6858根,架設接觸網814.37條公里。施工單位計劃以每天100桿以上的速度向前推進,預計今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接觸網支柱的組立工作。
在施工過程中,云桂鐵路廣西公司和中鐵電氣化局全面推廣使用接觸網激光檢測儀、高鐵鋰電精密擰緊系統、自動化支柱組立設備、全自動腕臂安裝機器人等國內先進的智能裝備,保證接觸網架設施工進度和安全。他們還充分利用當前我國高鐵智能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入研究智能牽引變電所和通信、信號、信息等房屋合建等方案,將貴南高鐵建設成為優質、平安、綠色、和諧的新時代鐵路。
“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我們在招投標文件里面有個約定,在這里的研發投入,施工單位承諾不能低于工程投資額的1%。這在全國鐵路建設中,是首次明確提出這樣的要求。”云桂鐵路廣西公司副總經理樓捍衛說,“我們將以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作為科學組織的手段,采用國內領先的新設備科學推進,確保安全優質建設貴南高鐵。”
當前,貴南高鐵廣西段近8000名建設者已回到崗位,100多個工點全面復工,路基土石方、橋梁、隧道工程已完成設計總量的九成以上。全線預計2023年開通運營,屆時南寧至貴陽通行時間將從目前5個多小時縮短至2小時左右,對促進黔桂兩省區交通、物流、商貿、產業深度融合有著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