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在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丁家咀站,從港口村站掘進而來的“先鋒號”盾構機已破洞而出,港丁區間右線洞通,標志著武漢首條地鐵環線首個盾構區間雙線洞通。
在丁家咀站工地門口,有一條120米長的攝影長廊,展出了12號線開工至今的多個建設節點,包括第一個車站開工、打下第一根樁基、第一個車站封頂等珍貴場面。
早上,不時有路過居民駐足觀看。“我早上到墨水湖公園晨練,路過車站,就過來看一下。”家住龍陽1號小區的趙老先生說,自從車站開工,他就非常關注12號線建設進度,“通過這些照片,我們了解了地鐵是怎么建成的,非常有意義。”
項目部總工羅鑫假期回不了家,把家人接來武漢一起過節,孩子看到攝影展也為爸爸感到驕傲。“很多工序完工后就看不見了,用照片記錄下來可以讓家人看一下我們當時工作的畫面,理解我們為什么過節不回家。”羅鑫笑著說。
主辦此次攝影展的中鐵開投集團相關人士介紹,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攝影展的作品全部來自一線建設者,不僅展示了地鐵建設過程,也展示了地鐵建設者的風采。通過攝影展,也讓老百姓更加了解、理解地鐵施工。
盾構機啃硬巖破紀錄
現場保養轉場再始發
丁家咀站是一座地下兩層車站,全長531.1米,是12號線最長的一座車站,長度達到普通車站的兩倍多,共設8個出入口、4組風亭、5個安全出入口。項目部負責人介紹:“建設期間,這里設有鋪軌基地,車站中段還預留了遠期線路換乘條件,所以車站較長。”目前車站主體結構施工已完成80%。
在丁家咀站南端,完成右線掘進任務的“先鋒號”盾構機靜靜躺在接收井底,由于左線已于8月17日洞通,至此雙線順利洞通。“港丁區間有一段硬巖,強度達到251兆帕,盾構機掘進如同在鋼板上鉆孔。”武漢地鐵股份公司業主代表陳思遠介紹,為確保施工穩步推進,地鐵集團和中鐵七局項目部專門組建科研攻關團隊,先后10次邀請地質、地鐵、工程和設備專家現場考察,并聯合刀具廠研制專“啃”硬巖的刀具。“提前一個月完成突破,創造了國內盾構機穿越極硬巖石的新紀錄。”
在丁家咀站施工現場,一臺盾構機被拆分,技術人員分別對刀盤、盾體、后配套臺車進行清理維修保養,這在地鐵施工中比較少見。負責盾構施工的負責人介紹,這臺盾構機完成港丁區間左線掘進后,吊裝到地面,進行一次全面“體檢”。
“現場給盾構機保養,主要是因為這個車站場地較大,具備施工條件。這樣做也可以減少轉運,提高效率。”他介紹,左線和右線2臺盾構機完成港丁區間掘進任務后,將從丁家咀站再次出發,向十里鋪站方向掘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