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在武漢市青山區園林路地鐵12號線建設現場,隨著“城發壹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向前推進,由武漢城發集團所屬市政集團隧道公司承建的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1標鋼都花園站~園林路區間(簡稱“鋼園區間”)右線盾構順利始發。這標志著該項目建設正式進入盾構掘進階段。
穿越長江一級階地
多措并舉解決風險源頭問題
該標段包含1站2區間,分別為鋼都花園站、科普公園~鋼都花園站區間、鋼都花園站~園林路區間。
此次率先盾構掘進鋼園區間,右線線路出鋼都花園站后沿園林路向東南敷設至園林路站,區間長約1195米,隧道外徑6.2米,線路設計最小曲線半徑1500米,隧道頂埋深13.2到22.5米。
“本區間距離長江約3千米,處于長江一級階地,地層以粉細砂為主,地下水位季節性變化規律明顯,同時區間位于城市主干道園林路下方,需下穿多處建筑物,周邊環境極其復雜?!彼淼拦径軜嫹止境崭苯浝碛嗍佚執寡?,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為確保盾構機順利始發,今年年初盾構工區進場以來,由該公司領導班子牽頭,多次召開一級階地盾構區間技術風險分析會,并邀請行業專家把關,針對盾構機選型、刀盤配置、盾尾刷改造、始發接收方案、掘進參數控制不斷優化。
盾構始發前,門洞破除是對建設者的第一次考驗。據介紹,始發隧道頂埋深19.22米,洞門處圍護墻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需對其進行人工破除,破除需在鋼套筒內進行,作業空間范圍小,施工難度大。為此,在洞門施工前,項目部組織了一次有針對性的“洞門破除期間涌水涌砂風險”應急演練,將洞門逃生、應急封閉、地面注漿形成一套應急體系,確保能夠在險情發生時全員做到各司其職,有序應急。
在洞門破除期間,項目部將降水、應急電源、洞門破除、地表沉降等風險點定專崗專人 24 小時值守,第一時間解決風險源頭問題,順利完成門洞破除,為盾構始發打下堅實基礎。
用活用好大數據
構建盾構智能化管理平臺
當天上午,極目新聞記者在項目部大會議室看到,一塊大屏幕上顯示著“城發壹號”盾構機實施掘進狀態。這正是市政隧道公司構建盾構智慧化管理平臺,以智慧化、精細化管理為工程建設保駕護航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該平臺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可以真實反饋現場施工進度、質量、安全、設備狀態、物料消耗等情況,各類施工信息實時傳遞、處理,出現偏差及時預警糾偏。同時,項目還開發了微信小程序,各個崗位的人員通過移動端可以上傳數據、下達任務,實現專家遠程“問診”、安全實時預警和實時數據分析,智能化解決一線施工難題。
“這些大數據不僅可以提供實時‘服務’,還有利于我們事后‘復盤’?!庇嗍佚埍硎荆e累海量數據資產,將數據用好用活,這也將推動企業技術發展的轉型升級。
記者注意到,在大屏幕的一側,懸掛著企業文化標語、項目“作戰圖”、地質縱斷面圖、風險源關系及處理措施圖,所有的信息都標得一清二楚。“我們將充分發揮‘隧行道遠,掘進未來’的精神,精誠協作確保如期完成任務。”
余守龍介紹,本次盾構始發后,“城發壹號”號盾構機將在24小時智能化、信息化監控下,以每天6環(9米)的速度掘進,預計在今年9月底實現右線貫通。
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是武漢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環+射線”骨架結構中唯一的環線,全長59.9公里,是目前世界第二、亞洲最長的城市地鐵環線,連通武漢三鎮,串聯了硚口、江漢、江岸、青山、洪山、武昌及漢陽共7個行政區域。線路共設站37座,其中換乘站數量達26座,與18條地鐵線路實現換乘。建成運營后,將有效緩解武漢中心區客流壓力,極大促進武漢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