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松溪至羅沖圍區間(以下簡稱松羅區間)左線盾構鋼套筒順利接收完成,廣州地鐵十三號線二期實現全線“洞通”目標。這是第二條貫穿全城東西的主干線,線路自西向東,沿市區多條道路敷設,是廣州軌道交通線網中舉足輕重的東西向“大動脈”。建成后,將強化廣州地鐵核心線網的功能運力,為城市的快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采用多項創新技術 完成“洞通”目標
十三號線二期工程體量大,土方開挖及出渣過程中須頻繁沖洗道路,水管損耗及人工需求量大。對此,施工單位中鐵六局、中鐵二局、中鐵五局分別在朝陽至慶豐區間、西洲至松溪區間、魚珠至珠村區間采用渣土多相分級處理技術,對盾構渣土進行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降低盾構渣土的處理規模和處理難度,累計處理25萬余方渣土。
建設者們還創新研究出一種可收納便攜管路裝置,既節約了人工成本,方便快捷,又避免管路折損。此外,施工單位中鐵八局、中鐵隧道局、中鐵一局和中鐵三局分別在棠下站、花城廣場北站、石牌南站采取了盾構自反力過站技術,該技術較傳統過站技術施工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效率大幅提升、工期大幅縮短。
優化施工方案 工期提前30個月
據介紹,在原定的施工方案中,彩虹橋至紀念堂區間(以下簡稱彩紀區間)從彩虹橋站始發,然后下穿建構筑物后沿著東風路掘進,因此,彩虹橋站同時肩負著十一號線流花至彩虹橋區間(以下簡稱流彩區間)、十三號線二期彩紀區間的盾構始發任務。但由于空間所限,無法滿足四臺盾構機同時始發掘進的工況,需在十一號線流彩區間盾構施工完成后,十三號線二期彩紀區間方能實現盾構始發,而彩紀區間的工期進度又直接影響紀念堂站和倉邊路站工期,對全線的總工期也會帶來較大影響。
對此,廣州地鐵和施工單位中鐵四局在流花湖公園門口增設盾構井,用作十三號線二期彩紀區間盾構始發,與原方案對比,始發時間大大提前了30個月。由于增設的盾構井空間較小,建設者們優化渣土及管片運輸方法,施工單位中鐵五局、中鐵四局分別在魚珠至珠村區間、彩虹橋至倉邊路區間采用了皮帶機渣土外運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出土效率,提前完成盾構隧道貫通節點,同時為后續復雜條件下盾構始發提供了豐富經驗。
截至目前,十三號線二期(朝陽—魚珠)土建工程累計完成84%。23座車站中,16座已封頂、7座進行土建施工;23個區間及出入場線均已貫通。凰崗停車場及蓋體進行土建及機電施工,魚珠停車場已完工。15座車站開始機電安裝及裝修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