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東鐵投集團主導建設的粵東城際鐵路YDZH-7標一工區迎來重要節點——時代廣場站主體結構最后一幅地下連續墻成功澆筑,標志著工區已全面進入土方開挖及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時代廣場站為新建粵東城際鐵路汕頭至潮汕機場段第二座車站,位于汕頭市中山東路與金環南路路口東側。車站主體圍護結構采用地下明挖施工,連續墻深約60米,共88幅。
施工難點一:
交通疏解難度大
時代廣場被稱為汕頭的“客廳”,人流密集、交通繁忙,位置特殊。在汕頭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關懷和配合下,經過科學謀劃、充分論證、精細施工,施工路段由原來的雙向10車道改為現狀的雙向9車道,并于6月30日順利完成了導改切換。
施工難點二:
地質條件差、成槽要求高
時代廣場站表層以三角洲沖積平原為主,軟土地層較厚,自穩能力差,成墻過程中易發生墻體出現孔洞、槽壁垮塌等現象,成槽要求高,難度大,且地下連續墻鋼筋籠最長籠長為59.95米,鋼筋籠最重約為95噸。超深地下連續墻、超長鋼筋籠以及成槽質量控制成為本工程施工重難點。
面對這一難點,粵東城際鐵路項目創新思路,積極開展地質補勘,加密鉆孔,探查地質情況,聯合各方共同確定各個地層成槽的最佳參數及措施。充分發揮不同設備的優點,提高地連墻成槽效率、減少塌孔。同時深入研究并采用軸向冷擠壓套筒提升超長鋼筋籠分節吊裝接籠效率,為保證現場施工安全,加快現場施工進度、提高工程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作為中山路隧道盾構雙向始發的車站,時代廣場站的建設施工時間緊、任務重,是整個粵東城際鐵路如期建成通車的關鍵性工程節點。
目前,項目將進入土方開挖及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面對困難與挑戰,粵東城際鐵路項目將創新思路、群策群力,夯實高質量建設基礎,全力確保粵東城際鐵路建設高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