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鐵二十五局承建的廣州地鐵十號線廣鋼新城車輛段樁基工程施工全面完成,這標志著項目建設突破了關鍵節點,為后續承臺施工奠定基礎。
據介紹,廣州地鐵十號線全長約19.4公里,均為地下敷設方式。該線路承擔著天河、越秀、海珠、荔灣四大組團間的交通聯系功能,是填補廣州市中心區軌道空白的“加密線”,對完善廣州市軌道交通“環形+十字+X形”主骨架線網結構意義重大。
地鐵車輛段是地鐵列車的“休憩港灣”,提供車輛停放、檢查、整備和維修等支援服務。中鐵二十五局承建了廣州地鐵十號線廣鋼新城車輛段和同步實施工程,總用地面積38.2公頃,分為車輛段和蓋體工程兩部分,車輛段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包含停車列檢庫、維修運轉樓和檢修庫等16個單體建筑物。
廣鋼新城車輛段樁基工程共包括鉆孔樁5752根。施工中,針對已交地區域的高壓線未遷改部分,項目團隊選用了反循環鉆機、沖擊鉆機及正循環鉆機等滿足安全要求的鉆機,確保線下作業安全。他們積極與設計院保持溝通,適時修編施工方案,更新了高壓線下樁基施工工藝,推動加快施工進度。在東塱5號地塊交付后,項目團隊第一時間配置了11臺旋挖鉆機、9臺反循環鉆機和配套的隨車吊、汽車吊、挖掘機等設備,并組織人員、材料等迅速進場,大干快上,確保樁基施工如期完成。
工程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強化安全教育培訓,針對塔吊司機、信號司索工、建筑電工、木工、架子工等不同工種,有針對性地定制培訓內容,做到精準培訓、特定教育,并通過開展安全講座、班前教育、警示教育等多方位教育培訓,進一步筑牢安全防線。
此外,項目團隊還積極探索互聯網、云數據等前沿技術與施工現場深度融合,采用具備實名制管理、遠程視頻監控、BIM建模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的子系統,形成“云+數據+端”的業務體系,組成了智慧工地的“最強大腦”,對樁基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物資管理、施工進度、施工質量等情況進行全過程監控,有效降低了項目管理的投入成本,讓施工現場更安全、產品質量更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