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隨著“渝興1號”TBM刀盤破壁而出,由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建設、中國交建承建的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北延工程七星崗站至重慶站TBM區間右線順利貫通,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7月15日,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北延項目七星崗至重慶站TBM區間右線順利貫通。中國交建供圖
七星崗至重慶站區間隧道長度為1480.743米,其中盾構段長1341.402米,最小轉彎半徑為500米,最大坡度為34.48‰,區間埋深約為28米至92.7米,采用中交自主研發的6.86米復合土壓平衡盾構機“渝興1號”進行掘進施工。
記者了解到,七重區間位于重慶母城區,建設環境敏感復雜,施工風險高、難度大。施工過程中,“渝興1號”需側穿美愉君悅大酒店樁基,下穿曾家巖隧道、軌道交通3號線等重點構建筑物,其掘進姿態控制、小半徑掘進時管片質量控制、盾構渣土的科學處置、穿越復雜地層過程中的各工序銜接及安全控制等是施工重難點。
“針對項目建設的特殊環境,我們‘螺螄殼里做道場’,從安全風險管控、綠色文明施工、智慧工地創建等方面發力,采取一系列舉措保障隧道安全貫通。”項目土建1標項目經理賀纏龍說。
為保障TBM掘進順利穿越重大風險源,項目提前對風險源實地查勘,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多次組織專家進行方案審查及技術指導,為穿越風險源施工提供堅實技術保障。同時,利用數字化系統對掘進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記錄盾構掘進數據、參數及地質狀況,不斷優化掘進參數,確保TBM掘進順利并將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為解決有限空間內盾構渣土處置難題,項目針對場地狹小現狀研究出一套契合項目生產實際的盾構施工場地布置方案和施工組織管理體系,通過合理劃分區域,保證了場地基本滿足需求;還引進了大型盾構渣土環保處理系統,使得七重區間工點每日渣土最大處理能力達到1000立方米,從盾構渣土中分離出的砂石、泥餅、清水等全部可以進行再利用,成功實現了盾構渣土減量化運輸、環保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此外,項目動態梳理分析施工現場隧道結構內部變形情況,采用雙液漿封水環和二次補注漿方法,迅速穩固管片,防止已經完成拼裝的管片發生錯臺、變形,并依據盾構機全自動導向系統實時數據,控制盾構掘進參數,加密管片姿態測量,及時調整、糾偏盾構機姿態,為建設優質工程夯實基礎。
“七重區間右線順利貫通為全體建設人員吹響了大干快上的號角,我們將優質高效完成右線貫通后收尾工作,為‘渝興1號’在十八梯站至七星崗站區間開展掘進任務積蓄能量,并將進一步總結施工經驗,全力保障后續關鍵工程節點如期完成。”賀纏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