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三期工程盾構施工平穩穿越人南立交橋,項目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截至目前,18號線三期工程5座車站已全部開工建設,1座車站已封頂,4座車站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盾構區間掘進完成總量的34%。
開好頭 144條管線順利遷改
按照規劃設計,軌道交通18號線三期工程施工需穿越成都市人南立交橋。
成都市人南立交橋位于二環路與人民南路交叉口,竣工至今已有27年,橋下商鋪林立,綠化、光彩照明設施眾多,且天然氣、通訊、電力等管線繁多。盾構下穿施工前,人南立交橋下的144條既有管線遷改或保護成了第一道難關。由于此次管線遷改量大、種類多、涉及管理部門多,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周邊商鋪、居民生活的影響,18號線三期工程建設團隊多頭并進,與產權單位、管線管理單位、設計單位開展多次協調,快速確定遷改方案,并在確保各類管線安全的前提下,見縫插針組織生產,盡可能縮短工期,順利完成了144條既有管線遷改或保護,并積極做好二次打圍、交通疏解,為盾構穿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做板凳” 橋墩樁基完成托換
軌道交通18號線三期工程下穿人南立交橋,盾構隧道距橋墩樁基垂直最小距離約2米,水平最小距離也不到1米,隧道施工難度較大。“為了確保橋墩樁基的承載力,保障人南立交路面交通通行安全,盾構下穿前,在既有橋墩兩側新增兩根托換樁基,并在既有承臺基礎底部施工托換梁,類似給橋墩樁基做個‘板凳’,這樣盾構便可從‘板凳’下正常掘進。”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三期施工負責人介紹道。
人南立交橋結構形式是薄壁墩基礎立交橋,為保證橋墩樁基托換施工安全,成都軌道集團組織中國鐵建等參建單位多次邀請橋梁專家、盾構專家、巖土專家及結構專家對施工方案進行全方位論證,通過多次開展建模驗算、安全評估、模擬施工,不斷完善橋墩樁基托換施工方案。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采用鋼筋掃描儀精確定位鉆孔等多種手段,在既有薄壁墩墩身精準實施鋼筋植入等作業,確保既有橋墩安全。據了解,此次盾構下穿前,共計10處既有橋墩完成托換。
補空隙 有效控制橋墩沉降
為確保盾構連續不間斷掘進,成都軌道集團與中國鐵建、中鐵十五局、監理、監測、管片供應等單位建立起信息互通機制,確保第一時間掌握渣土外運、管片、防水材料供應等情況,提前做好物資儲備;在穿越期間,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值班小組,24小時輪流不間斷值守,及時協調解決盾構掘進過程的各類問題;同時,在掘進過程中不斷優化渣土改良,嚴格控制出渣量和注漿量,同步采用“克泥效”工法,即使用止水、充填及支撐等特效填充劑填補盾體壁后空隙,有效控制橋墩沉降。經監測,在盾構區間雙線貫通后,橋墩沉降值符合國家標準。
下一步,18號線三期工程將持續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攻堅克難、奮力沖刺,加速推進車站施工及盾構掘進任務,全面兌現2022年度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