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獲悉,北京昌平區回龍觀西大街地下11米深處,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工人駕駛著龐大的盾構機“文華號”精準推入接收鋼套筒,北京地鐵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回龍觀西站至文華路站左線盾構區間隧道5日貫通,至此,該區間主體工程在全線率先完工,標志著這項國內規模最大地鐵既有線改造工程取得重要進展。
京投所屬軌道公司陳建偉介紹,北京地鐵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是在既有13號線西二旗-龍澤-回龍觀站區段,通過線路改造等將既有13號線倒“U”型線進行拆分,在16號線和17號線之間搭建“X”型東、西橫向線,形成13A線、13B線兩條線路,兩條線路具備互聯互通的條件。
既有北京地鐵13號西起西直門站,東至東直門站。全長40.5公里。其中,西段于2002年9月28日開通,東段于2003年1月28日開通。它將北京市北部三大邊緣集團與中心區連接起來,促進了市中心區人口向外疏通,改善了城市交通和城市環境。但是,東段途徑的天通苑小區出行壓力大,而西段亦超負荷運轉,擴能提升迫在眉睫。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項目部施工的北京地鐵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06標段包含文華路站及回龍觀西站至文華路站盾構區間,下穿區間建筑物、管線密集,車站周邊環境復雜等。
他們成立技術小組,積極進行攻關,創新總結了一套國內地鐵改造提升工程建設模式。邢立軍介紹,回龍觀西站至文華路站盾構區間雙線長1291.8米,線路最大坡度達到9‰,縱斷面呈“人”字坡,盾構掘進先后下穿人車繁忙的回龍觀西大街城市主干道,平行下穿和側穿多條重要市政管線,且線路位于砂質粉土層,地下水豐富,地層敏感性高,施工難度較大。為此,技術小組邀請專家論證優化施工方案,堅持在全區間拼裝多孔管片,采用“同步注漿+二次注漿”等工藝加固土體,精準掘進,實現了盾構“零失誤”穿越。建設者們還創造了單月掘進292環的佳績。
技術小組大力推行智能施工,盾構機的創新更是“武裝到牙齒”,搭載了AI技術的自動導向測量系統,將掘進方向誤差控制在3毫米內,并搭配BIM技術,從建立綜合模型及工點精細模型,對盾構施工方案先行模擬并進行三維交底,有效控制了地面沉降,保障了掘進安全。
在文華路站施工中,項目部還引進超聲波孔壁檢測儀,采用水下超聲測距技術,對地下連續墻成孔時的槽寬、槽深、垂直度等重要參數進行復核校驗,確保了車站基坑施工安全質量可控。車站僅用時13個月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成為全線工程示范。
據悉,項目部先后獲得北京市綠色安全工地、北京市應急演練示范項目、北京市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北京市青年文明號集體等多項榮譽。