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國內首條高鐵雙塊式軌枕與小型預制構件共線智能生產線在渝昆高鐵建設現場正式投產,標志著我國高鐵建設在智能化轉型上取得顯著創新成果,為加快渝昆高鐵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該智能生產線位于云南省鹽津縣境內,占地面積達5萬平方米,集數字仿真、智能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于一身,承擔著渝昆高鐵50多萬根雙塊式軌枕和60萬塊小型構件的生產任務。
在高鐵建設中,軌枕的生產是一個重要環節。以往軌枕中的各種鋼材構件,需要單獨加工后進入軌枕生產線。記者在現場看到,新的智能生產線集成了智能打磨、全自動安裝、精準布料、智能檢測等14個先進工位,以“物聯網+”為核心,實現了人、機、料、法、環等生產要素的深度互聯。一根根高鐵軌枕與小型預制構件在幾乎無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動完成生產,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和能耗。
中國鐵建大橋局渝昆高鐵項目部經理饒勝斌介紹,這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智能化生產線,每2.5分鐘即可完成一個模塊的生產,較傳統方式工效提升50%,運營成本降低25%,單位產值能耗降低了12%。
“高鐵軌枕斷面高度誤差要求是正負3毫米,這條生產線生產的軌枕誤差能控制在正負1毫米。”中國鐵建大橋局渝昆高鐵軌枕場負責人錢勇說,智能生產線的投用,安全和質量更有保障;同時,實現生產數據實時收集,便于后續產品質量和數據溯源,可為我國高鐵建設領域的數智化轉型提供寶貴經驗。
據悉,渝昆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鐵路網京昆通道的關鍵組成部分,全長699公里,其中云南段長388.6公里。作為云南省內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后,預計重慶到昆明行車時長將由原先的5小時縮短至2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