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黃公鐵路至石嘴山市惠農區鐵路專用線項目正式啟動建設。
該項目既是石嘴山市深入貫徹自治區黨委、政府部署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落實“公轉鐵”,打通寧夏北部對外入海通道的具體行動,對進一步完善現代化物流體系搭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黃公鐵路至石嘴山市惠農區鐵路專用線項目自“十一五”期間開始謀劃,歷經十幾年輾轉,于2021年正式列入自治區“十四五”規劃中。石嘴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于2021年成立鐵路項目推進專班,克服困難,分別取得鐵路接軌批復、鐵路黃河特大橋行政許可、黃河特大橋通航等一系列批復文件,于2023年年底取得寧夏及內蒙古自治區核準批復,實現了跨越性的進展。
據了解,該專用線主要承擔蒙西地區經由東烏鐵路煤炭、礦石等資源調入,以及經由東烏鐵路、包神鐵路等與天津港之間大宗工業品的進出,是我市向東貨物交流的陸海新通道。
線路全長13.12公里,自烏海市拉僧廟站接軌跨黃河到達惠農區,設計年運輸能力1000萬噸,計劃投資12.22億元。
項目的建設和實施將積極推進大宗貨運“公轉鐵”,解決好鐵路運輸“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是完善寧夏和內蒙古對外運輸通道的重要標志,對促進地方區域經濟聯動長遠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