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隨著最后一層掌子面開挖完成,中國鐵設集團公司勘察設計的沈陽至白河高速鐵路(簡稱沈白高鐵)全線第一長隧——白山隧道貫通。
沈白高鐵正線全長430公里,隧線比50.33%,共有隧道86座。白山隧道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總長12.7公里,地質條件極為復雜,是沈白高鐵86座隧道中僅有的兩座極高風險隧道之一。
面對水源保護區勘察、穿越多個巖溶發育區、多條斷層和高陡邊坡進洞等多項挑戰,集團公司地勘院成立了沈白綜合勘察創新團隊、超前地質預報團隊、巖溶專項探測團隊,集中優勢力量應對白山隧道復雜多變的地質情況。
由于白山隧道位于干飯盆國家森林公園,無法實施鉆探,加之冬季極端天氣的影響,沈白綜合勘察創新團隊提出物探為主、鉆探驗證的綜合勘察理念,積極投入研發力量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成功解決了鉆探進場困難造成的資料不足問題,應用后極大提升了勘察精度,也大大縮短了勘察工期。
建設期間,巖溶探測團隊累計完成探測86次,探測出隱伏巖溶4處,為巖溶處理及隧道施工持續提供基礎支撐。
超前預報團隊累計完成預報957次,成功預報破碎帶及巖溶發育帶7次,成功預報隧道突水1次,成功預測白山隧道出口附近高約8m的較大規模溶洞,為隧道施工提供風險預警和隱患排除。在各團隊的通力配合下,白山隧道歷時976天終于實現貫通。
隧道設計團隊通過文獻查閱,數值模擬等手段,提出了科學適用的措施,確保了通過不良地質地段隧道結構的施工和運營安全,為白山隧道全隧的勝利貫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沈白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中東北東部快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的區域連接線,建成通車后,將極大帶動長白山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對推動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