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檢測列車已出庫,請各組做好準備。”9月16日22時,行車指揮人電臺聲響起,各作業組迅速到達作業地點,根據試驗內容做好準備工作。
去年11月,貴廣高鐵提質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廣州電務段按照廣鐵集團“最高標準、最優質量、最強組織”的施工要求,根據各階段施工節點,科學謀劃施工方案,細化施工流程,合理安排人員分工,確保施工進程有序高效、信號設備質量安全可靠。
近10個月的“攻堅戰”,200余個“天窗點”,段干部職工戰高溫、抗風雨,先后完成了配合換枕、CN道岔換軌和列控設備C2升C3等工作,汗水灑滿在管內貴廣高鐵廣東段100多公里的鐵道線上。
“在聯調聯試工作中,我們電務系主要工作是在動態檢測列車運行時,做好條件設置、設備測試、數據分析以及缺點克服等工作,這是全線開通前的最后一道關卡,責任和意義不同以往,比拼的是標準、質量和效率。”廣州電務段高鐵技術科工程師鐘志煒介紹。
此次聯調聯試具有序列多、場景多、時間緊且需在既有線進行動態檢測試驗等難點。“線路在白天以C2模式正常運營,晚上則進行C2、C3模式動態檢測試驗,發現問題我們要及時組織克服,這種試驗模式在段管內還是第一次。”段高鐵技術科科長李池錦說。
針對這些重難點,段里提前對此次動態檢測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進行梳理,制定針對性措施。同時,嚴格落實日方案制度,提前對試驗序列進行分析,將序列編制的注意事項和關鍵點寫入日方案中,并在日交班會上組織學習。
動態檢測列車在線路上飛馳,代表列車運行所處位置的一條條紅色短線在控制臺上緩緩移動,“中繼35設置7750AG故障占用條件...”“懷集站4DG、6DG、12DG、4G1、4G2模擬分路不良設置...”信號機械室內一抹抹“信號黃”隨著指令奔走不停,繁忙而有序。
像這樣忙碌的夜晚,他們早已習以為常。
4時,動態檢測列車呼嘯著跑完了6個序列的試驗項目,各地面配合組從站場上有序撤出。
“檢測列車已經跑完,現在就等數據分析結果反饋,10來個月的堅持和付出即將迎來收獲的時刻,大家辛苦了。”該段肇慶東高鐵信號車間黨支部書記吳達洋說。
4時30分,隨著最后一趟動態檢測列車從股道出清,貴廣高鐵懷集站至廣州南站間聯調聯試順利完成,貴廣高鐵提質改造工程又邁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