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以下簡稱“中城協”)技術裝備專業委員會在錫組織召開無錫地鐵智能列檢系統應用評審會。會議邀請了北京、上海、深圳、青島、寧波、蘇州、徐州等地的軌道交通行業專家組成評審組,中城協專家和學術委員會榮譽委員李中浩擔任評審組長。中城協技術裝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黎國清,副主任仝力、賈薇、方少軒,無錫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謝輝出席會議,無錫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無錫時代智能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當天,評審專家們聽取了無錫地鐵智能列檢系統應用的匯報,認真審閱了相關資料,經過質詢和充分討論,經過充分的討論,評審專家一致認為:無錫地鐵智能列檢系統集成度高、覆蓋面廣、拓展性強,在軌道交通領域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有效提升了作業現場的安全防控能力、車輛檢修的數據應用水平、車輛檢修管理的組織效率,降低了檢修人員勞動強度,提升了車輛運維質量,其中DCC安全聯鎖防護系統在三軌條件下的應用以及車輛巡檢機器人編組在多股道環境下的應用是行業首創。
作為應用于無錫地鐵4號線的智慧城軌創新示范的優秀案例,無錫地鐵智能列檢系統是先進的IOT和人工智能技術與城軌車輛檢修維護場景的深度結合。該系統以車底智能巡檢機器人、360°動態圖像檢測系統、輪對動態檢測系統為前端;以DCC安全聯鎖、工程車ATP安全防護為支撐;以線網級車輛檢修管理系統為基座的智能列檢數據平臺,秉承寬覆蓋、重安全、深延展、提效能的設計理念,致力于改善地鐵運維環境,提高自動化水平、降低運維成本。
高效率:車輛運維“三環兩態”
構建日檢新模式
智能檢測端通過全局匹配三大檢測系統功能特點,實現了以360°動態圖像檢測系統為基礎的快速化可視項點動態檢測,以車底智能巡檢機器人為基礎的精細化關鍵項點多維檢測和以輪對動態檢測系統為基礎的專項化測量項點的人工替代,日檢檢測項點覆蓋率88%以上,作業效率顯著提升。
智能列檢機器人采用自主導航技術、多目三維檢測技術、AI深度學習、多編組任務動態分配和集群調度等技術,在行業內首次實現2機器人編組對8列位車輛自動巡檢的日常作業工程化應用。
360°動態圖像檢測系統采用“光學圖像檢測技術”自動獲取車底走行部、車窗、車頂關鍵部件的高品質二維圖像,采用“圖像特征分析”和“模式識別技術”,自動識別關鍵部件缺失、變形等異常情況。
輪對動態檢測系統采用“光截圖像測量技術”“高精度的位移檢測技術”和“高速高分辨率圖像測量技術”在線動態自動檢測輪對外形尺寸和踏面擦傷等異常故障。
更安全:多重智慧防護
智能化斷送電
DCC安全聯鎖防護系統是針對無錫地鐵三軌車輛段庫區管控難度、作業風險大、斷送電操作復雜的痛點而研發,運用了虛擬防護區技術、多列位集中斷送電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實現庫區作業的聯鎖聯控、股道安全防護、遠程斷送電等功能。該系統應用可節約單日斷送電作業13人·小時。
工程車ATP安防系統通過延展信號系統聯鎖信息,實現了工程車在車輛段和停車場的調車作業安全防護控制,能夠對車輛運行狀態信息、故障信息進行實時語音預警提示,從動態維度實現了安全保障。
質量優:線網級檢修管理系統
運營全過程管理
檢修管理系統作為業務高度聚合、規模可擴展的線網級檢修管理系統,覆蓋無錫地鐵已開通全部4條線路車輛檢修業務。系統在設備維保全過程控制的基礎上,收集各智能檢測設備的檢測數據,實現多平臺運維數據的統一管理,并與作業相關資源、條件進行關聯,實現業務管理的標準化、流程化、信息化,形成運營全過程數據采集與作業管控。通過大數據的運用為生產成本、計劃排程、設備健康狀態診斷、全壽命運維等提供支撐。
智能列檢系統實現了車輛運用、檢測、檢修等多環節的數據融合,實現段場內作業安全風險防范和系統安全保障,實現了檢修作業的少人化、標準化,大幅度提高日檢作業的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車輛檢修效率。
未來,該系統將應用于地鐵更多場景,全方位覆蓋地鐵運維,以平臺化支撐全線網車輛檢修管理模式數字化,為修程修制改革和全壽命運維提供基礎,帶來更高的經濟、社會效益,助力無錫地鐵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產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為全面建成城軌行業的智能運營安全和綜合運維體系,全行業運營安全和設備保障等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