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1小時交通圈”關鍵工程杭溫鐵路二期全力沖刺、連接浙西南5個山區縣的“共富路”衢麗鐵路快馬加鞭、“詩畫江南上的黃金走廊”金建鐵路建設緊鑼密鼓……元旦假期,從浙北平原到浙西南山區,浙江多個鐵路項目建設現場8000余名建設者堅守一線,步履不停,奮力“勾勒”未來通途。
“橋”見未來:省域“1小時交通圈”加快形成
“2024年6月,我們項目就要建成通車,元旦期間,項目依舊有近2000名工作人員奮戰在各自崗位上。”浙江交通集團杭溫鐵路二期建設指揮部工程部負責人徐立明說,“就在元旦前不久,我們迎來了全線接觸線開啟架設、浦江站站房鋼結構網架封頂等重要節點,接下來,我們還要迎來電通、聯調聯試等重要工程階段,每一分每一秒對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
杭溫鐵路二期項目是浙江省首條省方全資建設的高鐵項目,由浙江交通集團控股投資建設,正線全長59公里,設計行車時速350公里,接杭黃高鐵連接線,從桐廬東站引出,經桐廬、浦江、義烏三縣(市),接滬昆高鐵義烏站。作為浙江實現省域“1小時交通圈”的關鍵工程,杭溫鐵路建成后,杭州到溫州將實現一小時通達,杭州、金義、溫州三大都市圈將更加緊密相連。
“隧”歲成長:浙西南“共富路”快馬加鞭
西起衢州,東至麗水,串聯衢江、龍游、遂昌、松陽、蓮都5個山區縣的浙江交通集團衢麗鐵路,是浙江“大花園”運輸通道建設的支撐性工程,也是浙西南生態旅游帶發展規劃中的重要通道,對于完善浙西南路網布局,推動沿線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拉動旅游經濟發展,推進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持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全線最長隧道——楓樹嶺隧道,爆破聲與機械轟鳴聲拉開了一天大干快上的序幕。楓樹嶺隧道全長15.185公里,最大埋深約935米,穿越14條斷層、5處節理密集發育帶及3處侵入接觸帶,由于地溫高、地應力高,施工過程很容易發生坍塌、突泥涌水、軟巖變形、巖爆等地質災害,地質條件非常復雜。
一大早,浙江交通集團衢麗鐵路建設指揮部工程師徐旭煒就來到施工現場,“年關將至,必須進一步提高全員施工安全意識,保障工人人身安全和工地施工安全。”
衢麗鐵路橋隧比達到88.8%,需要貫通42座隧道、架設73座橋梁。目前已貫通頭桿嶺、松陰、余村、紫陽觀、鄭弄口、范田及西山7座隧道。元旦假期中,像徐旭煒一樣,近3000名建設者扎根于群山之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奮力打通這條浙西南的“共富路”,向著通車目標邁進。
“路”遇風景:“詩畫江南上的黃金走廊”輪廓初現
冬日里的蘭江之上,陽光灑在江面上,映出金建鐵路蘭江特大橋的“身影”。就在12月26日,金建鐵路蘭江特大橋主跨順利合龍,如“巨龍橫臥”般串聯起蘭江東西兩岸。
浙江交通集團金建鐵路是國家快速鐵路網中“黃山至金華”鐵路通道的組成部分,北經杭黃鐵路連接合福高鐵,南經滬昆高鐵連接金溫鐵路,全長64.51公里的線路將讓沿線名山、名水、名勝“串珠成鏈”,成為“詩畫江南上的黃金走廊”。
浙江交通集團金建鐵路建設指揮部負責人介紹,在金建鐵路全線最重要的控制工程、最大的重難點工程新安江特大橋施工現場,“目前,我們正在進行連續梁合龍施工,預計1月10日完成跨梅城大道72m連續梁合龍。”
“站”在前線:長三角一體化加速推進
隨著一根長45米重達36噸的鋼梁穩穩落在湖州東站站房屋面北側框架上,屋面鋼結構安裝接近尾聲,站房整體“水漾思路、湖傾萬錦”的設計造型日益明顯。
湖州東站屋面鋼結構設計構造角度變化復雜,存在異型構件多、安裝跨度大等困難。湖杭鐵路建設指揮部和施工單位細化施工組織、強化要素保障、強化過程管控,元旦期間260余名工人堅守一線,全力沖刺鋼結構及金屬屋面系統早日施工完成。
湖州東站站房施工現場負責人介紹,當前是湖州東站站房鋼結構及金屬屋面結構施工的關鍵“沖刺期”,力爭在春節前后完成屋面底板安裝,確保年后站房工程全面進入裝飾裝修施工階段,為湖州站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湖州東站位于湖州吳興區八里店鎮,由浙江交通集團主導投資建設。湖州東站為湖杭鐵路與滬蘇湖鐵路的銜接站,建成投用后,湖州東站將成為“點活”湖杭鐵路、滬蘇湖鐵路、杭溫鐵路等長三角重要鐵路互聯互通的關鍵一筆。處在“長三角之心”的湖州將在交通互聯互通中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