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歷時210天,33米深的雙墩站基坑順利封底,武漢地鐵首條環線12號線又完成一個重大工序節點。
車站封底一般是普通的工序工點,為什么雙墩站封底如此重要?
武漢地鐵集團二級項目經理王斌解釋說,雙墩站設計是一座地下三層車站,長182米,寬23.9米。12號線與3號線在雙墩站可實現換乘,12號線要下穿3號線車站,因此車站設計比較深,最深處達33米,是武漢地鐵目前在建的最深車站。
“車站距離漢江約1.5公里,基坑處于長江一級階地,屬于典型的富水粉細砂層。”他說,今年受武漢市汛期影響,長江水位持續上升,地下水豐富且水位波動大。基坑外與漢江的水相通,水位保持一致,相當于在“水袋子”里施工。
“如果我們把車站想象成一個長方形盒子,在這種地質條件下施工,‘盒子’外面全是水。”王斌簡單明了地介紹,做這個“盒子”,首先做四面,也就是地連墻,雙墩站基坑地連墻厚達1.2米,合圍成56米深的支護體系,按照計算,相當于在27米高的水壓下施工,不僅增加了基坑變形的控制難度,還容易導致出現滲漏水及涌水涌砂風險。
為了控制風險,項目部把坑內外水位差控制作為施工的重點。“雙墩站設置24口減壓井,坑內設置了17個水位監測點,坑外設置了24個水位監測點,每天至少測量3次。”施工方中鐵四局武漢地鐵12號線雙墩站項目負責人張舵介紹,每次測量結束后,業主代表、監理、施工方會對測量結果進行集中會診,以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確保基坑安全可控。
“我們堅持‘先撐后挖、分層分段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嚴格控制分層開挖深度,限時架設支撐,降低基坑變形風險。”張舵介紹,同時安排專業班組對地連墻接縫進行探挖、封鋼板、灌漿,確保地連墻接縫安全。
順利封底,就意味著車站這個“在水中的盒子”底部封閉起來,降低車站基坑在汛期的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