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來,南京北站建設的“進度條”不斷刷新,3月初,《南京北站站房及相關工程初步設計》獲國鐵集團和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批復;3月13日,南京北站站房及相關工程特殊消防設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3月15日,寧滁城際鐵路二期(含同步實施工程)初步設計獲省發改委批復,這些標志著南京北站開工建設進入倒計時。
作為南京鐵路樞紐規劃的三大主客站之一,南京北站將在2027年與北沿江高鐵同步通車運營。未來幾年內,南京北站如何建設?站城融合如何打造?通車運營后對于提升區域樞紐功能有著怎樣的影響?隨著南京北站建設進度的提速,這些問題的答案已逐步清晰。
完善高鐵網絡
樞紐功能“補齊拼圖”
在南京生物醫藥谷工作的王文,由于經常出差,對南京北站的建設進度十分關注,“每次出差,我都要先坐地鐵去南京南站,路上至少要1個小時,如果南京北站建成通車后,從公司打車到北站只要10分鐘。”
在南京規劃的“米”字形高鐵樞紐網中,南京北站將和南京南站、南京站三站聯動,形成輻射八方的新格局。
“這‘米’字形,沒有南京北站便無法形成。”江北新區樞紐辦規劃與國土部副部長張勇介紹,南京北站位于東西沿江通道和南北粵海通道的交匯處,作為北沿江高鐵沿線規模最大的樞紐客站,建成后將打通北沿江大動脈,由此加入“八橫八縱”的國家高速鐵路網,同時接入寧淮城際、寧滁蚌城際等鐵路,主要輻射蘇中、蘇北及安徽地區。
根據剛剛獲批的《南京北站站房及相關工程初步設計》,南京北站設置3場16臺30線,由北向南依次設高鐵場5臺9線,引入北沿江高鐵;城際場6臺12線,引入寧淮城際、寧滁蚌城際、上元門鐵路過江通道;普速場5臺9線,引入京滬鐵路、寧啟鐵路。“南京北站是我市唯一集高鐵、城際、普速鐵路為一體的鐵路樞紐,具備全向發車能力。遠期年旅客發送量3650萬人次,最高集聚人數13500人。”張勇說。
作為高鐵樞紐,南京北站“對外”不僅輻射八方,“對內”也是四通八達。
去年獲批的《南京北站綜合交通樞紐集疏運體系規劃》,明確了南京北站軌道交通“五線交匯”和道路交通“一橫兩縱”的格局。
何謂集疏運體系?“集”是歸集,“疏”是疏解,好的集疏運體系,就是方便四面八方的旅客來到北站,同時方便出了北站的旅客到四面八方去。
根據規劃,在軌道交通方面,經過或到達南京北站的地鐵共有5條線路,分別是城市軌道3號線、4號線、15號線、18號線以及城際軌道S4號線;在道路交通方面,打造“一橫兩縱”H形快速路為主骨架的多層級道路集疏運系統。
對于集疏運體系的建設,張勇充滿了期待,“體系建成后,市民可以選擇多種交通方式快速到達北站,江南主城的居民預計30分鐘內可達;江北新主城的居民預計15分鐘內可達;南京都市圈周邊城市的居民也可以通過城際軌道方便到達。”
方便旅客出行
站房建設“以人為本”
南京北站選址于林場地區,南倚老山,北臨朱家山河。自項目啟動以來,北站站房及相關配套的設計方案經過多輪改進,不斷完善,最終獲批的《南京北站站房及相關工程初步設計》以“揚子江頭,金陵花開”為設計理念,從空中俯瞰宛如一朵綻放的梅花,彰顯出獨特的地域文化。
“新時代客站的設計,既要考慮旅客進出站的快速便捷,也要考慮旅客的出行體驗,因此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更加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張勇表示,最終的方案在優化換乘效率、優化站城融合、優化進站環境方面形成了諸多亮點。
“換乘最高效,是南京北站設計最核心的部分。”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樞紐所所長王鈳介紹,設計方案中,創造性采用“雙光谷、井字形”換乘空間結構,在高鐵場、城際場和普速場三個車場之間拉開兩個光谷,“雙光谷”的設計將地鐵站廳設置于站房正下方,地鐵旅客可通過光谷空間內設置的多組扶梯,垂直抵達候車廳,大大縮短軌道換乘距離。
