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交通運輸局3月14日消息:“十三五”時期,我市大力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客貨運輸網絡、推進交通領域改革、提升行業監管能力,交通運輸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被國家列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城市功能提升作出了積極貢獻。“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全面推進“五城共建”。為推動“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我市制定了《襄陽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一、主要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實現“四個全省領先”(立體交通發展水平全省領先、基礎設施通達深度全省領先、運輸服務質量效率全省領先、交通經濟融合發展全省領先)。全市鐵路營業里程(不含專用線)達到873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里程達到432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達到48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到915公里;三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到183公里,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000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0萬標箱;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350萬人次。
二、重點任務
為實現目標,《規劃》提出8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一)構建四通八達的鐵路系統。加快建成鄭萬高鐵襄陽至萬州段,大力推進呼南高鐵襄陽至荊門段建設,全力推進合襄高鐵建設,著力打造以襄陽為中心的“多向放射型”高鐵樞紐,真正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積極謀劃對接達(州)開(州)巫(溪)襄(陽)鐵路,打造進出川渝第二貨運鐵路通道。大力推進疏港鐵路建設。
(二)構建外聯內暢的公路系統。重點推進高速公路優化擴容,大力建設襄陽繞城高速南段、襄陽至南漳高速、棗陽至潛江高速襄陽北段、襄陽至宜昌高速、襄陽至南陽高速,研究謀劃襄陽至信陽高速、老河口至南漳高速,推動福銀高速谷城至柳陂段改擴建,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適時開展襄陽繞城高速東段南延至宜城等項目的規劃研究。加快推進國省干線達標提質,著力建設“四好農村路”。
(三)構建綠色生態的水運系統。建成雅口航運樞紐、新集樞紐,大力實施漢江丹江口至襄陽段航道整治工程、唐白河(唐河)航運開發工程,研究啟動王甫洲樞紐二線船閘前期工作。以小河港區為重點,以唐白河港區、河谷港區建設和余家湖港區轉型發展為支撐,建設現代化、規模化、智能化港口,打造全國內河主要港口。依托省港口集團發展平臺,全面實施“江海聯運、港港聯動”戰略。
(四)構建優質高效的航空系統。加快推進襄陽劉集機場飛行區改擴建工程,適時啟動T3航站樓前期工作。有序新開航線、加密航班,持續優化時刻、提升服務。大力發展航空貨運,盡快開通全貨機航線。積極謀劃國際包機業務,適時開通國際包機航線。加快建設通用機場,穩步構建布局合理、協同高效、服務優質的通用機場布局體系。
(五)建設一體化的綜合客貨運樞紐。按照零距離換乘要求,依托高速鐵路,謀劃建設谷城、南漳、保康、宜城等一批公鐵換乘中心。加快打造“五樞紐+五園區”的物流體系,采取外遷、關停、轉型等方式整合優化主城區內部現有物流設施,大力推進鐵路物流基地建設,穩步推動襄陽傳化公路港二期等物流園區建設。
(六)打造舒適便捷的綜合運輸服務。推進城際客運差異化發展,推進城市客運多元化發展,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構建人暢其行的客運系統。暢通國際國內物流通道,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完善城鄉配送服務體系,培育龍頭物流企業,構建物暢其流的貨運系統。推動樞紐與產業、交通與旅游、交通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拓展交通融合發展空間。
(七)發展智慧綠色的交通運輸系統。全面對接“一網統管”城市運行平臺和省智慧交通“四通工程”,搭建全市交通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在交通系統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積極推進公眾出行智能化,大力發展智慧物流。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強化節能減排,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促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
(八)增強現代化綜合交通治理能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穩妥推進交通運輸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深化法治交通建設,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加快完善交通安全基礎設施,不斷強化交通運輸安全監管,督促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穩步建設行業應急保障體系,健全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適應的交通保暢和管控機制,強化交通運輸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