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31天的日夜奮戰,中鐵三局承建的雄忻高鐵紫羅山2號隧道日前順利貫通,這是雄忻高鐵貫通的首座隧道,為后續施工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
雄忻高鐵連接河北省雄安新區與山西省忻州市,正線全長約342公里,其中山西省境內約12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中鐵三局承建雄忻高鐵(山西段)全長32.155公里的施工任務,管段橋隧比例大,重難點工程多。其中,隧道工程5座,總計9.2千米。紫羅山2號隧道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全隧長458.43米,均為Ⅳ、Ⅴ級圍巖,隧道圍巖節理及巖溶發育,自穩定能力差,開挖過程中發生坍塌的風險較大。
隧道開工以來,項目建設率先取得全線首座試驗室、拌和站、鋼筋場驗收等多項第一。今年年初,施工人員冒著晉北嚴寒,積極做好隧道便道、風、水、電布設和標準化施工組織,并順利實現進洞開挖。為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代建管理方大西鐵路客專公司精心組織,中鐵三局積極推廣“超前小導管定位工裝”及“噴射混凝土刮板”等“五小創新”成果及“四統一”標準件應用,確保隧道施工高質量推進。同時,通過大力推行信息化、機械化施工,運用隧道門禁系統、人員定位及洞內視頻監控、應急喊話等成套隧道應急系統,提高隧道施工應急綜合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
據中鐵三局施工負責人介紹,海拔1280米的紫羅山冬季低溫時間較長。為有效防止冬季嚴寒凍脹破壞隧道結構,全隧為抗寒設防段設計,采取了洞內深埋水溝、防寒注漿、保溫板鋪設等抗寒措施,工序繁雜,施工組織難度大。為保證施工進度,施工人員動態優化隧道開挖方案,合理安排施工組織和工序銜接,科學調整臺車配置方案及班組人員配置。
雄忻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山西省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項目建成后,對山西更好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