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廣州地鐵集團公布的2023年《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廣州地鐵運營的市內外里程達1066.8公里,地鐵線網日均客運量860.52萬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總量的比例達69%,較2022年上升6%,乘客滿意度達9.54分。
暢聯灣區軌道,織密軌交網絡
2023年,廣州地鐵集團縱深推進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全年完成重點項目投資近861億元,突破歷史新高,由廣州地鐵運營的市內外線路及里程達28條1066.8公里,居全國前列。
去年,廣州市內開通了兩條地鐵新線——五號線東延段、七號線二期,廣州地鐵線網總里程達16條653公里,進一步推動落實廣州“東進”空間發展戰略部署,有效填補黃埔片區交通出行的需求。在新線建設方面,共推進23條654公里地鐵和城際線路建設,統籌277個里程碑節點管控,其中新開工建設八號線北延段、八號線北延段支線、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廣河高鐵白云機場T3至江村西段等4條線路,“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穩步向前。
除了地鐵的建設、運營,廣州地鐵集團也全面參與了廣州白云站一體化項目建設,完成配套、樞紐及道路工程,助力亞洲最大綜合交通樞紐順利建成開通,促進城市軌道交通“內通外聯”。
運客31.41億人次,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
報告數據顯示,地鐵、城際客流在2023年快速回暖,全年安全運送乘客31.41億人次,日均客運量達860.52萬人次,占全市公交客運總量的69%,乘客滿意度9.54分。根據國際地鐵協會(CoMET)2023年公布數據,在全球45家大型地鐵中,廣州地鐵多項主要運營指標位居行業領先,安全指標連續多年保持第一,服務可靠度排名第一,列車正點率排名第二。
為了滿足乘客多樣化的出行需求,2023年廣州地鐵提出“全齡友好”理念,通過改造車站坡道、調整車站座椅、推出“無陪暖心服務”、打造“全齡友好”示范站和兒童友好出行空間等舉措,不斷提升運營服務水平。廣清、廣州東環城際線路則推出了特色“計次票”“定期票”,為固定始發終到站商務、通勤旅客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
在提升服務體驗的同時,廣州地鐵近年來也努力將地下空間轉化為公共藝術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展示平臺,全年開展以“文化地鐵 精彩旅程”為主題的歷史文化活動39場,先后推出“青春號”主題列車、“一帶一路”主題國風手繪長卷、拾光音樂廳等文化活動,讓乘客在匆忙的行程中也能感受到廣州深厚的文化底蘊。
業務發展開新局,提升行業“造血”功能
根據報告內容,廣州地鐵集團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業內首創的基于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新一代智慧軌道交通操作系統(穗騰OS)通過國家級檢測認證并申請國內外專刊、軟著80余項。截至2023年底,廣州地鐵集團技術和知識輸出業務已覆蓋超100個城市,科技研發投入5.148億元,榮獲國家、省、市區及行業等科技獎勵30項,主參編國家、行業標準33項,帶動廣州市軌道交通行業產值超2500億元。
除了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廣州地鐵集團在產業發展上進一步提升軌道交通“造血”功能,包括獲得墨西哥城地鐵一號線咨詢服務項目合同、與越南胡志明市城鐵管理委員會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實現澳門輕軌東線設計連建造工程開工、承接香港北環線主線設計咨詢項目等。
去年,廣州地鐵公開發布了《綠色低碳軌道交通設計標準》和《綠色低碳軌道交通評價標準》,實現了軌道交通行業在“雙碳”工作方面從“0”到“1”的新突破,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依據和準繩,填補了軌道交通行業在綠色低碳設計與評價標準領域的空白。同時,通過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地鐵線網運營總能耗196,400萬千瓦時,車公里綜合能耗3.78千瓦時/車公里,同比下降5.3%。
此外,廣州地鐵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全年籌劃落實幫扶資金397萬元,實施消費幫扶資金超1300萬元,利用地鐵大客流優勢,打造專列、專站、專館、專區、專柜“5專”平臺,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穩定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