道路交通方面,H形快速路中的“一橫”中橫線,正是在光谷空間內下穿北站,同時設置了落客空間,可以讓乘坐汽車抵達的旅客直達光谷,同樣實現“零距離”換乘。
“雙光谷”之外,“雙首層”的設計也是南京北站的首創。結合南北地形高差,充分利用鐵路線下空間,“上首層”設置國鐵出站層順接南廣場,“下首層”設置城市通廊層與市政配套車場順接北廣場,方便抵達,平急兩用。通過“雙首層”實現南北城市界面與北站樞紐的無障礙銜接,同時提高站區的容納能力、服務效率和旅客體驗。
與傳統高鐵站相比,北站站房尤其注重提升旅客的出行體驗。王鈳介紹,利用“金陵花開”的梅花造型,在東西花瓣下方空間設置“生態廣廳”,進站安檢空間由原設計方案的20米擴大至60米,使得旅客排隊進站的空間更加寬敞,也有屋頂可以遮風擋雨。此外,“生態廣廳”內還將布置綠植,同時植入商業、休閑、文化等功能,讓旅客感覺更加舒適。
助力區域發展
站城融合“因地制宜”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一座現代化的高鐵樞紐,不僅能大幅提升區域交通運輸能力,對于完善城市功能和推動經濟發展,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南京南站為例,以其為中心打造的南部新城,近年來搶抓高鐵時代機遇,在產業集聚、城市建設、配套完善等方面不斷提檔升級,已發展成為“城市新中心”。而放眼全國,以高鐵樞紐為核心打造的高鐵新城,更是比比皆是。
根據南京北站的遠期規劃,聚焦“站城一體新樞紐、區域競合新引擎、TOD綠智新城區”的目標,規劃了14.4平方公里的高鐵樞紐經濟區,依托“一帶+兩廊+四軸”的總體結構和“三核+九節點”的特色空間,打造高質量樞紐經濟產業體系和多樣化城市功能體系。
“依托國家級江北新區的發展優勢,結合新區‘3+3+X’現代化產業體系,北站樞紐經濟區的未來建設將聚焦站城融合,突出因地制宜。”江北新區樞紐辦經濟發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北站地區的功能定位初步擬定為“長三角前沿創新活力區、蘇皖同城合作橋頭堡、江北產業服務核”,產業方向為“以總部經濟為核心,以科技服務、高端商務、商貿服務為主導,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引領”。
在實施路徑上,將積極發揮高鐵樞紐產業要素配置優勢,吸引面向南京都市圈和蘇皖地區的總部企業落地;緊扣江北新區優勢產業的科技創新和生產制造環節,與周邊成熟產業平臺協同聯動,打造江北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服務核心;依托站城融合樞紐優勢、廣闊市場腹地優勢,打造輻射南京都市圈的新時代商貿商務消費中心和輻射蘇皖同城的區域性合作樞紐節點;圍繞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上游研發和下游應用服務作為重點,大力促進數字科技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搶占前沿產業制高點。通過高質量打造南京北站片區樞紐產業體系,推動高鐵樞紐和周邊產業緊密結合,形成“轉化在周邊、創新在北站;制造在周邊,服務在北站;基地在周邊,總部在北站”的互補格局,進一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在南京北站樞紐經濟區高效融合。
北站藍圖繪就,奮進正當其時。江北新區樞紐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江北新區正全面實施“四大行動”,新區樞紐辦將貫徹落實“項目建設”行動要求,盯節點、搶進度,狠抓“拔釘清障”;控投資、嚴支出,確保“開源節流”;強管理、重品質,打造“典范工程”,把南京北站建設成為高質量站城融合的示范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