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烏魯木齊地鐵1號線北段即八樓至國際機場段空載試運行。在經過為期3個月的試運行后, 地鐵1號線北段預計6月底將載客試運營。
三個月試運行時間,驗證各系統的可靠性
試運行工作是正式載客試運營之前的空載試驗階段,驗證各相關設備設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磨合運營人員的調度管理等運營服務水平的演練工作,試運行時間為三個月。
3月26日10時,記者探訪了百園路車輛基地。 隨著一聲鳴笛,一列白色車身、“藍腰帶”的地鐵列車從百園路車輛基地出發,緩緩駛進地下正線隧道。圓拱形的隧道內鋪好了兩排鐵軌,跟火車軌道類似,長長的軌道向遠方蜿蜒伸展。列車行駛時有一種進入時空隧道的感覺,車速慢慢加快,最高時速達到每小時80公里。
地鐵駕駛室內,22歲的管庭浩兩手放在操控室兩側,目不轉睛地盯著前方,駕駛臺上布滿了五顏六色的按鈕。管庭浩去年從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是烏魯木齊首批地鐵“訂單生”。
管庭浩說:“現在都是強化練習,師傅在旁邊監督,能開地鐵1號線列車特別自豪,地鐵司機責任重大,不能有絲毫馬虎,所以更要不斷學習、練習。”
烏魯木齊城軌集團運營分公司總經理李慶凱說,3個月的空載試運行主要是驗證地鐵1號線北段所有設施設備的功能是否完備,安全是否有保障,是否能滿足運營功能要求等,以便地鐵1號線載客試運營時為乘客提供安全舒適的出行服務。
按照運行試驗計劃,5月初之前完成鐵路局站至國際機場站的試驗,5月中旬至6月25日完成八樓站至國際機場站的試驗。
在第一階段地鐵1號線北段每天將開行36列次的列車進行初步驗證, 行車間隔時間為20分鐘,之后逐步縮短為15分鐘、最終縮短為10分鐘。隨著開通時間的臨近,會逐步提高開行列車次數。
八樓至國際機場16.5公里、12座車站
在地下隧道里,有的線路是直線段、有的線路是曲線段,考慮到安全問題,行駛速度也會不一樣。烏魯木齊地勢呈南高北低狀,1號線南北高差280米,線路縱斷面設計和坡度為28‰。
列車抵達植物園車站時,車門自動打開可以看到整個車站的墻壁、吊頂都呈現出清新的綠色。車站內的立柱造型就像一株剛發芽的小苗。
地鐵1號線南起三屯碑站,北至國際機場站,全長27.615公里。全線共設置21座車站,其中北段八樓至國際機場16.5公里,12座車站, 每個站的裝修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地鐵1號線北段預計6月底載客試運營,12月底三屯碑站至國際機場站全線實現載客試運營。
前期地鐵1號線北段已通過了冷熱滑試驗、車輛、軌道、牽引供電、通信、信號等運營設備設施專業預驗收,并在3月24日通過了1號線北段八樓至國際機場站項目工程驗收,車站區間主體結構、運營設備設施經各方研究判斷具備試運行條件,最終確定在3月25日開展北段試運行。
北京軌道公司五中心副總經理劉剛說,從2017年11月24日至2018年的3月24日,四個月時間內有21列地鐵1號線列車先后進入地下正線隧道進行了通信、信號的調試和預驗收,車輛完成載重試驗,滿足了最惡劣條件下牽引、制動的要求,可以按照實際運營圖進行穩定性運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